建外街道

建外街道

建外街道,北京市朝陽區下轄街道。建外街道位於朝陽區境西部,位於東經116°25'44"~116°28'19",北緯39°54′02"~116°54′44″之間。東起西大望路與八里庄街道高碑店鄉接壤,南臨通惠河與雙井街道相望,西至東二環路與東城區建國門街道、朝陽門街道交界,北至光華路呼家樓街道朝外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L3千米,總面積4.4平方千米。

明清時期,建外地區屬大興縣。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北平市郊二區。1949年2月,屬北平市第十四區,轄區以土城(今東大橋路與麵粉十廠)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1952年,屬東郊區。1954年,轄區西部屬東便門街道,東部屬七聖廟鄉。1955年,東郊區劃歸東單區。1956年3月,東部屬小庄街道。1959年4月,東便門街道併入朝外大街街道,駐朝外大街290號。1960年,街道改公社,東、西部分屬小庄公社和朝外公社。1968年,東、西部分屬大寨路(呼家樓)街道和朝外大街街道。1976年,將光華路以南朝外大街和大寨路(呼家樓)街道的轄區劃出,成立建外街道。

截至2020年6月,建外街道下轄9個社區。2011年,建外街道總人口61839人,財政總收入34.3億元,比上年增長25.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6.2億元,增值稅1.6億元,企業所得稅6.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3%、39.3%、49.2%。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建外地區屬大興縣。
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北平市郊二區。
1949年2月,屬北平市第十四區,轄區以土城(今東大橋路與麵粉十廠)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
1952年,屬東郊區。
1954年,轄區西部屬東便門街道,東部屬七聖廟鄉。
1955年,東郊區劃歸東單區。
1956年3月,東部屬小庄街道。
1959年4月,東便門街道併入朝外大街街道,駐朝外大街290號。
1960年,街道改公社,東、西部分屬小庄公社和朝外公社。
1968年,東、西部分屬大寨路(呼家樓)街道和朝外大街街道。
1976年,將光華路以南朝外大街和大寨路(呼家樓)街道的轄區劃出,成立建外街道。
建外街道
建外街道

行政區劃


011年末,建外街道轄南郎家園、永安里東、永安里、建國里、北郎東、北郎家園、光華里、秀水8個居民委員會,下設238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建外街道下轄9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朝陽區東三環中路39號建外SOHO西區18號樓1層。
南郎家園社區北郎家園社區永安里社區
光華里社區建國里社區秀水社區
北郎東社區永安里東社區大北家園社區

轄區人口


2011年末,建外街道轄區總人口618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203人,城鎮化率66.6%。另有流動人口14134人。總人口中,男性25211人,佔41%。女性36628人,佔59%。
2011年,建外街道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4.3‰。

街道建設


建外地區有法人單位11722個,其中中央部屬154個、市屬258個、區屬544個,有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北京電視台、北京廣播電台、北京市高級法院、市旅遊局等市級大型機關;有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秀水街大廈、國際大廈、國際俱樂部、長富宮、賽特購物中心、銀泰中心等星級飯店、賓館、高檔寫字樓、大型商廈78座;有社區衛生服務站6個。有中學1所,小學2所,幼兒園5所。有養老機構1個,有750平方米為民服務大廳、2400平方米地區文化中心和4處文化廣場。
建外街道
建外街道

街道發展


經過“十二五”時期的快速發展,建外街道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特徵和優勢進一步凸顯:一是商務經濟發達區。區域內有建外SOHO、SOHO現代城等商務樓宇139棟,各類企業2萬1千餘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24家,外資企業3417家。“十二五”期間,累計形成區級財政收入248.47億元,佔到了全區的1/7。二是首都對外交往的窗口區。轄區內有28個使館、兩個外交公寓群,有國際俱樂部、秀水街、賽特、國貿、銀泰、萬達等多個高檔、知名點位,路透社、鳳凰網、北京電視台等多家國內外媒體也聚集於此。三是樓宇社會凸顯區。轄區內各類樓宇共有217棟樓,街道下轄8個社區,都有成片的商務樓群,其中永安里東社區,95%是商務樓群。
近年來,街道先後被中國社工協會評為全國城市社會工作示範街道,全國社區睦鄰文化建設工程示範街道,全國法治社區建設示範街道,全國區街鎮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基地;被北京市評為愛國衛生先進集體,首都文明單位,2013-2015年度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被朝陽區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連續五年被評為優秀領導班子。
“十三五”期間,作為朝陽“三區”建設第一方陣,建外街道將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一廊兩帶三區”功能布局的新要求,堅持“三個圍繞”,把握“四項重點”,實現“五大提升”,打造“五型建外”為目標,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實現新的突破,不斷提高地區發展品質。

地理環境


建外街道地處朝陽區西部,位於東經116°25'44"~116°28'19",北緯39°54′02"~116°54′44″之間。東起西大望路與八里庄街道、高碑店鄉接壤,南臨通惠河與雙井街道相望,西至東二環路與東城區建國門街道、朝陽門街道交界,北至光華路與呼家樓街道、朝外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L3千米,總面積4.4平方千米。

經濟


● 商業外貿
截至2011年,建外街道共有駐地法人單位8917個,其中中央部署154個、市屬258個、區屬544個、中外合資企業348個、外商獨資241個。港澳台資127個。有星級飯店、賓館、高檔寫字樓、大型商廈78座。有高檔商住兩用樓88棟。入住的世界知名企業731家。
● 財政金融
2011年,建外街道財政總收入34.3億元,比上年增長25.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6.2億元,增值稅1.6億元,企業所得稅6.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3%、39.3%、49.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建外街道共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2400人,專任教師216人。小學4所,在校生7680人,專任教師2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40人,專任教師18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1500人,專任教師186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8所。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建外街道共有文化藝術團體468個。電影院1座,座位6000個,年放映29200場次,觀眾達1752萬人次。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25萬冊。
2011年末,建外街道共有體育場地36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20人。100%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2011年末,建外街道共有中央、北京等電視台的26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3.8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建外街道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3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站5所。專業衛生人員805人,其中執業醫師320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470人。
2011年,建外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80/10萬。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5‰、0.3‰、0。
社會保障
2011年,建外街道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6戶,人數314人,支出189.9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478.3元,比上年增長18.2%。城市醫療救助162人次,支出20.7萬元。
2011年,建外街道共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1人,接收無軍籍職工1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2.8萬元,比上年下降5%。社區服務設施2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8個,溫馨家園1個。老年活動站8個。社區日間照料室2個,床位數17張。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0萬餘元,捐贈物資折款3.6萬元,接收捐贈衣被1.2萬件,使12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2011年,建外街道共有福利企業1個,安置殘疾職工9人。新增就業人員721人,有66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4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5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76%,全年共幫助2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交通運輸


建外街道轄區路網密集,交通四通八達,東西主幹道有建國門外大街和通惠河北路,東二環路南北穿境而過,北京地鐵1號線在轄區內有國貿站大望路站。其中國貿站為北京地鐵10號線換乘車站。
建外街道
建外街道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建外街道因位於建國門外大街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