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路街道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路街道

石家莊市新華區新華路街道辦事處位於新華路149號,轄區東起京廣鐵路,西至中華大街、興凱路、北榮街,南抵中山西路、民族路,北達和平西路。面積2.5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華路街道常住人口為19787人。

街道概況


新華路街道常住人口25000人,區內有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教堂,是少數民族聚集地,街道內現有4個社區居委會,分別是清真寺街社區居委會、北后社區居委會、大廠街社區居委會、寧安小區社區居委會。
新華路街道辦事處位於石家莊中心地帶,轄區東起京廣鐵路,西至中華大街、北榮街,南抵中山西路、民族路,北達新開路、興凱路、和平西路。面積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人,區內有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宗教活動場所,街道現有4個社區居委會,分別是清真寺社區居委會、北后小區居委會、寧安小區社區居委會、大廠街社區居委會。其中,清真寺社區是市區回族市民聚居地。
新華路街道
新華路街道

歷史沿革


新華路街道轄區是石家莊市的傳統發祥地,石家莊村就位於該轄區。據有關史料分析,石家莊村創於明初,原是真定衛的軍屯和官莊,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廢除衛所軍屯制,石家莊才成為隸屬真定府獲鹿縣的一個小村莊。據清光緒《獲鹿縣誌》記載:“石家莊,縣東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二十世紀,石家莊村面積不足0.1平方公里,僅有200戶人家,600餘人。
1902年,蘆漢(京漢)鐵路修至石家莊村,並在此設立車站,命名為振頭站。1903年,正太(今石太)鐵路起點定於石家莊村,石家莊村成為兩條鐵路的交匯點。由此,開啟了石家莊由鄉村向城市邁進之旅。1925年,石家莊經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1273號指令批准,取石家莊與休們兩村名中各一個字,為“石門”,石門之稱始於此。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1947年12月26日,石門改稱石家莊市,並划區界,1947年前,新華路稱復興路,1947年—1949年,新華路叫新興路,1949年改稱新華路,1982年又改稱新華東路,1996年復稱新華路。
新華路街道辦事處前身為石家莊市第六街政府,於1948年成立,管轄20個閭(三十戶左右為一閭,十戶左右為一組)。1949年改稱第六街居民工作委員會。1951年改名為新華路居民工作委員會。1955年,並閭、組為居委會,新華路居民工作委員會時轄10個居委會,隸屬新華區人民政府領導。1956年5月,新華區和永安區(現橋西區)合併為橋西區,新華路劃歸橋西區,更名為新華路辦事處。1959年9月,新華路辦事處改名為新華路管理區。1960年8月,新華路管理區與寧安管理區合併為車輛廠分社。1962年2月,撤銷車輛廠分社,成立了新華路、寧安街、革新街、民族街、東焦五個分社。新華路分社轄12個居委會。1969年11月,橋西區分為紅衛區和新華區,新華路分社劃歸新華區。1969年11月至1975年3月,新華路分社三次更名,分別為新華路“五七”公社、新華路公社、新華路人民公社。1979年4月,新華路人民公社名稱恢復為新華路辦事處,轄7個居委會。1996年6月,與北大街辦事處合併,轄區居委會數目增至15個。1996年,新華路辦事處更名為新華路街道辦事處。
作為石家莊傳統發祥地,新華路街道見證了石家莊的發展歷史。這裡誕生了石家莊第一批現代工業企業—正太總機廠(今石家莊車輛廠前身);產生了石家莊第一名中共黨員—正太總機廠工人孫雲鵬(1921年);出現了石家莊第一批農貿市場—清真寺街農貿市場(1981年);有中國人民銀行舊址,出版印刷新中國了第一張人民幣;有許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歷史遺址,如高克謙烈士紀念碑、石家莊解放軍紀念碑、大石橋等。

經濟社會發展


新華路街道歷來是石家莊市商貿繁華地帶。早在1919年,石家莊每戶商戶集資10—20銀元,將大橋街、南大街等街道鋪修成長石路面,奠定了成為石家莊商貿中心地位。隨後,商業、服務業、小作坊手工業等業主相繼落戶於此,新華路街道一帶日漸繁榮。20世紀30年代,工商戶約100多家,涉及商業、銀行、服務業等多行業。解放后,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后,改革開放不斷發展,商業貿易進一步繁榮。街道轄區內有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市支行、省農行、中國銀行省分行、商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有石家莊“華爾街”之稱;有輻射“三北”全國十大集貿市場之一的新華集貿中心市場,石家莊市商業骨幹企業多家,如東方購物中心、太和電子城、女人世界、金億城服裝城、金泊聯童裝批發城、天城商港等。
進入21世紀,新華路街道黨工委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緊緊圍繞“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構建和諧新華”這兩大戰略任務,團結、務實、苦幹、爭先。社區經濟方面,採取“培育稅源、招商引資、挖潛節支”等等舉措,街道經濟實力明顯提高。2005年,實現稅收2700多萬元。2006年實現稅收3500多萬元。街道財政收入連續多年位居新華區街道辦事處之首。社區服務方面,大力發展各種便民利民服務項目。每個居委會建有服務點,形成了無償、抵償、有償相結合的社區服務網路;組織志願者經常開展服務活動,服務活動步入了制度化、網路化、規範化軌道。積極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創造寬鬆的外部條件,辦事處設置就業平台,社區建立再就業服務站,截至到2007年6月,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500餘人。社會保障工作,被國家勞動部評為先進單位;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建成100多平方米老年活動中心六座,配備電視、音響、棋牌、健身器材、書籍等,定期舉辦文藝匯演,如彩色周末,家庭才藝表演等。轄區夕陽紅健身隊、老年秧歌隊等10多支隊伍常年堅持活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該轄區隨處可見。社區管理方面,按照市、區的要求標準,把常規管理與突擊性整治結合起來,實行“全天候”保潔,制止和拆除違章建築,廣泛開展綠化環境和環境衛生治理活動。營造“文明、美觀、整潔、有序”的社區環境。社區穩定方面。建立穩定工作信息網路,確保穩定信息的快捷、暢通;變上訪為下訪,經常深入到群眾中,排查不穩定苗頭,及時處理隱患,為群眾排憂解難,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局面。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新華路街道轄4個社區:清真寺街、寧安小區、北后、大廠街,下設216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新華路街道轄4個社區:北后社區、寧安小區社區、清真寺街社區、大廠街社區, 街道辦事處駐新華路159號。
新華路街道
新華路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華路街道地處新華區東部,距新華區人民政府2.275千米,東以京廣鐵路為界與橋東區隔路相望,南至中山路與橋西區相連,西至中華大街與革新街道接壤,北至興凱路、和平西路與寧安路街道相鄰,轄區總面積2.86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末,新華路街道常住人口為21729人。
2011年末,新華路街道總人口2548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762人,城鎮化率57.9%。另有流動人口10719人。總人口中,男性12701人,佔49.8%;女性12780人,佔50.2%;14歲以下6160人,佔24.18%;15—64歲17843人,佔70.02%;65歲以上1478人,佔5.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821人,佔97.4%。2011年,人口出生率2.9‰,人口死亡率1.87‰,人口自然增長率1.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909人。
新華路街道
新華路街道

事業交通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新華路街道有幼兒園(所)5所,在園幼兒605人,專任教師59人;小學2所,在校生1368人,專任教師7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新華路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中心4個,社區圖書室4個,藏書4000冊,舞蹈、秧歌、戲曲等文化娛樂團體8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新華路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衛生院1個;病床5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專業衛生人員52人。 
社會保障
2011年,新華路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4戶,人數224人,支出58.6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人。街道級社區服務中心1個。全年新增就業710人,有4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0人,全年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4328人。
交通徠
新華路街道境內交通由興凱路、北大街、新華路等公路組成。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新華路街道因轄區主幹道新華路而得名。 
文物古迹
石家莊解放紀念碑位於石家莊市老火車站北側,建於1987年11月12日,這一天正是石家莊解放40周年紀念日。紀念碑象徵著解放軍戰士攻無不克的勇敢形象,也是石家莊進入新時代的一個歷史見證。
新華路街道
新華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