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樓鎮

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

僧樓鎮,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地處河津市東北部。

徠夏禹時,僧樓鎮一帶建有古冀國,稱冀邑;2002年4月,由僧樓鄉改為僧樓鎮。截至2018年末,僧樓鎮戶籍人口為53808人。截至2020年6月,僧樓鎮下轄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李家堡村。

歷史沿革


僧樓鎮
僧樓鎮
夏禹時,僧樓鎮一帶建有古冀國,稱冀邑。
隋唐時期,廟宇林立,僧侶眾多,改為稱僧樓。
元明時期,稱樓里鎮。
1949年,歸河津縣第三區政府管轄。
1徠953年7月,分屬南午芹、張吳、北王、僧樓、方平五個鄉。
1956年3月,合併為南午芹、張吳、僧樓三個鄉。
1961年,設河津縣僧樓公社。
1984年9月,由僧樓公社改為僧樓鄉。
1994年,屬河津市。
2001年3月,張吳鄉併入僧樓鄉。
2002年4月,由僧樓鄉改為僧樓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僧樓鎮地處河津市東北部,介於東經110°32′—110°50′和北緯35°8′—35°17′之間,東與稷山縣化峪鎮毗鄰,南接趙家莊鄉,西靠樊村鎮,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鄉寧縣接壤,距河津市區約12.5千米,區域總面積75.42平方千米。
僧樓鎮
僧樓鎮

地形地貌

僧樓鎮地區由呂梁山區、南北坡高垣階地及黃河汾河河谷等地貌單元組成,境內有一山(呂梁山)、二河(黃河、汾河)、三峪(遮馬峪、瓜峪、神峪)。因汾河橫穿轄區中部而過形成平坦而肥沃的河谷盆地,地形自北向南呈兩端高中向低的馬鞍狀。

氣候

僧樓鎮屬暖溫帶大陸性黃土高原氣候,受季風和內蒙沙漠氣候的影響,四季分明;春季溫和,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多風,春季略長於秋季,冬季略長於夏季;年平均氣溫13.5度,年平均降水量544.9毫米,無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128.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28.2小時,年平均風速2.1米/秒。

自然資源


2011年,僧樓鎮有耕地32200畝。

自然災害

僧樓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等;洪澇災害年均發生0.7次,主要發生在6—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8月19日北方平村,造成17家房屋倒塌,48家房屋進水,部分房屋出現裂縫。

礦產資源

僧樓鎮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以鋁,鐵,焦炭等資源,其中以煤炭資源最多。
煤:2014年探明貯藏於僧樓鎮東南部,屬鄉寧煤田的延伸部分,面積約68平方千米,地質儲量約6.8億噸。
鐵礦:2014年探明貯藏於僧樓鎮南部一帶,礦體大部分呈窩狀,少部分為層狀,品位35%左右。
石灰石:2014年探明貯藏於僧樓鎮北部的呂梁山,經勘測的龍門山及西磑口一帶石灰岩,儲量約3.4億噸。
另外,還有鉀長石、鋁土礦、輝綠岩、白雲岩、地熱、煤矸石、砂岩等礦產資源,仍在探測中。

水資源

僧樓鎮屬河津市轄區,轄區內水資源年總量3.27億立方米,人均佔有近千方立方米,建有禹門口黃河提水大型水利工程和多處機電灌站,年總提水量約4億m3,服務於大型工業企業及河津、稷山、新絳三地數十萬畝的農田灌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2年4月,僧樓鎮下轄24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下轄李家堡、北午芹、人民、忠信、旭紅、尹村、侯家莊、馬家堡、劉家堡、北方平、南方平、艷掌、賀家巷、小張、北張、閆家洞、琵琶垣、張昊、史家窯、張家堡、賀家莊、郭庄、北王、北王堡24個行政村。
截至2012年,僧樓鎮下轄北午芹、旭紅、忠信、人民、李家堡、馬家堡、劉家堡、東侯家莊、尹村、北方平、南方平、張吳、北張吳、琵琶垣、閻家洞、賀家巷、艷掌、小張、北王、北王堡、郭庄、賀家莊、張家堡、史家夭24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
名稱
李家堡北午芹
人民忠信
旭紅尹村
侯家莊馬家堡
劉家堡北方平
南方平艷掌
賀家巷小張
北張閆家洞
琵琶垣張昊
史家窯張家堡
賀家莊郭庄
北王北王堡
截至2012年
名稱
北午芹旭紅
忠信人民
李家堡馬家堡
劉家堡東侯家莊
尹村北方平
南方平張吳
北張吳琵琶垣
閻家洞賀家巷
艷掌小張
北王北王堡
郭庄賀家莊
張家堡史家夭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僧樓鎮下轄19個行政村:
名稱
李家堡村北午芹村
人民村忠信村
旭紅村侯家莊村
馬家堡村劉家堡村
尹村北方平村
南方平村張吳村
呂梁行政村小張行政村
艷掌村北王行政村
郭庄村賀家莊村
張家堡村鎮人民政府駐李家堡村

人口民族


人口

僧樓鎮
僧樓鎮
2010年,僧樓鎮總人口52176人,其中農業人口50200人,非農業人口1976人,人口主要以漢族為主。
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總人口522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41人,城鎮化率4.29%;另有流動人口480人。總人口中,男性27103人,佔51.92%;女性25097人,佔48.08%;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僧樓鎮人口出生率9.84‰,人口死亡率3.64‰,人口自然增長率6.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94人。
截至2017年末,僧樓鎮常住人口為53823人。
截至2018年末,僧樓鎮戶籍人口為53808人。

經濟


綜述

1949年,僧樓鎮生產總值為4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4元。
1978年,僧樓鎮生產總值為12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3元。
2010年,僧樓鎮生產總值達5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743元。
2011年,僧樓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0194元。
2018年,僧樓鎮有工業企業69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僧樓鎮農業總產值53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9%。僧樓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豆子、薯類為主。2011年,僧樓鎮生產糧食25459噸。僧樓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蔬菜等。僧樓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羊為主。2011年,僧樓鎮生產肉類1801噸。2011年,僧樓鎮水果種植面積815畝,產量1224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棗、桃。
2012年,僧樓鎮糧食總產量20090噸,有林木面積11400畝,養殖戶400餘家,其中有規模以上養殖戶77家,投資百萬元以上養殖戶9家,存欄豬11000餘頭,雞23萬隻,羊3100餘頭,牛100餘頭。

第二產業

2011年,僧樓鎮工業總產值為51億元,比2010年增長13%。2011年,僧樓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職工894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3.8億元,比2010年增長11.5%;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
截至2014年,僧樓鎮有規模以上企業18家,其中產值在10億元以上2家,億元以上6家。主要產業以洗煤、焦化、鋼鐵、新型化工、建材、耐火材料為主;年產焦炭180萬噸,鐵100萬噸,鋼100萬噸,線材80萬噸,水泥90萬噸,耐火材料100萬噸,石油催化劑3萬噸。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有商業網點27個,職工51人。2011年,僧樓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億元,比2010年增長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8億元,比2010年增長1%。2011年,僧樓鎮郵政業務收入為10000元;電信業務收入為100萬元。
2012年,僧樓鎮運輸業年產值近4億元。
2013年,僧樓鎮僧樓供銷社更新改造完成,新建門面房130家。
2014年,僧樓鎮第三產業產值14億元。

文化


地名由來
僧樓鎮曾稱樓底;清朝時期,因僧法和尚遷居樓側,易名僧樓。

非物質文化遺產

僧樓鎮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鑼鼓、干板腔、轉燈、剪紙等民間藝術。

文物古迹

僧樓鎮古迹有呂祖靜養壇、郭庄村遺址、賀家莊遺址、艷掌遺址等。
名稱簡介
呂祖靜養壇僧樓鎮政府門前有古樓閣一座,譽稱“呂祖靜養壇”,分為上下兩層,建於大明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七月重建,1958年8月修繕,2007年10月再次修繕。
郭庄村遺址在距郭庄村委會200米處,發現動物化石一節;經1973年普查考證,為舊石器時代遺址。
賀家莊遺址賀家莊遺址位於賀家莊村南,1956年文物普查時,在湖泊堆積物中發有不少哺乳動物化石,屬舊石器時代遺址。
艷掌遺址艷掌遺址位於老村溝澗中,1973年中科院考察時,發現該村四周100米範圍內,在深度1米至2米的文化層中,有石斧、石鏟及陶片,系仰韶、龍山文化遺址。

交通


公路

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有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15千米。僧樓鎮有東張、稷西、張柴三條公路穿過,209國道從西而過,吉河高速、河運高速穿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有幼兒園22所,在園幼兒1873人,專任教師90人;小學19所,在校生3635人,專任教師29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1906人,專任教師21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9所。
截至2014年,僧樓鎮有5所初中,24所小學,其中有4所寄宿制初中,2所有寄宿制小學。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2個,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4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00人。僧樓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楹聯協會。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有體育場地2處;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有中央、省、市等37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910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0.4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78%。2011年,僧樓鎮投資35萬元的鎮文化站建成,村村都有基層組織活動中心及健身廣場,19個行政村有舞台,12個行政村建有圖書室。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個,其中衛生院2所;病床7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專業衛生人員49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9人、註冊護士0.05人。2011年,僧樓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萬人次,住院手術30台次,出院病人1235人次。2011年,僧樓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507人,參合率93%。
截至2012年,僧樓鎮有衛生院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醫護人員40名,病床60張,設有急診、內科、外科、婦幼、化驗室、放射科,能開展骨科、普外、婦科的常規手術。截至2012年,僧樓鎮建設新農村衛生所26個,並已全部驗收合格,投入使用;共有醫護人員100餘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9.1%;計劃免疫兒童衛生保健普及率達95%。

社會保障

2011年,僧樓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2戶,人數15人,支出1.8萬元,比2010年增長2%;城市醫療救助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0人次,共支出7.32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98戶,人數1965人,支出237.49萬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人,支出2.2萬元,比2010年增長7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5人,支出26.4萬元,比2010年增長75%;農村醫療救助6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5人次,共支出0.52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臨時救濟160人次,支出6.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2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35人.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3千米,投遞點24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800份、期刊1000冊;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45個;有固定電話用戶15000戶,比2010年增加10戶,電話普及率70%,比2010年提高1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萬戶,比2010年增加15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比2010年提高2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100千米,主幹電纜達2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6000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5500個,寬頻接入用戶6000戶,比2010年增加200戶。

基礎設施

截至2010年末,僧樓鎮13個行政村完成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共完成街巷硬化235千米,3個行政村建設了新農村住宅樓,水、電、暖全部配套,可容納264戶群眾居住,24個行政村全部通水、通電、通公路、通有線電視、通自來水,網際網路用戶2500戶;綠化道路70餘千米,綠化校園25所,綠化企業15個,植樹80餘萬株,面積達8000餘畝,累計投資1600餘萬元。
截至2011年末,僧樓鎮擁有3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3座,有主變壓器20台。
僧樓鎮
僧樓鎮
截至2014年,僧樓鎮共有東張、稷西、張柴三條公路穿過,209國道從西而過,在建的吉河高速、河運高速穿過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