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銘
唐代著名道士呂洞賓所著圖書
百字銘為呂洞賓的作品,呂洞賓(798--?)唐代著名道士,修行得道后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姓呂,名岩,字洞賓。一般認為呂洞賓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貞元十二年)農曆四月十四生於永樂縣招賢里(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另說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陝西西安)人。
呂洞賓(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姓呂,名岩,字洞賓。傳說百字銘為呂洞賓的作品,原文如下: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百字銘
作為道教修真的真言敘述,這裡有兩句最為關鍵,個人覺得,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個人認為也應該從哲學角度去解這句話,首先跟佛教的一句聯繫下吧,心無起滅,湛然清凈。即:動靜知宗祖與下一句的真常須應物對應看,顯然,動靜所指是在應物中發生的,知宗祖的宗祖既是下一句所提到的真常!無事更尋誰與應物要不迷聯繫看正好可以很容易的理解,這是我一段時間斷斷續續的理解吧,希望大家各抒己見,所謂靜極生動,極靜處可參造化。一念不生,萬法皆通。
南懷瑾評析:
那個時候,道家出了呂純陽,等於禪宗出了一個六祖。如何煉得健康長壽,可參考呂純陽的百字銘,這時釋、道、儒三家最好的東西,也是學佛最好的東西。
養氣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功夫。降心出自金剛經:降伏其心,為而不為,有意降心就著相了,自性本空,所以為而不為,見地、功夫都告訴我們了。動靜二句,把觀世音菩薩圓通法門放進去了,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亂,自己能夠做得了主,空得了,不要另外找個方法。對人處事,自己要能不違背本性,這裡都是講功夫。不要做什麼功夫,心氣合一,心物是一元的,真正念頭空了,“氣自回”,自然會氣住脈停,達到二、三禪。
這裡講丹,並非肚子里真有個東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樣,圓圈中間一點,代表圓滿自覺靈明的一點覺性。壺代表身體,自己的氣脈起變化作用。只要做到氣住脈停,它自然會起變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後,“普化一聲雷”,轟的一下,身體所有氣脈都打開了。這時候,正如莊子所講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宇宙一體,這時中脈真正打開了。“白雲朝頂上”,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頂,諸佛菩薩智慧光明灌頂。“須彌”是講頭部,頭部的大樂輪震開了。這時候,長生不老絕對有,此乃世第一法。“無弦曲”就是觀世音菩薩以聞、思、修入三摩地。
這二十句話,一句五個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銘。這二十句由普通人開始,修到長生不老,乃至超凡入聖,都說完了。每一句都是功夫,都是見地。
比如開始大家都想得定,為什麼做不到呢?就是第一句話做不到:“養氣忘言守”,養氣功夫做到一點都沒有妄念,誰做到了?念頭多得很,守也守不住。“降心為不為”更做不到,這個做不到,下面的話更談不上了。靜中打打坐還有一點影子,下了坐什麼都沒有,根本不能知宗祖。動靜知宗祖很重要,心中一天到晚都在靜中,沒有事,誰做到了?靈明覺性經常在,氣自然回,並不是叫我們做功夫。丹“自”結,那是自然的,是我們生命中本來就有的。
圖片說明:這是唐太宗的百字銘拓片。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
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里來。
溫柔終益己,強暴必招災。
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
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吃齋。
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閑非口不開。
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孫真人和他的百字銘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縈。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寢鳴雲鼓,晨興漱玉津。妖神難犯己,精氣自全身。
若要無諸病,常常節五辛。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
壽夭休論本,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孫思邈 唐朝京兆華原人。中國和世界的醫學家,藥學家。道士。幼聰穎好學。周靜帝時,征為國子博士,稱疾不就。研究鍊氣,養形,長壽之術。后隱於終南山。唐太宗即位,召至京師,授予爵位,固辭不受。永在民間為百姓治病。唐永淳元年卒。壽102歲。宋徽宗崇寧二年追封為妙應真人。
孫思邈
唐太宗即位召他入京,時年50歲,其容貌,氣色,身形,步態如同少年。
孫思邈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為歷代醫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偉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