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夫拉姆·赫什科
阿夫拉姆·赫什科
阿弗拉姆-赫爾什科,以色列科學家,1937年出生於匈牙利的考爾曹格,1969年獲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哈達薩赫醫學院授予的醫學博士學位。赫爾什科是以色列理工學院拉帕波特醫學研究學院的著名教授。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國科學家歐文·羅斯,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細胞是如何摧毀有害蛋白質的(即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在中國熱心培養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 多次與科研院所、中國青年學者、學生和研究生交流, 並給予他們極大鼓勵。並為培養我國高級科學人才、促進中國科學家的國際學術交流做出了貢獻因此獲中國政府“友誼獎”。並在中國的科技轉化應用工作中並取得一定成就。
阿夫拉姆·赫什科
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貢諾·厄奎斯特帶著兩名化學獎評委代表笑容可掬地出席了宣布儀式。由於此前揭曉的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物理學獎得主全是美國科學家,因此當厄奎斯特宣布兩名以色列人和1名美國人獲得今年的化學獎時,全場不約而同地鬆了口氣。
獲獎
諾貝爾獎證書
阿夫拉姆·赫什科接收諾貝爾
2004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兩名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和一位美國科學家歐文·羅斯(Irwin Rose),以表彰他 們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其實他們的成果就是發現了一種蛋白質“死亡”的重要機理。他們突破性地發現了人類細胞如何控制某種蛋白質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人類細胞對無用蛋白質的“廢物處理”過程。
評審委員會說,蛋白質是構成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的基礎,近幾十年來生物學家在解釋細胞如何製造蛋白質方面取得了很多進展,卻很少有研究人員對蛋白質的降解問題感興趣。但今年獲得化學獎的3位科學家卻獨闢蹊徑,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發現了被調節的蛋白質降解。人的很多疾病就是這一降解過程不正常導致的。
評委們指出,“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方面的知識將有助於攻克子宮頸癌等疑難疾病。據介紹,目前已有建立在這一研究成果基礎上的藥物問世,正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進行檢測。
評委們在現場解釋整個理論時,特意用碎紙機將兩張完整的彩紙瞬間絞碎,以此比喻細胞好比一個高效的“控制站”,製造蛋白質但又能在瞬間把某些特定蛋白質“降解”為碎片。
早期探索者
早在1942年,科學家們就已發現了蛋白質分子的降解現象,其中阿夫拉姆·赫什科赫也屬於早期探索者之一,但這個階段他們一直把研究方向瞄準三磷酸腺苷(ATP)的作用。
成果解讀
阿夫拉姆·赫什科(中)
蛋白質的降解在生物體中普遍存在,比如人吃進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就被降解為氨基酸,隨後被人體吸收。在這一過程中,一些簡單的蛋白質降解酶如胰島素髮揮了重要作用。科學家對這一過程研究得較為透徹,因而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們認為蛋白質降解沒有什麼可以深入研究的。不過,20世紀50年代的一些研究表明,事情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最初的一些研究發現,蛋白質的降解不需要能量,這如同一幢大樓自然倒塌一樣,並不需要炸藥來爆破。科學家發現,同樣的蛋白質在細胞外降解不需要能量,而在細胞內降解卻需要能量。這成為困惑科學家很長時間的一個謎。
研究歷程
70年代未80年代初,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歐文·羅斯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終於揭開了這一謎底。原來,生物體內存在著兩類蛋白質降解過程,一種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發生在消化道中的降解,這一過程只需要蛋白質降解酶參與;另一種則需要能量,它是一種高效率、指向性很強的降解過程。這如同拆樓一樣,如果大樓自然倒塌,並不需要能量,但如果要定時、定點、定向地拆除一幢大樓,則需要炸藥進行爆破。
這三位科學家發現,一種被稱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質降解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種多肽由76個氨基酸組成,它最初是從小牛的胰臟中分離出來的。它就像標籤一樣,被貼上標籤的蛋白質就會被運送到細胞內的“垃圾處理廠”,在那裡被降解。
這三位科學家進一步發現了這種蛋白質降解過程的機理。原來細胞中存在著E1、E2和E3三種酶,它們各有分工。E1負責激活泛素分子。泛素分子被激活后就被運送到E2上,E2負責把泛素分子綁在需要降解的蛋白質上。但E2並不認識指定的蛋白質,這就需要E3幫助。E3具有辨認指定蛋白質的功能。當E2攜帶著泛素分子在E3的指引下接近指定蛋白質時,E2就把泛素分子綁在指定蛋白質上。這一過程不斷重複,指定蛋白質上就被綁了一批泛素分子。被綁的泛素分子達到一定數量后,指定蛋白質就被運送到細胞內的一種稱為蛋白酶體的結構中。這種結構實際上是一種“垃圾處理廠”,它根據綁在指定蛋白質上的泛素分子這種標籤決定接受並降解這種蛋白質。蛋白酶體是一個桶狀結構,通常一個人體細胞中含有3萬個蛋白酶體,經過它的處理,蛋白質就被切成由7至9個氨基酸組成的短鏈。這一過程如此複雜,自然需要消耗能量。
後來很多科學家的大量研究證實,這種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過程在生物體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如同一位重要的質量監督員,細胞中合成的蛋白質質量有高有低,通過它的嚴格把關,通常有30%新合成的蛋白質沒有通過質檢,而被銷毀。但如果它把關不嚴,就會使一些不合格的蛋白質矇混過關;如果把關過嚴,又會使合格的蛋白質供不應求。這都容易使生物體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一種稱為“基因衛士”的P53蛋白質可以抑制細胞發生癌變,但如果對P53蛋白質的生產把關不嚴,就會導致人體抑制細胞癌變的能力下降,誘發癌症。事實上,在一半以上種類的人類癌細胞中,這種蛋白質都產生了變異。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在生物體中如此重要,因而對它的開創性研究也就具有了特殊意義。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實驗室中,科學家不斷發現和研究與這一降解過程相關的細胞新功能。這些研究對進一步揭示生物的奧秘,以及探索一些疾病的發生機理和治療手段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成就
阿夫拉姆·赫什科、阿龍·切哈諾沃和歐文·羅斯,三名科學家在研究細胞控制蛋白質運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們的研究在DNA修復和控制、治療人類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他們的主要工作——發現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是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間完成的。早在1942年,科學家們就已發現了蛋白質分子的降解現象,其中赫什科也屬於早期探索者之一,但這個階段他們一直把研究方向瞄準三磷酸腺苷(ATP)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間,切哈諾沃與赫什科曾在羅斯主持的福克斯·蔡斯癌症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在這期間,他們聯名發表了一系列論文,揭示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機理,指明了蛋白質降解研究的方向。三位科學家在1979年12月10日一期美國《全國科學院學報》上連續發表的兩篇文章,被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稱為“突破性成果”,並奠定了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基礎。
新陳代謝是以蛋白質為中心的各種物質的代謝,“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揭示的就是一種蛋白質“死亡”的重要機理,人的很多疾病就是這一降解過程不正常,尤其是降解效率低下所導致的。
諾貝爾獎的技術應用--代謝修復技術發布
實際上代謝修復之父——顧星陽先生,早在2008年的時候就以此開始了研究,並形成了“顧星陽代謝修復技術”的雛形。從幾十種中國傳統草本中,利用“給養提洗法”萃取植物精華研製而成的“代謝活粒子”,富含能充分釋放UPS功能的超級原料和引導代謝能量合理利用的信號因子—— Avram-G因子,具有代謝、分解一切體內垃圾並促使健康細胞進行自我複製的作用,是機體告別疾病,走向健康的根本途徑。
2010年1月,阿夫拉姆·赫什科院士以南方醫科大學引進人才的身份來到中國,成為了我國首名引進的外裔諾貝爾獎獲獎者。同年,他因聞聽顧星陽先生的“代謝修復技術”,於廣州私下會晤了顧星陽先生,兩人由此確立了合作意向,而阿夫拉姆·赫什科院士也成為了浙江顧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兼第二大股東。
目前“代謝修復技術”已全面成熟,並於2012年5月由顧星陽先生攜手阿夫拉姆·赫什科院士面向全球發布,標誌著人類健康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
阿夫拉姆在中國
阿夫拉姆·赫什科對中國和中國科學界一直十分友好。他關注中國發展, 與國內多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學術合作, 促進了我國醫學科學研究技術的發展, 並為培養我國高級科學人才、對促進中國科學家的國際學術交流做出了貢獻。他特別熱心培養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 多次與科研院所和、中國青年學者、學生和研究生交流, 並給予他們極大鼓勵,因此於 2011年獲中國政府“友誼獎”。此後在中國的科研轉化過程中與中國青年學者一起在“細胞代謝修復”等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並在其影響下成就了一批如白書忠、顧星陽等本土積極人士,在中國生物科技與運營方面有著承前啟後的意義。
阿夫拉姆·赫什科
阿夫拉姆·赫什科
在中國期間對中國中醫醫學有著高度的評價,並發表的中國要以自信心態參與國際科技合作,中醫藥對人類的健康管理具有更獨特的優勢。中國學者應該有這樣的自信,來積極推動中西醫結合,致力於人類的健康管理。以此推動和鼓舞著中國健康產業生命科學人才的發展。
相關評語
“在過去幾十年裡,生物化學家一直在致力於探索細胞是如何產生各式各樣的蛋白質的。
但是對於蛋白質究竟是如何毀滅的,一直少有人問津。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國科學家歐文·羅斯逆主流而動,於20世紀80年代初發現了細胞最重要的循環過程之一———被管制蛋白質的退化,為此,他們被授予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通過發現蛋白質管理系統,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國科學家歐文·羅斯讓我們從分子的層面上來理解細胞控制一些非常重要的生化過程成為了可能,這些重要的生化過程包括:細胞循環、脫氧核糖核酸(DNA)修復、基因複製和新生蛋白質的質量控制等。像這類有關受控蛋白質死亡的新知識還有助於解釋免疫系統是如何工作的,而免疫系統的某些缺陷將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包括某種形式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