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後港鎮的結果 展開

後港鎮

江蘇省東台市後港鎮

後港鎮別名先烈、厚港,位於江蘇省東台市,屬鄉鎮行政區。面積為42平方公里,人口3.2萬,電話區號是0515,郵政區碼為224213,氣候條件為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有南通興東機場東台站/徠富安站。2010年4月19日撤銷。

基本簡介


蘇中綜合經濟實力“五十優”鄉鎮之一的後港鎮,在東台鎮西南19公里,先勝河東、南官河北,接海安縣界。明初張姓遷此,初名張家舍。成化年間以村後有港,改名為後港。據史書記載,清道光年間,沿串場河、運鹽河、泰東河、梁垛河的部分河岸,築起了一座大圩堤,名叫大興圩。後港鎮除兩個村有幾百畝田在運鹽河河南外,其餘均在大堤內。歷史上,這座古堤為防止洪水泛濫和滷水倒灌起到了重要的防禦作用。新中國成立后,後港人在利用運鹽河、大興圩為民造福的同時,發揮古堤水陸交通便利的優勢,在堤腳下辦起了工業。
在2010年4月19日,後港鎮和時堰鎮被撤銷,組成新時堰鎮。

地名含義


以駐後港村而得名。

歷史沿革


徠後港鎮旅遊景點2
徠後港鎮旅遊景點2
1957年8月建立先烈鄉,意為緬懷為革命犧牲的42位烈士;1958年9月併入時埝為時埝公社;1959年2月從時埝劃出,並從安豐公社划入2個大隊,成立先烈公社;1983年更名為先烈鄉,1993年8月撤鄉建鎮定名為後港鎮;2010年4月撤銷後港鎮建制,與時堰鎮合併。
後港鎮旅遊景點1
後港鎮旅遊景點1

產業特色


位於東台市的西南部,古運鹽河畔,屬里上河地區,有魚米之鄉之稱,東部與安豐鎮接壤,東北部與梁垛鎮相連,北部、西部與台南鎮、時埝鎮交界,西南與溱東鎮毗鄰,南部與海安縣的白甸、瓦甸兩鄉鎮隔河相望。
耐火材料、不鏽鋼產業主體特色明顯
後港鎮人文古迹高清組圖
後港鎮人文古迹高清組圖
後港鎮以耐火材料、不鏽鋼行業為主體特色,擁有800多個工業產品,產品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出口美國、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東台市節能耐火材料廠、富爾特公司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港泰牌耐火材料產品為江蘇省名牌產品。各企業與國內各大科研院所締結了牢固的產學研聯繫,耐火材料的產品技術一直走在國家前列,耐火材料的尖端產品被國內航天工程應用。年末,後港鎮有耐火規模企業7家,年納稅從2007年的560萬元上升至1025萬元,兩年翻了一翻。依託地處省千億元不鏽鋼產業集群的優勢,後港鎮不鏽鋼產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昌建不鏽鋼製品廠、金谷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豐泰特種管件公司、廣銀不鏽鋼廠等企業迅速成長,成為後港產業集群中的後起之秀。東台市昌建不鏽鋼製品廠不斷加強產品研發,擴大生產規模,2009年實現銷售6086萬元,實現利稅1100萬元。機械加工業平穩發展。以亞星公司為首的紡機專件加工企業、以東達公司為首的減速機械加工企業、以通港公司和西達公司為首的石墨設備製造企業、以奧太儀錶廠和燕山儀錶總廠為首的儀錶生產企業以改革創新引領市場,以高標準締造發展新優勢,亞星公司成為全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推薦產品企業,通港公司、奧太儀錶廠成為江蘇省科技型企業。
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
年內,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目標,後港鎮重點在特禽養殖、葡萄園建設、農產品加工方面加強組織領導和發展扶持,實現了訂單農業,形成農業產業化。牽手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生產油苞菜、青根菜、大豆153.33公頃,桑園套種苔菜66.66公頃。開發品牌農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建成6.67公頃的後港倪莫葡萄園。建東禽業合作社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累計養殖家禽20萬隻。東台市興鳳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萬鳳”牌綠殼雞蛋登上蘇南大中超市的貨架,“萬鳳”商標計劃爭創綠色食品稱號。沙楊大米、王氏茶干、後港羊肉等極具水鄉後港特色的農副產品的知名度和產銷量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