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儲

東漢官員、學者

方儲(?—93)東漢官員、學者。字聖明,一字頤真,丹陽歙(今安徽省歙縣)人。習孟氏《易》,精圖讖,善天文。章帝建初間舉賢良方正,對策第一。拜議郎,轉洛陽令。后加太常卿,封黟縣侯。

人物簡介


方儲像
方儲像
方儲,聰穎博學,曾精研《易經》,通曉圖讖占卜之學。東漢建初四年(79),被舉孝廉和賢良方正。章帝召考對策,方儲得第一名。次年春二月初一,日蝕,章帝請大臣推薦直諫之士,丹陽太守周歆推薦方儲,方儲詳述災禍的來由。漢章帝一次召集文武大臣議事,令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方儲則居正中,曰:“臣文武兼備,任所使用。”章帝誇其才,又請方儲等人試解亂絲,唯方儲拔劍斬斷亂絲,對章帝說:“亂必剪之,而後理!”一反常規,駕馭形勢,遇事都應當如此。章帝很器重其膽識,委以郎中,不久出任句章(今慈溪西南)令。又歷任阜陵(今安徽全椒縣)、陽翟(今河南禹縣)令。
建初六年,在阜陵令任上回家奔母喪,克盡孝道,負土築墳,種樹千株。元和初年(84),再次被舉為賢良方正,考對策,又得第一名,拜授議郎,改任洛陽令,升遷太常。永元五年(93)六月,和帝定日舉行郊祭,召問方儲天氣狀況,方儲說:“天氣當有變,御駕不宜出郊!”即那天天氣不好,勸和帝不要去。到了郊祭那天,天朗氣清,於是和帝遣使責備方儲妄言欺君。方儲對使者說:臣從先師那裡得到書籍,能推知事物發生的徵兆,現在壞天氣就要降臨,希望皇上立即乘車回來。使者去后,方儲以誠而見責,自嘆:為人臣以蒙受不忠之名為恥辱,遂忿然飲毒酒自盡。
帝郊祭回歸途中,天氣突變,洛陽一片昏暗,降冰雹大如雁蛋,死者千計。和帝大驚,悟儲有先見之明,深為內疚,派人去找方儲,知方儲已死,非常感傷:“儲死,誰與我共治天下呢!”后追封方儲為太常尚書令、黟縣侯。命官護屍,歸葬歙東。鄉民於霞坑柳亭西小山上建廟祭祀。
兄方儕為南陽太守、關內侯,弟方儼為大都督、丹陽太守,辦事皆剛毅果斷。
方儲有三子,其長子方儀之後,遷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興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方覿、季子方洪之後流布亦廣。漢唐間居住於歙東鄉及浙江省交通便利處的方氏,主要是方覿與方洪的後代。

後世神化


方儲死後建了兩座廟。一個建在淳安縣東郭內方儲墓前,是漢代盛行的墓祠。另一個建在歙縣柳亭山。方儲死後被逐漸神化,撰於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的《開國公家世行實》稱方儲“博經文,辨圖讖;講孟氏易,善星文,占吉凶,知未來,察*謀,預知災異”。宋明帝加贈方儲為龍驤將軍、洛陽郡開國公。唐監察御史張文成撰文立碑云:方儲“生平之日,羽駕乘空,仙游之時,蟬脫而去,咸以公為仙化,莫知所歸,共建祠堂,以時祭享”。方儲祠堂后被稱為方仙翁廟。宋政和七年(1117),徽宗賜以“真應廟”額。《敕賜黟侯真應廟額》載道:方儲“號仙翁,遂立廟,系在祀典今千餘歲,前後靈跡不少。近年以來或因久旱,或苦淋雨,公私所祈,無不感應。所勘青溪縣初乃歙之東鄉,因儲父子避地始為州縣,故其廟正當縣郭衝要之處,遠近祈禱必會集其下。每歲春夏之交,雖鄰近有疫癘,惟此無一疾病,實神以安也,委是功德及民最為深遠”

相關史料


方儲彩像
方儲彩像
方儲 字聖明,一字頤真,天資挺秀,俊異多奇,以高第為博士,官太常卿洛陽令,志道通神,棲心物外,撻伏如神,累以治最名。敕加太常正卿黟縣侯,食邑三百戶。性孝,居母喪,負土成墳,廬墓三年,手植松柏數千青鶯棲於其上,白兔馴其下,或常見其乘鶴朝暮往來。永元五年六月,帝欲出郊,預訪於公,公諫是日必有天變,應改期。帝見是早適值清明,迅郊而還,責公欺詐,公獲此不忠之謗,飲鴆而卒。須臾,風雷大作,飛沙走石,拔木傾居,洛中書瞑,人馬在道者觸死不計其數。時帝悟,遣飛騎如公,而公已逝世矣!帝痛悼流涕,日夕寢膳不安,追贈尚書令,洛陽開國公,食祿二千石,賜東閣秘器彩繪衣服,出正庫財物以備厚棺殮,遣使送還故鄉,墓在新安郡即清溪東一里處,墓立廟。宋徽宗政和七年四月,賜額“真應廟”,官司敬仰,時祭不絕。儲生纘之、觀之、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