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彧的結果 展開

劉彧

南朝宋皇帝

宋明帝劉彧(439年12月9日—472年5月10日),字休炳,小字榮期,彭城郡綏輿里(今江蘇徐州銅山區)人。南朝宋第七位皇帝(466年—472年在位),宋文帝劉義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劉駿異母弟,母為沈容姬。

初封淮陽王,改封湘東王,由路太后撫養成人,歷任秘書監、中護軍、侍中兼衛尉、領軍將軍。前廢帝即位后,出為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殺侄即位,年號泰始。執政前期,平定劉子勛“義嘉之難”及方鎮叛變,耗損國力,導致北魏侵佔山東和淮北地區;為了防範宋孝武帝劉駿諸子奪位,屠殺皇親宗室,誅殺功臣名將,削弱統治階層力量,導致劉宋王朝自此而衰,武將蕭道成趁勢崛起。

曾撰《江左以來文章志》、續衛瓘所注《論語》二卷。

泰豫元年(472年),去世,享年三十四歲,謚號明皇帝,廟號太宗。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439-12-09

出生

439年12月9日出生。

0452

改封湘東王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改封湘東王。

0465

登基

景和元年(465年),殺侄即位,年號泰始。

0466

劉子勛登基為帝

泰始二年(466年)七日,鄧琬協同袁顗擁立劉子勛(時年十一歲)登基為帝,年號義嘉。

0466

平亂失土

466年底消滅劉子勛政權,平定江南與淮南各地,並誅殺孝武帝所有兒子。

0472

去世

泰豫元年(472年),去世,享年三十四歲,謚號明皇帝,廟號太宗。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劉彧,十歲受封為淮陽王,食邑二千戶;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改封湘東王。泰初元年(453年),宋孝武帝即位后,因為同年劉彧生母沈容姬過世,年僅十五歲的劉彧就改由宋孝武帝的生母路太后撫養長大。劉彧對路太后親奉愛戴,時常服侍路太后醫藥,深得路太后特別篤愛。宋孝武帝一向猜忌監視宗王諸弟,卻對劉彧特別親密。除了讓劉彧歷任秘書監、中護軍、侍中兼衛尉、領軍將軍等清官顯位之外,很可能讓劉彧掌握少部分的京師兵權(衛尉和領軍將軍有部分兵權)和機要權。
史載劉彧“少而和令,風姿端雅”、“好讀書,愛文義,在藩時,撰《江左以來文章志》,又續衛瓘所注《論語》二卷,行於世”,不過劉彧成年後,運動不足、肥胖過度,可說是文才有餘、武干不足。

殺侄自立

大明八年(464年),宋孝武帝過世后,繼位的前廢帝劉子業頗為凶暴。在掌權后,先後除去了叔祖劉義恭、叔父劉昶(逃奔北魏)。但他仍然擔憂、猜忌叔父劉彧、劉休仁等宗王,把叔父們全都軟禁在宮中,時加侮辱,甚至計劃殺死劉彧。
劉彧派親信阮佃夫結交劉子業的侍衛壽寂之等人,先下手殺死侄兒劉子業,然後接受同謀劉休仁的擁立,登基為帝,改元泰始。同時處死劉子業的兄弟姊妹劉子尚、劉楚玉等人,掌控京師內外的兵權。

義嘉之難

在劉彧廢殺劉子業的上一個月,因為劉子業的昏暴無道,使得自認受宋孝武帝厚恩的江州長史、行事鄧琬,聯合新任的雍州刺史袁顗,以廢昏立明的名義,號召四方討伐建康的劉子業,並計劃擁戴年幼的江州刺史劉子勛(宋孝武帝第三子)。但是鄧琬的檄文尚未發出之前,劉彧已經先一步弒殺劉子業並自立為帝了。雖然有些江州吏士勸說鄧琬承認劉彧的帝位,不要冒險攻打建康,但是鄧琬認為劉彧得位不正且殘殺宗王劉子尚(孝武帝次子),會比前廢帝劉子業更容易討伐,而且使劉子勛獲得更正統的大義名分。於是鄧琬協同袁顗,直接在泰始二年(466年)七日,擁立劉子勛(時年十一歲)登基為帝,年號義嘉
劉子勛登基后,果然獲得各地宗王、方鎮的支持效忠,使得劉彧政權的號令,不出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更險惡的是,劉子勛與各方鎮都譴責劉彧篡位自立,紛紛出兵從四面八方討伐建康。當時劉彧的弟弟們都在中央,支持兄長即位;孝武帝的兒子們則多在地方,支持劉子勛,劉宋宗王形成文帝系與孝武帝系兩方內鬥的局面,,史稱“義嘉之難”(因為全國各地幾乎都使用劉子勛的年號義嘉)。

平亂失土

劉彧政權雖然領土、人口都不到劉子勛政權的十分之一,但是以伐亂為名,憑藉量少質精的中央軍,採取各種積極手段:一、採用才幹名士蔡興宗的意見;二、重用吳喜、沈攸之、張永、劉勔、蕭道成等武將;三、放權給諸弟劉休仁等人積極平亂。劉彧寬仁待物,當時有的將領父兄子弟都參加叛軍,劉彧仍任命他們帶領禁軍,大家盡心儘力,樂於效命。於是上下一心、兵強將勇,因此消滅劉子勛政權並平定江南與淮南各地(466年底),最後全面誅殺孝武帝子孫。平定叛亂后,叛軍大多都得到赦免,其中有才能的,都被任職重用,和原來的臣屬同等看待。有才學的人,都得到被引薦任用。但是淮北方鎮薛安都等人為了自保而向北魏求援,於是北魏大軍在四年之內陸續攻下淮北、山東半島地區,劉宋戰亂不斷,國力大衰,人民也苦不堪言。又因為必須對有功的軍人加官晉爵、大肆封賞,於是造成士族制度的嚴重破壞,清濁不分、官品淆亂。

晚年失策

劉彧生活奢靡過度,需要一件物品,往往製造九十件備用,正御、御次、副又各三十件。晚年害怕諸弟奪取太子劉昱的皇位,接受幸臣王道隆阮佃夫的建議,大殺立過大功的諸弟,只有劉休范人才凡弱而倖存。王道隆與阮佃夫掌權后擅用威權、官以賄成,富逾公室。劉彧同時殺害可能會不利於太子的重臣,如功臣武將壽寂之、吳喜與高門名士王景文(皇后王貞風之兄、劉彧的大舅子),造成劉昱繼位后,中央和地方軍鎮互相猜忌、攻伐的政治亂象,使得武將蕭道成崛起,最後篡宋建齊。
472年正月,宋明帝死,時年三十四。遺詔命蔡興宗、袁粲、褚淵、劉勔、沈攸之五人託孤顧命大臣,分別掌控內外重區,另外命令蕭道成為衛尉,參掌機要。太子劉昱繼立。然遺詔雖任命袁粲、褚淵在中央秉政,但實際上接受宋明帝秘密遺命,就近輔佐新帝劉昱,掌控宮中內外大權的人物,是宋明帝最親信的側近權幸——王道隆與阮佃夫二人。五月,葬明帝於臨沂縣莫府山高寧陵。

個人作品


劉彧為藩王時好讀書,曾撰《江左以來文章志》、續衛瓘所注《論語》二卷。另有詩作傳世,如《皇業頌》《聖祖頌》《通國風》《天符頌》《明德頌》《帝圖頌》《龍躍大雅》《淮祥風》《治兵大雅》《白紵篇大雅》。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父親宋文帝劉義隆
母親婕妤沈容姬追封為宣太后
后妃恭皇后王貞風侍中王僧朗之女,生下晉陵長公主劉伯姒、建安長公主劉伯媛
貴妃陳妙登生后廢帝劉昱
修儀謝氏生皇子劉法良、晉熙王劉燮
昭華陳法容生宋順帝劉淮
徐婕妤為劉彧生皇四子,早夭、次江夏王劉躋
鄭修容生東平王劉智井
泉美人生邵陵殤王劉友、始建王劉禧
徐良人生武陵王劉贊、新興王劉嵩
杜修華生隨陽王劉翙
長子后廢帝劉昱
次子德治王劉法良
三子宋順帝劉准
四子早夭
五子東平王劉智井
六子晉熙王劉燮養母鄭修容
七子邵陵殤王劉友
八子江夏王劉躋
九子武陵王劉贊
十子隨陽王劉翙
十一子新興王劉嵩
十二子始建王劉禧
女兒晉陵長公主劉伯姒
建安長公主劉伯媛
陽羨公主(嫁給王儉傳,袁粲言之於明帝,尚陽羨公主)
某公主(嫁給王亮)

軼事典故


裸女表演

宋明帝劉彧,於泰始六年(公元470年)夏天,在宮中舉行盛大宴會,並觀看女子的裸體表演。(“上宮中大宴,裸婦人而觀之。”)宋明帝劉彧之所以敢於這樣做,可以說在冒天下之大不韙,但他是一國之主,誰敢反對,何況大臣們恐怕也不想反對,都巴不得開一回眼界。當時只有一個人不願觀看,那就是皇后,她用扇子將臉遮住了。明帝怒罵她說:“你這個外戚的窮討吃的!如今和大家同樂,為什麼只有你不看?”皇后回答說:“取樂的事,方法很多,怎麼能集合姊妹們脫光衣服來取笑呢!外戚的娛樂,不像這裡這麼不雅。”明帝大怒,叫她出去。

借腹生子

史書大多記載,劉彧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的兒子們都是借腹生子取來的,他把諸弟新生的男嬰抱為自己的兒子,然後殺掉男嬰的生母。但是史家呂思勉認為這是《宋書》作者沈約為了迎合當時南齊皇帝所捏造的誣衊之詞,不足採信,而《南史》與《資治通鑒》則是沿用沈約的說法。呂思勉認為宋明帝生前因為猜忌諸弟而狠心殺弟、流放諸侄,不可能殺其父而養其子、流其兄而立其弟。

喜好鬼神

劉彧晚年喜好鬼神,多有忌諱,言語文書需迴避的達上千個,違反者必定治罪被殺。改“騧”為馬邊瓜,因為認為“騧”與“禍”相似。劉彧把南苑借給張永,並說“且給三百年,期訖更啟”。
宣陽門民間稱為“白門”,劉彧認為“白門”不祥,非常忌諱。尚書右丞江謐曾誤犯,劉彧變色說:“白汝家門”,江謐趕緊磕頭認錯。
朝廷內外常常擔憂觸犯忌諱,人人不能自保。宮內禁忌很多,移動床鋪和修理牆壁,都要首先祭拜土神,讓文人做文禱告,就像大祭祀一樣。

史籍記載


宋書·本紀第八明帝》
資治通鑒‧卷一百三十三》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沈約:“聖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稱先王,蓋由遺訓餘風,足以貽之來世也。太祖負扆南面,實有君人之懿焉,經國之義雖弘,而隆家之道不足。彭城王照不窺古,本無卓爾之資,徒見昆弟之義,未識君臣之禮,冀以此家情,行之國道,主猜而猶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訓之微行,遂成滅親之大禍。開端樹隙,垂之後人。雖天倫之重,義殊凡戚,而中人以下,情由恩變。至於易衣而出,分苦而食,與夫別宮異門,形疏事隔者,宜有降矣。太宗因易隙之情,據已行之典,剪落洪枝,願不待慮。既而本根無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勢弱傾移,靈命隨樂推回改。斯蓋履霜有漸,堅冰自至,所從來遠也。”
司馬光:“帝猜忍奢侈,宋道益衰”、“夫以孝武之驕淫、明帝之猜忍,得保首領以沒於牖下,幸矣,其何后之有?”
裴子野:“景和(劉子業)申之以淫虐,太宗易之以昏縱,師旅薦興,邊鄙蹙迫,人懷苟且,朝無紀綱,內寵方議其安,外物已睹其敗矣。”
毛澤東:南朝宋明帝劉彧——登基“可謂奇矣”。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代電視劇飾演者
2017年《鳳囚凰》劉恩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