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紅與白的結果 展開

紅與白

司湯達創作的小說

《紅與白》與其代表作《紅與黑》屬於姐妹篇,原名《呂西安·婁萬》。本書是其創作的眾多文集中的一種。

內容簡介


本書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文集中的一種。小說主人公呂西安是銀行家之子,但對繼承父業不感興趣,從軍當了騎兵團少尉,開進南錫城時不慎墜馬,偶遇看熱鬧的年輕美貌女子夏斯特萊夫人。夏斯特萊夫人年輕守寡,擁有百萬家產,是南錫上流社會中不少貴族青年獵取的對象。但夏斯特萊夫人卻對呂西安頗有意,於是兩人就開始了一場真誠而熱烈的戀愛。司湯達把這對年輕男女的感情糾葛,放到當時法國七月王朝各種社會力量互相矛盾、較量的背景中來描寫,因而寫得生動又深刻。
本書前言
譯本序 時間是最有權威、最公正的文藝評論家。舊日文壇上多少煊赫一時、其實平庸無奇的作家,如今紛紛被時間的大浪淘汰了!經過時間的考驗,至今依舊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作家及其作品,不是依靠某種僥倖,而是依靠他們的才華,依靠他們豐富的經歷,依靠他們對當時社會生活鬥爭的參預,依靠他們當時深刻的觀察、思考與感受,才獲得這種成功的。他們的作品忠於生活,忠於現實。儘管他們寫的是過去年代的事情,但至今人們讀來,依然如在目前,彷彿親歷其境,親聞其聲,一種強烈的新鮮感不禁油然而生。司湯達這最後一部長篇小說《紅與白》,原名為《呂西安·勒萬》,像他的《紅與黑》和《巴馬修道院》一樣,也是一部經過時間考驗而在法國文學史上紮下根來的傳世之作。 《紅與白》是司湯達自一八三四年五月至一八三五年三月間寫成的。全書共六十八章,當時已定稿者有十七章。司湯達生前未及出版。作家逝世十餘年後,即一八五五年,才由司湯達的表弟高隆發表這部小說的前十七章。一八九四年有個叫讓·德·彌諦的人刊行過這部作品的全部手稿,但其中有多處被刪改。直到一九二七年才出現經亨利·德布拉伊校訂、由商皮翁出版社出版的可靠版本。現在的版本共分兩部:第一部寫本書主人公呂西安·勒萬作為騎兵團少尉到南錫后的經歷;第二部描寫呂西安回到巴黎后的從政生活。司湯達原計劃再寫第三部,但後來卻放棄了這個打算。儘管如此BB,這兩部六十八章,還是對呂西安的性格、思想、感情與抱負作了完整的藝術概括,在故事情節上也保持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生活是文學與藝術的源泉。一個作家本身的生活經歷、思想和抱負,對他的文學創作始終具有深遠的影響。《紅與白》誠然不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但其中卻折射出司湯達生活經歷與思想活動的某些身影和閃光。司湯達生於一七八三年。當時在朝統治的是國王路易十六。司湯達出生六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司湯達雖然出身於一個信仰宗教思想保守、反對革命的有產者家庭,但他從小在外祖父這個伏爾泰信徒的影響下,很早就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他熱烈擁護法國大革命。他曾回憶說:他在共和軍獲得勝利的日子裡,偷偷地縫製了一面小小的三色旗,就在他家大住宅的一個房間里舉起這面旗子,表示慶祝。後來這面旗子給撕毀了,他就覺得自己好像一個殉國的勇士。但是法國大革命幾經波折:這一陣子吉倫特派當權,下一陣子雅各賓派執政;後來又發生馬拉被暗殺,雅各賓派被推翻,羅伯斯比爾被送上斷頭台;於是保王派趁機在各地發動叛亂,甚至想奪取巴黎;但他們的陰謀被青年將領拿破崙一舉粉碎。這以後拿破崙稱帝,接著又把革命烽火燒向全歐洲,但是征俄一戰,慘遭失敗,拿破崙被放逐於厄爾巴島;再後來波旁王朝復辟;接著,拿破崙潛逃回來,重新登台,但他只支撐了一百天,波旁王朝第二次捲土重來,一度被趕下台的路易十八重新執政;以後又是查理十世統治,六年後引起七月革命,革命失敗,統治大又就轉到路易—菲力浦手裡。 ……

作品目錄


目錄
譯本序
原編者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部
第二部
附錄一 社會地位
附錄二 亨利·貝爾

出版信息


名稱出版時間出版社
紅與白2003年10月1日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簡介


(紅與白)插圖
(紅與白)插圖
司湯達(1783-1842),法國十九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其小說和文藝評價在法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本書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文集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