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泰勛

奉系軍閥吳俊升獨子

吳泰勛,(1912年8月-1949年12月),黑龍江人,為奉系軍閥吳俊升的獨子。

抗戰期間曾投靠汪偽政府,抗戰後,繼續投靠戴笠。1949年10月15日華北人民法院以大漢奸的罪名通緝。

1949年12月因病去世,年僅38歲。這位生於民國元年的少年將軍,隨著國府在大陸的垮台一同消逝了。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12-08

出生

1912年8月出生於黑龍江。

1927-02

靠父親先後任騎兵營營長、陸軍步兵上校

1927年2月吳俊升大筆一揮,以黑龍江督軍的身份任命兒子為督軍公署衛隊騎兵營營長,兩個月後又通過張作霖掌握的安國軍政府正式任命兒子為陸軍步兵上校。

靠父親先後任騎兵營營長、陸軍步兵上校
1930-01-20

被任命為暫編騎兵隊中校隊長

1930年1月20日被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正式任命為暫編騎兵隊中校隊長。這是第二次踏入軍旅,起步軍銜是中校。

被任命為暫編騎兵隊中校隊長
1949-10-15

以漢奸罪名被通緝

1949年10月15日華北人民法院以大漢奸的罪名通緝。

1949-12

因病去世

1949年12月因病去世,年僅38歲。這位生於民國元年的少年將軍,隨著國府在大陸的垮台一同消逝了。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在眾多民國公子將軍中,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作為黑龍江軍閥吳俊升的獨子,是民國時期最年輕的將軍,也是“落馬”最快的將軍。
吳俊升,遼寧昌圖人,這位東北王張作霖的左膀右臂,為奉系的壯大和鞏固出力頗多,在民國成立前就已官拜奉天后路巡防隊的統領,被譽為張作霖手下的“三駕馬車”之一,此後更是坐上黑龍江督軍的寶座。吳俊升在仕途上春風得意,但家事上卻有無限憂愁,最大的煩惱就是沒繼承人。
吳俊升(1863-1928),原名兆恩,字秀峰,后字興權,又字子琴,綽號吳大舌頭,奉天昌圖人,奉系軍閥。
吳俊升娶過兩個老婆,大老婆生過一子一女,但都不幸夭折。二老婆因過早去世,無所出。年近半百的吳俊升只能將弟弟吳俊武的兒子吳泰來過繼過來,聊解膝下無子的憂愁。
弟弟的孩子畢竟不是親生的,吳俊升還是想要一個親生兒子,於是他又娶了第三個老婆石氏。終於,在民國成立的同一年,也就是1912年8月,吳俊升盼來了日思夜想的親生兒子,也是他唯一的一個兒子。老年得子吳爸爸對兒子自然是寵愛有加。他給兒子取字型大小時定為“幼權”。吳俊升字興權,兒子字幼權,可見對兒子抱著多大的希望。但過度的溺愛,鑄就了恣意妄為的性格。畢竟有著督軍爸爸這棵大樹的保護,誰敢反對他呢?在這種情況下逐漸成長起來。

民國將軍

民國時期16歲的男性可以獨當一面。所以吳俊升不僅給兒子解決了婚事,還決定踏入軍旅,完成繼承人的養成計劃。
1927年2月吳俊升大筆一揮,以黑龍江督軍的身份任命兒子為督軍公署衛隊騎兵營營長,兩個月後又通過張作霖掌握的安國軍政府正式任命兒子為陸軍步兵上校。
民國軍閥中不乏父親讓兒子從校官起步的事例,但16歲就當上校還是首例。即便如此,吳俊升還不滿意,又在兩個月後通過安國軍政府晉授兒子為陸軍少將。就這樣,上校還沒捂熱呢,就當上將軍了,這絕對創下“世界紀錄”,可以申報吉尼斯了。要知道張學良是19歲當的上校,20歲當的少將。而青海軍閥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也只是在上校的記錄上與打平,升少將則是19歲的事情了。
作為“京城五大少”之一,習慣了公子哥的生活,對衛隊營完全不管不問,不僅賭毒全染,還泡上了父親的丫鬟,並成功讓吳俊升升級為爺爺。這下吳爸爸又氣又喜,氣的是兒子不爭氣,喜的是這個丫鬟生的是男娃,也就是說吳家第三代後繼有人了,為了讓兒子有出息,吳俊升痛下決心,要讓兒子戒煙。下令關起來,並戴上枷鎖,門口安排貼身警衛看守,不讓家屬有提供鴉片的機會,也不讓有逃跑的機會。在接下來的七天里,煙癮屢次複發,但任憑如何痛哭流涕,吳俊升始終不為所動。七天後看著瘦弱的兒子,吳俊升下了一個決定,對兒子說:“你那個營別管了,少將銜也別掛了,讀軍校去吧!”
1927年9月以黑龍江督軍公署上校參謀的名義被保送到位於瀋陽的東北講武堂第八期騎兵科學習。少將當了才三個月,就沒了。就在這時,一樁意外使他的人生發生了巨大改變。

投張學良

1928年6月4日東北王張作霖在乘坐火車抵達皇姑屯時被日軍埋設的炸彈炸斃,連帶著陪同在旁的吳俊升也成了犧牲品。其實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當時講武堂正好放假,決定隨侍大帥一同出關,順帶回家見見父親。不想車抵山海關,已在那裡迎駕的吳俊升要兒子轉坐轎車先行出發,去瀋陽準備迎接事宜,自己要和大帥在山海關停留一些時間。遵命下車,改道出發。不想這一別,竟成了父子間的訣別,卻使他躲過了皇姑屯之難。
當噩耗傳到時,悲痛萬分。失去了父親的庇護,自己將來的命運會怎樣呢?作為黑龍江督軍的繼承人,自己太年輕了。想去繼位?在軍隊中根本沒有地位,再加上那個非嫡親的哥哥、時任第18師師長的吳泰來也不會答應。事實上在皇姑屯事發的第三天,吳泰來就公開宣布代理黑龍江督軍。思之再三,決定去找張學良。
1928年11月在講武堂畢業,並沒有重回軍旅。孝字為先的吳泰勛為父親守喪一年,在此期間他辦起了慈善,比如以父親的名義在瀋陽創辦興權中學堂,學堂的經費以及學生的學費,全由吳家承擔,此舉為吳家爭得不少美名。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義兄張學良覺得該在軍隊中有所作為,子承父業才是對亡父最好的報答。正好張學良要組建一支新的警衛部隊,便問有沒有興趣“出山”。家仇在身的當即答應,並主動出資購買組建部隊所需的馬匹。部隊很快就組建起來了,番號是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衛隊團(對外稱東北陸軍步兵第61團)暫編騎兵隊,任隊長。這個騎兵隊轄四個大連,編製等同於騎兵團。
1930年1月20日19歲被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正式任命為暫編騎兵隊中校隊長。這是第二次踏入軍旅,起步軍銜是中校。一年後,衛隊團擴編為衛隊統帶部,原團長、現統帶劉多荃升為少將,也隨之升任為上校。
騎兵隊執行的是保衛張學良及其家眷的任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質,可見張學良對他的信任。卻對張學良逐漸產生了不滿,究其原因,主要是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東北軍不戰而丟失東三省。正在北平隨侍張學良的吳泰勛驚聞此事,痛惜萬分,家都被佔了,為什麼還不打回去?張學良卻堅持由南京中央解決此事,不願調動部隊打回東北。待到被國民政府寄予厚望的國聯調查團無所作為之後,東北已經建起了滿洲帝國,反攻東北也已失去最佳時機。一怒之下,辭去軍職,以示抗議。

轉變漢奸

隨後和軍統負責人戴笠搭上了線。事實上張學良與戴笠相識,便是中間人。還介紹了一批父親的老部下為軍統效力,比如著名的“藍衣社”五虎將之一王天木,就是他介紹給戴笠的。給吳俊升當過副官的李萬正、裴級三、吳安知等人,也是吳介紹的,他們經過特務訓練后潛往東北建立情報站。不想功敗垂成,李萬正和裴級三在天津剛剛建起情報站就被日本憲兵隊破獲。不僅如此,李、裴在被逮捕后不久叛變,反成了日本人的高級特務,迫使在天津當寓公,避居香港,不再想著去報父仇了。
在香港住了一年多,當發現日本人和偽政權都沒有動在北平和天津的資產後,便決定冒險回津居住,畢竟一個東北人在香港的生活很不習慣。不料他坐船抵達上海的當天,就被日本憲兵隊逮捕了。
好在沒過多久,新在南京建都的汪偽政權特務頭子李士群出面,將他放了出來,日本駐上海的憲兵司令也表示歉意。或許是汪偽政權考慮到吳泰勛是吳俊升兒子的這個身份會對東北軍有一些號召力吧,就這麼安全地回到了北平的家。見汪偽和日方對他十分客氣,竟逐漸萌發了曲線救東北的念頭。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和汪偽政權開始頻繁聯繫,日方甚至還將黑龍江的部分吳家資產還給了他。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繼續保持與戴笠的聯繫,一方面主動要求去河南的國統區策動吳俊升舊部反正。雖然這件事沒成,但還是被汪偽國民政府任命為少將參贊武官,時為1944年6月2日這一年33歲,再次當上了將軍。
有了官方身份在建軍不成的情況下,乾脆大肆在北平和天津開設“交易所”,發展投機生意,靠此獲利銀圓百萬。抗戰勝利后,大部分汪偽高官都在為出路而苦惱時,卻是一身輕鬆,因為戴笠已經任命他為軍統局的少將額外參議,並陪伴戴笠視察了軍統的天津站和北平站。
究竟在戴笠身邊具體幹些什麼呢?文強有過專文回憶:“戴(笠)身邊帶著一名特別的副官,人稱之為‘活王八’……立前站后,唯唯諾諾,甚至是鬼鬼祟祟的,主要是侍侯其荒淫無恥的私生活。入夜戴假裝回到由平津頭頭安排的住地,實際上則宿在吳所準備的‘香巢’”。
靠著與戴笠的關係,繼續在國民政府當少將。與此同時還不忘與戴笠的部下拉好關係。當戴笠遭遇空難身亡后,不僅沒有失勢,反在保密局長鄭介民的庇護下官拜少將設計委員。

抗戰出逃

好日子終究是要到頭的,對於完全放棄重振吳家聲威的吳泰勛來說,1949年是他的命運轉折點。這一年,國民黨軍隊經過三大戰役之後精銳盡失,國府的倒台已成必然。由於與中共沒有任何交集,他只能想辦法離開大陸。於是他和老婆商量,決定舉家遷居香港,靠著在北平、天津的資產安度餘生。不想他前腳抵達香港,後腳就得到老婆遭遇空難的消息。不僅如此,他的所有家產在變現之後,也伴隨墜毀的飛機盡數喪失。
1949年10月15日華北人民法院以大漢奸的罪名通緝,但這個消息對於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此時的吳泰勛貧困交加,又身染疾病,同年12月因病去世,年僅38歲。這位生於民國元年的少年將軍,隨著國府在大陸的垮台一同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