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四川徠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四川大學農學院畜牧組。在歷經多年的演變和發展后,學院已經形成以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為主體的多層次、多學科的辦學體系。2007年底,學院有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242人,本科生1900餘人。
學院有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草業科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2007年動物遺傳與繁殖學科被列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1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擁有畜牧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草業科學、水產養殖、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動物生產與環境控制和動物遺傳資源保護學6個農學碩士學位授權點,養殖方向、草業科學2個農業推廣碩士學位授權點;動物科學、草業科學、水產養殖和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4個本科專業。
據官網資料顯示,學院有在職人員75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1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26人、碩士學位19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27人。師資隊伍創新能力較強,學術造詣較高,學歷、年齡、專業和學緣結構合理,整體規模和學術水平保持國內同類學科前列。
學院有國家傑出貢獻高級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全國模範優秀教師、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各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5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部行業科學家1人。
學院擁有四川農業大學首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動物類實驗教學中心,2個四川省重點開放實驗室――畜禽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和草業生態工程實驗室,1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中心和3個省級研究室――養羊、養豬和養禽研究室。有各類教學科研用房建築面積約10000平方米,各類教學科研儀器總價值約3312.3萬元,教學科研豬場、禽場、奶牛場等8個教學實驗實習場(站),佔地200餘畝,建築面積近20000㎡,其裝備水平與國際國內同類實驗場地相當,在本科教學實踐及科研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還建立了20餘個校外教學科研試驗示範基地。這些中心、實驗室、場站和實習基地,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條件保障。
學院圍繞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05項,科研總經費達2530萬元。其中國家973基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攻關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7項、省部級項目73項、國際國內橫向合作項目15項;獲部省級獎14項,其中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級審定牧草新品種3個,省級審定畜禽新品種審定8個,獲專利1項。
在核心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50餘篇,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16篇,其中兩篇影響因子達4.213(2005年);出版專著、教材43部。在畜禽資源研究、新品種培育與生物技術應用、動物繁殖及胚胎生物技術、數量遺傳與生物信息學、動物安全生產與品質育種、牧草育種、草地資源與生態、草坪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具有明顯優勢或特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專業和課程建設,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共獲教學成果獎6個,其中省部級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動物科學專業繼2006年被評為四川省高等院校品牌專業后,2007年被批准為全國首批第二類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該專業擁有動物營養學和飼料學2門國家精品課程,家禽學、家畜育種學、動物生理學、生物統計學、普通遺傳學等5門四川省精品課程。
學院派出中青年教師出國留學、訪問和合作研究、出國交流人員22人次,出席國內各種學術會議174人次,參加國際會議23人次,主辦全國性學術會議5次,有近10人在國內外學術組織擔任職務,並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關係。
李學偉院長
職務:院長
職稱:教授
分管工作: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學科建設、科技開發、外事工作。
個人簡介:男,1963年生。教授、動物遺傳育種學專家、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百千層次人才,四川省跨世紀青年科技學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教育部動物生產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會分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委、省政府科技顧問團顧問。1982年從四川農學院(現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25歲在西德格廷根(Goettingen)大學獲博士學位。1989年回國擔任科研和教學任務,1993年破格提升為教授,1993和1994在加拿大奎爾夫(Guelph)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1994年在加拿大獲"青年科學家獎學金"。先後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錄的論文25篇,論著5部,發表在美國動物科學雜誌(J.Anim. Sci.)上的論文,為國際種豬遺傳評估計劃提供了必需的基本參數。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論文,為研究豬基因組學和表觀遺傳學提供了重要科學資料。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農業部和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第五屆大北農科技獎勵之"科技成果"獎,四川省優秀科普圖書一等獎。1995年被加拿大國際發展署(CIDA)聘請為中國加拿大瘦肉型豬國際合作項目遺傳育種技術負責人。1996年被評為"優秀留學歸國人員";1997年獲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資助;1998年當選"四川省十大傑出青年";2002年被評選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6年被農業部畜牧獸醫總站聘請為全國豬育種協作組專家組成員;2007年當選農業部第一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豬專業委員會委員,併當選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生豬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育種與繁殖研究室行業科學家; 2011年培育出四川省第一個獲國家審定的"天府肉豬配套系"。
職務:黨總支書記、副院長
職徠稱:教授
分管工作:主持黨總支全面工作,分管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宣傳、人事、紀檢、統戰、監察、工會、關工委、招生就業和共青團工作。
個人簡介:男,1974年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指導師、諮詢師。1997年從四川農業大學農牧業經濟管理本科專業畢業后留校至今,同年保送攻讀四川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經濟與政策、農業和農村區域發展。曾先後主持、參與國家級、部省級課題10餘項,完成雅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樂山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雅安市農業高新園區總體規劃、四川匯源集團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規劃、江蘇省土地開發整理總體規劃、南京都市農業功能調整與區域主導產業培育和發展問題研究、長寧縣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2010-2012)、遊仙區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2010-2012)等課題和項目。在《中國土地科學》等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參編《土地利用管理(21世紀教材)》、副主編《資源經濟學》等教材4部,出版專著1部。先後3次被評為就業工作校級先進個人,2次被學校評為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職務:副院長、黨總支副書記
職稱:教授
分管工作:分管教學、實驗室(場、站)、成教、研究生教育及學生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全面工作。
個人簡介:
副書記:李建強
院長簡介:男, 1964年1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現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禽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家禽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家禽專委會副理事長、四川省畜牧獸醫協會禽業分會執行會長。1990年從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2003年獲得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博士學位。2006年晉陞為教授。曾先後獲得"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中國青年科技創業獎"、"第五屆四川省青年科技獎"、"四川省青年五四獎章"、"雅安市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全國農業科普先進工作者",四川雅安市委和四川農業大學黨委"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主要從事水禽(鴨和鵝)遺傳多樣性研究、分子生物學、品種資源與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承擔國家863項目、科技部成果轉化基金項目、農業部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科技部富民推進項目、部省級育種攻關等重大科研項目13項。作為項目第一主持人,成功地選育出遺傳性能穩定的天府肉鵝配套系,並於2011年通過了國家級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主持完成的"天府肉鵝品系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主研完成的"大型肉鴨新品系選育及配套試驗的研究"和"四川白鵝反季節繁殖技術研究與示範"分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三等獎。先後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EI及ISTP收錄論文30餘篇。作為主編或副主編先後出版《養鴨全書》、《養鵝全書》、《養鴨及鴨病防治》、《養鵝及鵝病防治》、《養鴨關鍵技術》、《養鵝關鍵技術》等教材或專著14部。
職務:副院長
職稱:教授
分管工作:分管科研、教代會、安全保衛,並協助院長做好學科建設和科技開發工作。
個人簡介:男,1965年10月生。教授、牧草栽培育種專家、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四川省草學會理事長、原中國草學會副理事長。1986年從四川農學院(現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1992年獲四川農業大學草原專業碩士學位,1998年獲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學位,1999-2000於瑞典農業大學作博士后,2000年破格晉陞教授,2004年於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作高訪,2012年於日本北海道大學作客座教授。先後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有25篇為SCI收錄。撰寫教材專著5部。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和三等獎1項,並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01年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同年被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002年獲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青年教師獎。
動物科學
該專業是四川農業大學傳統的優勢骨幹專業,在全國享有名氣。學科齊全,基礎條件好,設備先進,師資力量強。培養從事畜禽生產的良種繁殖、飼養管理、動物營養研究和飼料加工分析、質量檢測及現代養殖企業、飼料企業經營與管理方面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學制:四年制,畢業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動物遺傳育種學、動物繁殖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主要專業課:動物生理與生物化學、動物遺傳學、家畜育種學、動物繁殖學、動物營養學、飼料與飼養學、家畜環境衛生學、動物生產學等。
畢業去向:畢業后既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又可面向現代養殖、飼料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與動物生產、營養及飼料有關的技術與設計、生產與營銷、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草業科學(草業工程與園林綠化)
該專業培養具備草坪園林綠化、牧草栽培育種與加工、人工草地建植與管理、草地改良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制:四年制,畢業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植物分類學、草地資源學、草地生態學、草地培育學、草地保護學、草坪學、專用草坪建植與管理、綠地規劃與設計、花卉學、工程製圖、草類育種及種子學、牧草栽培及加工、飼料品質監測、動物營養學、畜牧學等。
畢業去向:畢業后既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又可面向城建環保、旅遊、草業畜牧及其他相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草坪及城市園林綠化、綠化工程施工、草種生產、草產品加工和貿易、人工草地建植與管理、退化草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種草養畜等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草業科學(中美合作辦學)
四川農業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從2003年聯合實施草坪管理專業的高等教育計劃,其目的在於利用兩校草坪管理專業優勢,為中國培養具備草坪建植與管理、城市園林綠化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制:五年制,畢業授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學士學位和四川農業大學學士學位。
學習分三階段:基礎段學習、英語強化學習和專業段學習,前兩階段由中方負責,專業段學習由美方負責,畢業實習半年由密州大安排在美國或歐洲進行。
主要課程:人文藝術類課程、生態學、地質學、土壤學、花卉學、園林樹木學、園林規劃設計、高爾夫運動規則原理和禮儀、草坪土壤管理、草坪機械、草坪建植與管理、草坪草育種與種子生產、運動場草坪、草坪病蟲害防治、雜草防除、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技術、草坪綜合管理策略、草坪與環境、草坪施工管理等。
畢業去向:畢業后既可繼續攻讀國內外碩士、博士,又可面向體育、城建環保、旅遊及其他相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從事運動場草坪建植與管理、城市園林綠化、生態環境治理、草種生產和貿易等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
該專業培養具備野生動物繁育、馴養、檢疫、疾病防治和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野生動物科研院所、國家海關和邊境口岸、工商、自然保護區、動物園等部門或單位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利用、檢疫和自然保護區資源管理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學制:四年制,畢業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畢業去向:畢業后既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又可面向國家海關、邊境口岸、工商、自然保護區、動物園、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利用、檢疫和自然保護區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水產養殖學
該專業培養從事魚類及其它特種水生動物的育種繁殖、飼養管理、營養與飼料、疫病防治等方面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學制:四年制,畢業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魚類養殖學、魚病學、特種水生動物增養殖學、水生動物疾病學、水生生物學、水環境化學、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水環境化學、水產品加工與冷藏、集約化養殖技術、大水面增養殖學、淡水捕撈學、觀賞魚類養殖、水產微生物學、漁業環保與法規等。
畢業去向:畢業后既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又可面向水產養殖、漁業飼料、漁業環保與法規等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與水產養殖相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飼料生產與營銷、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