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那鎮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下轄鎮

迤那鎮,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城縣西北部,東與雪山鎮接壤,南與觀風海鎮相連,西南接斗古鄉,西與牛棚鎮毗鄰,北與中水鎮黑土河鄉交界,東北與龍街鎮為鄰。人民政府駐五星村,轄區總面積206.35平方千米。

1953年,置龍井鄉、迤那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麻窩鄉併入成立迤那公社。1963年,麻窩鄉分出。1984年7月,迤那公社改鄉。1985年1月,改鎮,屬牛棚區。1992年,仙馬、麻窩2鄉併入迤那鎮。截至2018年末,迤那鎮戶籍人口為44274人。截至2020年6月,草海鎮轄5個社區11個行政村。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229.8元,比上年增長70.74%。2018年,迤那鎮有工業企業4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6個。

歷史沿革


1953年,置龍井鄉、迤那鄉。
1958年,改管理區。
1961年,麻窩鄉併入成立迤那公社。
1963年,麻窩鄉分出。
1984年7月,迤那公社改鄉。
1985年1月,改鎮,屬牛棚區。
1992年,仙馬、麻窩2鄉併入迤那鎮。
名稱來歷
“迤那”系彝族語地名,意為“地下的深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迤那鎮,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城縣西北部,東與雪山鎮接壤,南與觀風海鎮相連,西南接斗古鄉,西與牛棚鎮毗鄰,北與中水鎮、黑土河鄉交界,東北與龍街鎮為鄰,轄區總面積206.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迤那鎮境內大部為高原面,小部為高中山。地勢為北高南低,東低西高。海拔一般在2011~2300米之間。最高點位於麻窩山,海拔2783米;最低點位於初都岩,海拔1700米。
迤那鎮
迤那鎮

氣候

迤那鎮年平均氣溫12℃,1月平均氣溫1.9℃,極端最低氣溫–15.1℃;7月平均氣溫18.6℃,極端最高氣溫31.3℃。無霜期年平均20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60小時,年總輻射116.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

土地資源

全鎮耕地面積為11.72萬畝,占國土總面積37.87%。在耕地面積中,壩地4.27萬畝、佔總耕地36.43%(主要分佈在合心、中心、中海、茨營、鄉民、櫻桃),山地4.1萬畝、佔總耕地34.98%(主要分佈在大山、雙營、五星、蓮花),丘陵3.35萬畝、佔總耕地28.58%(主要分佈在青山、新田、水塘、文昌);林地面積11.4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37.6%;荒山草坡3.05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9.85%;其他(主要是村莊及集鎮建設、道路、河流、塘庫等)用地4.71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15.22%。

自然災害

迤那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霜凍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迤那鎮全鎮水資源較為匱乏。年降雨量850毫米,分別比全縣、全地區、全省低110毫米、271.5毫米、456.1毫米。境內無較大河流,僅有合心、新田、中海和文昌四條小河流,但水流量較小,冬春季節斷流。

礦產資源

迤那鎮境內礦藏主要有煤、鐵、鋅、二水硫酸鈣(石膏)等,以煤礦(主要分佈在新田、文昌、青山、蓮花、五星、合心、中心、茨營、鄉民、櫻桃等村)為主,但含硫高、品位低,沒有較大規模的商業開發價值。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下轄5個居民委員會,11個村委會,人民政府駐五星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20526109001121三星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6109002122芙蓉王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6109003122合心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6109004122五星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6109005122中心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6109204220中海村委會
520526109205220櫻桃村委會
520526109206220鄉民村委會
520526109207220茨營村委會
520526109208220新田村委會
520526109209220文昌村委會
520526109210220水塘村委會
520526109211220青山村委會
520526109212220大山村委會
520526109213220雙營村委會
520526109214220蓮花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迤那鎮轄區總人口396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95人,城鎮化率2%。另有流動人口4404人。總人口中,男性20860人,佔52.6%;女性18779人,佔47.4%;18歲以下14683人,佔37.04%;18~60歲21993人,佔55.48%;60歲以上2963人,佔7.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共27565人,佔69.54%;有回、彝、苗、布依等少數民族,達12074人,佔30.4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回、彝、苗3個民族,其中回族463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8.4%;彝族3803人,佔31.5%;苗族3390人,佔28.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68‰,人口死亡率4.56‰,人口自然增長率8.12‰。

經濟


2014年末,全鎮生產總值達5.2億元,比2013年增長20.93%(比2010年增長271.43%);人均生產總值達13187元,比2013年增長20%(比2010年增長259.32%);財政收入達2480萬元,比2013年增長20.14%(比2010年增長206.17%);固定資產投資達7.8億元,比2013年增長12.72%(比2010年增長831.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億元,比2013年增長27.45%(比2010年增長462.77%);存款餘額達1.88億元,比2013年增長40.3%(比2010年增長305.61%);貸款餘額達9800萬元,比2013年增長34.97%(比2010年增長190.7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215元,比2013年增加552.16元(比2010年增加415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750元,比2013年增長14%(比2010年增長249.26%)。

綜述

2010年,迤那鎮農民人均佔有糧371千克,人均純收入3063元。
2011年,迤那鎮固定資產投資3.73億元,比上年增長345.26%。
2011年,迤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155萬元,比上年增長209.74%。
2011年,迤那鎮財政總收入1192.92萬元,比上年增長47.22%。
2011年末,迤那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975萬元,比上年增長28.91%;各項貸款餘額4950萬元,比上年增長46.85%。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229.8元,比上年增長70.74%。

農業

迤那鎮有耕地面積11.77萬畝。
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532噸,其中玉米9658噸,馬鈴薯10340噸。主要經濟作物是烤煙、蔬菜、中藥材。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2.18萬畝,產值2764萬元;蔬菜種植面積2100畝;板藍根種植面積1000畝;黨參育苗種植面積400畝。
迤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1669頭,年末存欄24895頭;牛飼養量11557頭,年末存欄10365頭;羊飼養量19414隻,年末存欄12968隻;家禽飼養量12.5萬羽,出欄63877羽。
2011年,林地面積4446畝,其中天然林1546畝,人工造林600畝,天保封山育林2300畝。

交通


迤那鎮有內昆鐵路縱貫全境,境內有火車站1個,102省道越境而過。西南距縣城74千米,東北距雲南省昭通市48千米。
迤那鎮
迤那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迤那鎮有小學14所,在校生8360人,專任教師2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6%;初中1所,在校生1872人,專任教師9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迤那鎮有文化服務中心、生態公園、文化廣場各1個,農家書屋10個,農民文化廣場14個。2011年末,開通數字網路電視540戶,戶戶通120戶,開通了鎮村調頻廣播。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迤那鎮有鎮衛生院1所;病床30張。專業衛生人員24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24萬人次。
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3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迤那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戶,人數36人,支出67980元,比上年增長13.75%;醫療救助8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065人次,共支出27.57萬元,比上年增長37.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13戶,人數5951人,支出377.5552萬元,比上年增長20.9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6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5萬元,比上年增長28%。敬老院1家,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8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4186萬人,參保率88.46%。

旅遊


木營奇石群位於麻窩山腳下的木營組,102省道像一條金色的彩帶系在山腰,一排排的奇石便屹立在公路兩旁。如今,木營奇石已走進昆明、成都、貴陽、大理等城市公園,成為供人們觀賞的原生態景物。這裡農家戶戶都是奇石館,屋裡屋外都擺放著琳琅滿目、造型各異的石頭,特別是點綴在公路兩側的一塊塊千奇百怪的奇石,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