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赤兔馬的結果 展開

赤兔馬

《三國志》中呂布坐騎

赤兔馬,本名“赤菟”(身體大紅色,像老虎一樣兇猛的神駒)乃是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馭。為呂布之坐騎,呂布死後,赤兔馬被曹操贈與關羽。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赤兔馬一直是好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還能夜走八百。《三國志》中有關赤兔馬的記載,但是何以稱為赤兔馬卻沒說。於是,後人就認為,“赤”是說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實這是誤解。

角色背景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各類動物賦予了某種精神和品格。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怯懦、弱小的象徵,雖然它跑得很快,但是,它的跑總是與逃跑有關。可以說,兔子絲毫無英雄氣概。用兔子來比喻好馬,有損馬的形象。兔子跑得雖然快,可是論速度是不能與馬相比的,別說好馬,就是一般的馬也比兔子快多了。那麼,赤兔馬的“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相馬
我國很早就有了評定馬的專著《相馬經》,傳說是伯樂的作品。“相馬”顧名思義就是看馬。相馬的第一步就是看馬的頭部,因為頭部是馬的品種、品質、體能、齒口最明顯的外部表現。古人依據馬的頭部形狀,形象地將馬分為直頭、兔頭、凹頭、楔頭、半兔頭等幾種。所謂的赤兔馬的“兔”,應當是指馬的頭形。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就發現了一本手寫的《相馬經》,其中的一篇說“得兔與狐,鳥與魚,得此四物,毋相其餘”。在第三篇中又對這些話作了解說,“欲得兔之頭與其肩,欲得狐之周草與其耳,。.....欲得鳥目與頸膺,欲得魚之鰭與脊”。這些記載,說明了在古代兔形的頭是好馬的重要外在標準,也說明了得到兔頭的好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馬種
兔頭、半兔頭的馬,特徵是鼻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有些像兔子的頭。從現代馬的體質看,兔頭的馬,多是重型馬,其特點是身體強壯,力量大,也是馬中最為高大的品種。從赤兔馬的顏色看,當是棗騮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紅色。這種顏色正是中亞一帶草原馬的典型毛色。從赤兔馬的毛色與頭相看,這是中亞一帶,也就是古代所說的西域地區所產的馬。我國中原地區的馬屬於蒙古馬,蒙古馬的優點是速度較快、耐疲勞,但是體形小、體力有限,所以好馬多出生在西部。
飛兔神馬
“赤兔馬”之所以叫“赤兔”,與古人把兔當成快速的象徵不無關係。
為何古人把兔子作為快速的象徵,並且以兔喻馬呢?因為獵豹少見,古代中國沒有獅子,所以人們常能看到的跑得最快的動物大多是兔子。馬車出現以後,人們又用兔的形態裝飾馬車,寄託快速行進的希望。
“飛兔”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離俗》中,“飛兔、要褭,古之駿馬也。”意思是,這種馬跑起來像兔在飛,所以得名。“古”總不外夏、商、周三代,而根據夏代出土的飛兔紋殘陶器推測,飛兔的傳說可能早在夏代就已經出現。又傳說,西周時期,周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三萬里,堪稱“飛兔神馬”。
這種以兔喻馬的做法為後世所繼承。《三國志呂布臧洪傳》:“布有良馬曰赤兔。”裴松之註:《曹瞞傳》曰:“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名為赤兔,應該是一匹紅馬。後來,赤兔經《三國演義》的誇張,成了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寶馬,又說這馬後來成了曹操的戰利品,曹操又將它送給關羽,關羽死後,赤兔也絕食而死,是一匹義馬。

角色經歷


呂布當年跪別父母之墳,本想去并州府投奔丁原,卻因多年不見又掂量不定,所以一路向霍村走來。恰逢霍村村民進行“撓羊”(角抵)競技活動,呂布出於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情緒,過五關斬六將得了頭彩被霍村老者頭兒收容。暫得棲身之所后,茶間老者得知呂布父母慘死,便勸呂布留在村中教村民一些防衛本領。其後呂布又在無意中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命呂布組建千人精騎,自此呂布憑自己本領走進戎馬生涯。

馬鐙與馬鞍

在這裡,同時提醒大家一點。那就是,馬蹬和馬鞍在東漢時期就由農耕民發明並進入配備階段,只是沒有完全普及或者說,有些地方的馬蹬有可能簡單一些,或許也就只是一根繩套。我們的祖先再傻,也不可能天天被馬摔於地上,也不可能天天坐在光馬背上打戰,科學的發明都是源於生活啟迪,源於人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的確,匈奴人東漢前期打戰沒有馬蹬,所以對陣時吃了大虧,慘敗而逃。自此,東漢政權就禁止將鐵器輸入塞外。所以,那時的匈奴人只有青銅製的刀,騎兵善於弓箭射,就是採取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能搶就多搶,不能搶就燒的戰略方針。也正是此時,飛將軍李廣因騎術和射術精良,而被塞內塞外統稱為“飛將軍”,這個飛就是快的意思。因何而快,不用問,光馬背上騎馬,你想快也快不了呀!只有快死!所以,那時的李廣快的原因就是李廣採用了馬蹬和馬鞍的革新成果,所以可以飛一樣騎馬快奔。
進入三國時期馬蹬和馬鞍已經開始普及,而此時的良駒俊馬也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好的馬蹬和馬鞍配於馬身,將軍們的戰鬥力會減一大半,搞不好的沒打就死於馬蹄下了。

投效丁原

言歸正傳——呂布,被丁原看中后訓騎有功,便被封為騎都尉駐紮在離霍村不遠的南王莊附近。其實,也就是七岩山附近,在定襄城東南。自古以來就為忻、定名勝而且神話傳奇故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此處山洞中流泉滴滴,聚成水池,有“半畝方塘一鑒開”的佳景。元好問游七岩山詩有“落景未知還”句。東魏天平三年(536) 僧慧端等造摩崖佛像千尊,稱千佛寺,本名靈光寺,寺址在今洞口西北。這裡草肥水美,緊靠牧馬河,是天然理想牧馬之處。

方天畫戟

相傳,遠古忻州有九龍(槍)七虹(劍)。我國古代的九大名槍,七大名劍都與忻州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山水有關,而七岩山正是由此而得名。呂布使的銀色“方天畫戟”就是產自忻州。沒辦法,也許是忻州附近礦源豐富的原因!
所謂,九龍就是戈、矛、槍、刀、戟、斧、鉞、鉤、叉,這九件冷戰長兵器。
所謂,七虹就是軒轅、夏禹、湛瀘、赤霄、泰阿、龍淵、幹將、莫邪,七把神劍。

尋求寶馬

有一天晚上,呂布夢見一老者笑哈哈地走來,問道:“呂布,想不想得到一匹好馬?”
呂布,回頭一看娘娘池邊沒有旁人,柳蔭下只有一老者在和他說話。
呂布便問道:“仙翁來自何處?池邊飲水之馬正是恩師贈之白馬。”
只見老者笑眯眯說道:“老夫乃七岩山山神,見你日日來此伺侯馬兒,愛馬之舉感動山神,此馬非彼馬,其能助你揚名生威。你雖武藝超群,卻空有方天畫戟、李廣飛弓,需有一匹龍駒作你坐騎馳騁中原。”
呂布聽到此處,笑問:“仙翁,何處有此寶駒?”
老者笑曰:“明日午時來此視之”
言畢突然不見,呂布也從夢中驚醒,一睜眼才知是夢中景像。細細回想夢中情景,清晰在目。便暗下決心,明日一人去娘娘池附近看個究竟,寧可錯過也不可誤過。

智擒赤兔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第二天,呂布騎上白馬單騎來到娘娘池邊,鬆開韁繩讓白馬悠然盪步。剛近午時,突然一陣風兒襲來,白馬咴咴嘶鳴,隨之出現一匹渾身似火、兩眼有神、四蹄如盆、尾掃殘雲的烈火式飛馬,此等尤物只要是男人誰都會喜歡。何況,呂布從小愛馬如命,能不知此駒是馬中精品嗎?
呂布藏在別處,絲毫不敢驚動白馬和紅馬吃草飲水嬉戲。呂布知道,從起他要了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后,才能得到它並成為坐騎。兩個小時后,赤兔馬一聲嘶鳴,像是同白馬告別,隨之如旋風般消失在七岩山中。
從此,呂布天天細心觀察赤兔馬的蹄跡和糞便,逐步開始了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發現此馬早己深居七岩山洞中,常飲山泉愛吃娘娘池邊牧草,生性機敏,身健體高,滿身靈氣。幸好自己一直將白馬以放縱式在此覓食,如否赤兔馬第二天根本不會來的。
一連幾天,呂布天天讓白馬陪赤兔馬在娘娘池邊飲水吃草,自己也天天逆風隱藏滿身塗沫馬糞馬尿。呂布一天天喜出望外,他開始漸漸了解赤兔馬的性格,也同時感謝著五台山帶了的那匹白馬。呂布終於決定擇日訓服赤兔馬!
這天,呂布全身沒於叢中,靜侯赤兔馬到來。午時剛過,炎日之下蟈蟈齊鳴,白馬吃飽喝足后悠然在柳蔭下休憩。不一會兒,赤兔龍駒疾速馳來徑直向白馬奔來。呂布大喜,平地躍起“唰”地跨上赤兔馬背,這一驚可非同小可。赤兔馬一聲龍鳴,前蹄騰空不等落地就要狂奔。呂布不愧草原生活多年,並從小善騎,驚詫中雙腿緊夾馬肚,疾速出手將一隻手緊緊抱住樹身,一隻手扼住馬頸。此時的馬兒如箭般射出,不僅想將呂布摔下馬背,而且是想致呂佈於死地。只可惜,呂布如膠似的貼於馬背,又有柳樹做了依託,力量增加了多倍,導致無法擺脫。就這樣,赤兔馬往前奔,呂布柳樹做依託往回拉,兩個開始了生死拉據戰。就這,生生的將棵成柳拉成彎弓,成了人們稱謂的:“歪脖子樹”。
終於,在離娘娘池二里多的地方,赤兔馬發現呂布並無惡意,而且白馬一直跟隨,便騰空前蹄人性般無奈地停了下來,這一落不要緊,蹄下頓升泉眼,汩汩清水直冒。呂布翻身下馬,蹲伏於馬前雙手掬水遞於赤兔馬嘴邊。只見赤兔龍駒一聲輕吟,低頭飲之。這就是至今人們傳說的“馬刨泉”也叫“霍清泉”,隨後呂布來到娘娘池,精心為赤兔龍駒洗涮毛皮,赤兔打著響鼻頻頻點頭。

寶馬英雄

從此,呂布與赤兔馬密不可分,而那匹白馬後來成為了貂蟬坐騎。
赤兔馬只在三國時期登場,乃是呂布的坐騎。從呂布出山便一直跟隨在側(三國志~魏志~呂布傳:布有良馬名曰赤兔)。呂布死後,赤兔馬便從此消失。
赤兔馬一直是神駒的代表,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這就是民間一直傳說的:“人中呂布、女中貂蟬、馬中赤兔”呂布去世后,人們為了紀念他和赤兔馬便將池一分為二稱作“呂布池”。
後來,如果不是為了貂蟬,赤兔馬可能早隨呂布去了。如此烈性之駒不可能易二主呀!一切命中注定,世世輪迴,俗子無知,逝人無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