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磷乘積

醫學術語

血鈣血磷的單位是摩爾濃度(mol/L),原來的單位是百分毫克(mg/dl),鈣磷乘積用的單位是百分毫克,因此需要將摩爾濃度換算成百分毫克。二者的關係是:鈣:1mg/dl=0.25mmol/L,即1mmol/L=4mg/dl;磷:1mg/dl=0.3229mmol/L,即1mmol/L=3.1mg/dl。

基本介紹


血鈣指血漿中所含的鈣,平均為9-11mg/dl。可分為可擴散鈣(diffusible calcium)和非擴散鈣(nondiffusible calcium)。非擴散鈣指與血漿蛋白(主要為白蛋白)結合的鈣。不易透過毛細血管壁。可擴散鈣主要為遊離Ca2+及少量與檸檬酸或其它酸結合的可溶性鈣鹽(表12-1)。
表12-1 正常人血漿鈣各部分的含量
毫克/100毫升毫克當量/升佔總量的%
Ca2+4.272.3647.5
蛋白結合鈣4.562.2846.0
CaPO40.160.081.6
檸檬酸鈣0.170.081.7
其它未定鈣0.320.163.2
總計9.934.96100.0
發揮生理作用的主要為遊離Ca2+,而血漿中Ca2+一蛋白結合鈣和小分子結合鈣之間呈動態平衡關係。此平衡受血漿PH影響,血液偏酸時,遊離Ca2+濃度升高;相反,血液偏鹼時,蛋白結合鈣增多,遊離Ca2+濃度下降。因此,臨床上鹼中毒時常伴有抽搐現象,與低血鈣有關。
血漿中磷80~85%以HPO4形式存在。15-20%以H2PO4-形式存在,而PO43-的含量甚微。
二者的乘積([Ca]×[P])為30~40。當([Ca]×[P])>40,則鈣和磷以骨鹽形式沉積於骨組織;若([Ca]×[P])<35則妨礙骨的鈣化,甚至可使骨鹽溶解,影響成骨作用。
體內約99%鈣和86%磷以磷灰石形式存在於骨骼和牙齒,其餘呈溶解狀態分佈於體液和軟組織中。血鈣指血清中所含的總鈣量,正常成年人為2.25-2.75mmol/L,兒童稍高。血鈣分為非擴散鈣(nondiffusible calcium)和可擴散鈣(diffusible calcium)。非擴散鈣是指與血漿蛋白(主要為白蛋白)結合的鈣(約佔血漿總鈣的40%),不易透過毛細血管壁。可擴散鈣主要為遊離Ca2+ (45%)及少量與檸檬酸、重碳酸根等形成不解離鈣(15%)。發揮生理作用主要為遊離C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