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鐘鎮

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下轄鎮

銅鐘鎮,隸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地處正陽縣南部。

明、清時,銅鐘鎮境域分屬禮庄、新興二保;1988年10月,由銅鐘鄉改為銅鐘鎮。截至2018年末,銅鐘鎮戶籍人口為39622人。截至2020年6月,銅鐘鎮下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銅鐘村。

銅鐘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大豆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及家禽為主。截至2018年末,銅鐘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3個。

歷史沿革


明、清時,分屬禮庄、新興二保。
民國十年(1921年),屬三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為銅鐘鄉。
1949年,屬銅鐘區。
1956年,分屬姚樓、永興鋪2個中心鄉。
1957年3月,改屬銅鐘鎮、永興鋪鄉。
1958年,為銅鐘公社。
1961年,為銅鐘區。
1962年5月,銅鐘區改為銅鐘公社。
1983年12月,由銅鐘公社改為銅鐘鄉。
1988年10月,由銅鐘鄉改為銅鐘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下轄15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銅鐘
2大李
3崔唐
4王寨
5建安
6小李
7閆庄
8胡庄
9姚寨
10大黃
11土橋
12大盛
13汪庄
14北王
15姚前
截至2020年6月,銅鐘鎮下轄15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銅鐘村
2崔塘村
3大李村
4建安村
5王寨村
6北王村
7大黃村
8土橋村
9大盛村
10汪庄村
11姚寨村
12姚前村
13小李村
14閆庄村
15小胡庄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銅鐘鎮地處正陽縣南部,東與息縣毗鄰,南與大林鎮接壤,西與皮店鄉、彭橋鄉交界,北與永興鎮、閭河鄉相連,距正陽縣城23.3千米,區域總面積99.97平方千米。

氣候

銅鐘鎮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為14℃—16℃,年降水800毫米—1000毫米,無霜期長達240天。

自然資源


2011年,銅鐘鎮有耕地11萬畝,人均2.9畝。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總人口有3758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00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19860人。總人口中,男性19542人,佔51.5%;女性18040人,佔48.5%;18歲以下10890人,佔29%,18—60歲20764人,佔55%;60歲以上5928人,佔16%。

民族

以漢族為主,達36300人,佔96.6%;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1282人,佔總人口的3.4%。2011年,銅鐘鎮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48人。
截至2017年末,銅鐘鎮常住人口為37586人。
截至2018年末,銅鐘鎮戶籍人口為39622人。
銅鐘鎮
銅鐘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銅鐘鎮地方財政總收入659.45萬元,比2010年增長15.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5萬元,比2010年增長15.5%;完成營業稅65萬元,增值稅35萬元,企業所得稅1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74元,比2010年增長15.7%;農民人均純收入4968元。

農業

2011年,銅鐘鎮農業總產值2.5億元,比2010年增長4%,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1%。2011年,銅鐘鎮生產糧食66689噸,人均1762千克,其中小麥34680噸,玉米16659噸,水稻10926噸。銅鐘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大豆等。2011年,銅鐘鎮花生21805噸,大豆1256噸。銅鐘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及家禽為主。2011年,銅鐘鎮生豬存欄14萬頭,出欄19萬頭,家禽存欄68萬羽;畜牧業總產值達1.6億元。

工業

銅鐘鎮以農產品加工和建築建材為主導產業。2011年,銅鐘鎮工業總產值為2.8億元,比2010年增長1.1億元。有工業企業16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億元,比2010年增長25.4%,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6.5%。

商貿

2011年,銅鐘鎮有商業網點220個,從業人員2600人。2011年,銅鐘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60萬元,比2010年增長60%,城鎮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400萬元。
截至2018年末,銅鐘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3個。

金融業

2011年,銅鐘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2.5億元,比2010年增長30%;各項貸款餘額6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1%。

郵電業

2011年,銅鐘鎮郵政業務量3萬元,其中純收入2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800萬元。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有幼兒園17所,在園幼兒1300人,專任教師84人;小學12所,在校學生2600人,專任教師172人;初中1所,在校生1260人,專任教師1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銅鐘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52.8萬元,比2010年增長1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60%,比2010年提高5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5個,新華書店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2戶,圖書室14個,藏書6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61人。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有體育場13個,4個行政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000戶,入戶率24%。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6所;床病1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2張;固定資產總值5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2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銅鐘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3120人次,新農合參合率在98%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銅鐘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77戶,人數132人,支出25.3萬元,月人均160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16戶,人數1686人,支出101.1萬元,月人均50元,比2010年增長18%;有市級敬老院1家,床位100張,入住五保老人59人,支出12.98萬元,比2010年增長10%;醫療救助50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6人,撫恤事業費共支出64.8萬元,比2010年增長5%。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有郵政所1個,代辦處1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200份(冊);有固定電話用戶1500戶,行動電話用戶8600戶,寬頻接入用戶500戶。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有自來水廠4座,深水井4眼,年供水50萬立方米,自來水用戶達3500戶;鋪設排水管道8000米。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擁有供電所1座。2011年,銅鐘鎮供電量達到1200萬千瓦小時。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銅鐘鎮園林綠地面積3400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1266.6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7%。

交通


綜述

銅鐘鎮有龔開路從北向南穿過境,境內長12千米;熊王路橫穿東西,境內長20千米。
銅鐘鎮
銅鐘鎮

文化


地名由來
銅鐘鎮因北宋時,境內有座大廟,廟有銅鑄古鐘,故名。又一說,相傳,很久以前的一天夜裡,突然狂風大作,響聲震耳,風止聲靜之後,一口形如磨盤、重達八百斤的特大銅鐘降落到“銅鐘街”。有了此鍾,人們敲鐘報警,聯絡四方,故而“銅鐘”之名遠揚。
文物古迹
銅鐘鎮王寨村有漢代建安城遺址;銅鐘街有寨河與寨牆遺址,寨河寬5米,深2米,長5000米。寨牆底寬5米,上頂寬2米,高4米,與寨河互成天塹,形成了保衛銅鐘街的屏障。曾有人在寨牆的東北角和西北角掘土時,發現漢磚,長25公分,寬10公分,厚5公分,似土坯一樣大。銅鐘街北頭建有玉皇宮(俗稱天爺廟),廟對面建有戲樓一座,街南頭路東建有“山西會館”、關羽廟,廟對面建有戲樓一座;街南頭路西建有“湖北會館”。

旅遊


風景名勝

銅鐘鎮主要景點有大黃村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十里楊柳清水河、大寨溝、胡庄大魚湖、情侶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