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集團

美國1908年成立的銀行控股公司

CIT集團(CIT Group)是美國銀行控股公司,擁有600多億美元的金融與租賃資產。1908年成立以來,CIT提供貸款、諮詢和租賃服務給小型及中型企業。該集團總部設在紐約市,是財富(Fortune)500強公司、同時也是標普500成分股成員之一。CIT營運的CIT銀行是1家位於猶他州的全方位服務銀行,由猶他州的金融機構部門和FDIC管轄,業務範圍遍布50多個國家。該集團擅長的領域包括:公司理財貿易金融、運輸金融以及供應商融資。由於政府救助和債務重組失敗,2009年11月1日,CIT集團申請破產保護。

發展史


創業之初(1908-1924)
堅實的起步
Henry Ittleson經歷了削弱美國經濟的兩次主要衰退期。 1908年,整個國家處於銀行危機的中期,這就是著名的1907年恐慌,而也正是這個時候他在聖路易斯簽訂新公司的組建協議。
儘管經濟動蕩不安,但Henry Ittleson看起來依然平靜和自信。 37年來他做過紡織品零售商、法律系學生、不動產經紀人還有股票經紀人,從中他學到了商業界一條最重要的真理:信貸,永遠有需求。正如常說的那樣,如果信貸是經濟活力之源,那麼無論是經濟衰退期還是在健康發展期,企業都應該需要它。
遷往紐約
到了1914年,CIT已經與銀行聯手建立了自己的信貸額度,業務從紐約發展到新奧爾良。在CIT的客戶中,生產鋼琴、客車、自行車、傢具等消費品的公司越來越多,他們一般都是批發供應商。其後的幾年裡,聖路易斯的辦公地點無法再容納CIT不斷擴大的業務量,因此向東遷往紐約。
不久,批量生產工藝使得象汽車和收音機之類產品也被普通消費者列入購買清單。在1916年,CIT組建了Studebaker汽車公司,向汽車購買者提供融資,他們可以首付三分之一,然後在八個月內按月支付餘款。這種模式以及Studebaker分佈在全國各地的4,000位代理商開創了同類銷售模式的先河,涉及範圍非常之廣。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消費者市場暫時中斷了發展。 Ittleson成為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軍需部門中“只拿微薄象徵性薪俸的人”,而此時,CIT為150艘電子“U-boat驅逐艦”的製造提供了資金。考慮到戰後經濟的復甦,公司也與Thomas Edison(托馬斯·愛迪生)有限公司協商,向購買收音機的消費者推出了12個月的分期付款計劃。
在“蓬勃發展的二十年代”,隨著消費者大量購買新的電子器械、傢具和汽車,經濟得到迅猛發展。CIT聘請Arthur O. Dietz專門負責汽車融資業務。不久,Dietz將業務範圍拓展到Studebaker以外,與Nash(納什)、Packard(麥卡)和Chrysler(克萊斯勒)等汽車製造商簽訂了融資協議。
1924年,CIT在特拉華州合併,首次向公眾出售股票,成為同類公司中第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公司。第二年,CIT欣喜地看到業務量超過了1.48億美元,已記錄的資本超過了2600萬美元。經濟活力之源較以往更為健康地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信貸的及時注入。
穩健進步(1925-1945)
經歷了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限制分期付款購物的低谷時期后,CIT仍然堅信美國的制度穩固、消費者的判斷力正確。
全力支持消費者
儘管發展陷入低谷,但Ittleson始終堅信消費者是可靠的。時間證明了雙方的觀點。1926年CIT創記錄地獲得了350萬美元的利潤。公司搬到位於One Park Avenue(派克大街1號)一處更大的辦公地點,繼續拓展汽車融資業務,到了1928年,開始涉足新的領域--保理業務。
渡過低谷時期
整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美國歷史上經濟最蕭條的十年,CIT在此期間一直保持著特別顯著地發展勢頭。在1933年夏天,公司向政府部門提供了融資專業知識,使之建立了聯邦住宅管理局。 1934年,隨著戰爭的臨近,CIT中止了它在德國的業務。
在其後的十年裡,CIT收購了Universal Credit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的融資部;創建了新的子公司-設備收購公司,它可以向機械和設備製造商融資;設立了CIT Safety Foundation(CIT保險基金會),促進了保險業的發展。 1939年,Arthur O. Dietz接替Henry Ittleson成為CIT的總裁,Ittleson僅保留董事長之職。
走向成功
CIT也在戰爭早期收購了兩家製造公司:Microswitch公司和Holzer-Cabot電子公司。由於生產能力非常突出,這兩家公司從軍用品生產中獲得了回報。
戰後的蓬勃發展(1946-1965)
當美國將發展的重心轉向戰後大生產時,它向人們證明了自己戰勝困難的信心和令人敬畏的發展實力,並與大家一同分享這一次的繁榮。 CIT為國家經濟的空前擴張提供了資金上的支持。
和諧與工作
由於戰爭造成的巨大破壞需要進行重建,也使美國進入了一個空前發展的時期。儘管還處在冷戰陰雲籠罩下的恐懼壓抑氣氛之中,新的城區周圍還充斥著貧困,但美國人依然樂觀地感受到國家在逐漸地繁榮起來。 CIT在這一時期的發展始終與國家的向上發展勢頭保持一致:從1947到1950年,僅僅3年的時間,公司的純收入就從730萬美元躍升到3080萬美元。
1948年10月27日,CIT的創始人Henry Ittleson去世,享年77歲。 CIT總裁Arthur Dietz繼續著創新的步伐,為企業帶來的新業務,注入了新的生命力。1953年,公司創建了新的子公司 - Patriot人壽保險公司,在夏威夷設立了消費者信貸辦事處,制定了它的首個員工健康計劃。 Dietz也擔任Highways for Survival(高速公路倖存者)委員會的主席,動員大家支持國家高速公路法案,1954年國會通過了該法案。該法案同意建立州際公路系統,開工建設歷史上最大的一項工程之一。作為汽車和施工設備的融資提供商,CIT幫助美國人進入了全新的汽車時代,擁有更安全、更有效的道路體系。
一個新家園
1957年,象許多逐漸成為房主的美國人一樣,CIT也是藉助抵押融資搬進了位於650 Madison Avenue的自建大樓內。第二年,也就是50周年時,CIT購買了一家製造企業Picker X-ray。
CIT也購買了北美銀行作為制定個人貸款投資組合計劃的一條途徑。憑藉對其它幾家銀行的收購,這項投資組合從1958年的600萬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0億美元。
1960年,Walter Lundell接替了Dietz的總裁一職。在經濟欣欣向榮的發展大潮中,領導團隊平穩過渡。CIT同時將幾個保理業務部門合併為一家新的子公司Meinhard-Commercial。
自信與繁榮
1965年,CIT併入了Meadow Brook 銀行,而不久后其就與Bank of North America (北美銀行)合併,組建了National Bank of North America(北美國家銀行)。它也收購了另一家製造企業,一家辦公傢具生產商All-Steel Equipment(全鋼設備)有限公司。那年末,CIT經歷了一次最重要的事件:自它1908年創建以來融資額創記錄地達到1000億美元。其中的一半是自1955年以來的10年內創造的。
適應變革(1966-1985)
新需求,新方向
經濟不僅僅關乎金錢,也關乎工作、家庭、教育和其它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CIT拓展了在國民經濟中的業務,把公司直接放在當前不斷變化的美國社會中。那些變革都需要新的遠見與靈活性。
1968年,隨著越南戰爭、城市騷亂的蔓延,以及馬丁路德金的暗殺事件發生,刺激美國人開始了新的反省。 CIT承擔了工作效率研究的計劃、現場工作的培訓,並採取了其它措施,為少數民族和婦女創造就業機會。CIT也開始了內部改革。 1969年,它從曾經是首創行業的汽車融資業務中退出,轉向個人和家庭股權貸款和設備租賃。1970年,為了達到這一目標,CIT收購了兩家以上的銀行,同時為了保持對社會變革的責任,它向少數民族所有的小型企業提供貸款,並向喬治亞州的低收入者住宅建設項目提供56萬美元的貸款。
發展減緩與恢復
1971年,CIT對所獲得的空前成功感到非常滿意,這是連續第二十年收益飆升創新高。然而,1979年限制銀行業的規定迫使CIT售出了旗下的銀行-北美國家銀行。
到1984年,CIT為眾多求助的公司提供了大量的金融服務和商業資產。其間,CIT繼續開展它長期涉足的能源開發和商用飛機、船隻和設備租賃業務。
新經濟時代(1986-2008)
20世紀80年代商業變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大規模的技術變革開始了。生產力空前強大,隨之而來的機遇也越來越多。 CIT幫助眾多企業和客戶最大限度地抓住了這些機遇。
少投入,多產出
新經濟是全球性的、面向服務,對計算機、傳真機和行動電話的需求也在擴大,這都有助於建立一個24-7的商業氛圍。它的資本不是“磚頭+水泥”的傳統型,而是才幹與觀念的現代型。
1986年,在將13.5億美元的消費者貸款貸款投資組合轉讓給Manufacturers Hanover Trust公司之後(MHC),CIT專門致力於向企業客戶提供服務。在收益下降到9660萬美元后,公司出售了在西南部拖車型活動房屋的金融業務,而且裁減了10%的員工。在首席執行官Albert R. Gamper,Jr.的領導下,CIT逐漸扭轉了局面。1989年,母公司MHC向日本的Dai-Ichi Kangyo銀行有限公司出售了所擁有的60%CIT多數股權,這一轉讓反映出全球經濟的重大變遷。
走向世界
在離開個人消費市場六年之後,CIT在七個州設立了15個新辦事處,提供房屋房屋凈值抵押,也開始了長達10年的創記錄的收益進程。
1997年,CIT首次公開募股,重新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也就是在這一年,公布的收益超過了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第二年,CIT從DKB獲得了超過半數的上市公司控制權,並且在這個十年快要結束的時候,收購了紐科信貸集團,拓展了它在全球的融資業務。
2000年,Tyco公司短期收購了CIT。而在2002年,CIT又擁有了100%的股權。
想象的動力
2006年,首席執行官Peek與紐約市長Michael R. Bloomberg 正式為The CIT Building (CIT大廈)揭幕,這幢28層玻璃幕牆式新大廈矗立在第五大道505號。目前,CIT的總部就設在這裡。在揭幕儀式上,Peek承諾要在今後四年提供1000萬美元,用於支持紐約的慈善事業和文化活動。

CIT集團業務


該集團擅長的領域包括:公司理財、貿易金融、運輸金融以及供應商融資。
在公司理財方面
,該集團是中小型貿易級貸款前10名的領先策劃公司,共擁有3,000多個客戶。業務包括 商業與產業,通訊、傳媒和娛樂,能源,醫療保健,投資銀行服務,和小企業貸款。
在貿易金融方面
也是美國最主要的保理服務公司,其客戶來自美國、加拿大、歐洲以及亞洲。CIT的保理服務向數千家小型製造商提供了資金,而這些製造商又將其產品銷售給那些依賴CIT獲得貨物流的小型和大型零售商。
在運輸金融部分
則是美國第3大有軌列車出租商,擁有11.6萬多輛有軌列車。同時也是全球第3大飛機融資商,擁有100多家商業航空公司客戶和300多個公司客戶。
在供應商融資方面
,是美國名列第1的獨立租賃公司,服務的商務終端客戶包括小企業到財富500強公司,數量多達50萬家。

財務危機


原因

CIT主要通過發行債券和商業本票取得放款資金,但因2007年年中開始信用市場惡化,該公司的籌資來源也逐漸枯竭。據統計,截至2009年3月底,CIT共負債680億美元,其中27億美元債務將於2009年底到期,而2010年一季度還有74億美元債務將到期。

應對

為緩解資金壓力,CIT申請加入暫時流動性擔保計劃(TLGP),但截止2009年11月任未獲FDIC批准擔保其發行的債券。FDIC認為CIT集團的信貸品質正在惡化,若繼續為其所發行的公司債提供擔保,將會使納稅人的資金面臨風險。自2008年11月25日以來,FDIC已經通過其臨時流動性擔保計劃為總額高達2740億美元的公司債提供了擔保。
據悉,此前CIT集團主席貝爾就公司如何才能加強其財務狀況的問題一直在與FDIC討論。一直以來,CIT為提高信貸品質所採取的諸如將資產轉入銀行部門等措施都不足以起到預期的效果。有分析師表示,如果無法參加到政府支援的貸款計劃,CIT就得想辦法進行債務轉換或者出售資產。
2009年11月底,評級機構惠譽將CIT集團的債務評級下調至「垃圾級」。惠譽預計,在失去FDIC的擔保之後,CIT集團最快將在2010年4月份面臨無力償還公司債的能力。
CIT,2008年底改製成銀行,獲得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注資23億美元。後來該公司喪失三項投資級評級。在過去八個季度中,該集團的虧損總額已經超過了30億美元。在2009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就虧損超過5億美元,面臨沉重的融資壓力。

破產保護


由於政府救助和債務重組失敗,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最大的中小企業商業貸款機構CIT集團2009年11月1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CIT破產案是美國商業史上最大的企業破產案件之一。公司破產前,其資產總額為710億美元,債務總額達到649億美元。
公司發表聲明稱,在公司債權人達成一致之後,CIT集團已向紐約南區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但其下屬公司,包括在猶他州的CIT銀行將繼續正常運營。
由於公司破產,CIT的股東利益將被剔除,美國政府為救助企業投資的23億美元也可能全部損失。
為確保重組計劃順利進行,CIT日前還與其最大債券持有人、美國億萬富翁卡爾·伊坎高盛集團達成初步協議,結束了在此問題上的長期爭執。伊坎高盛將提供破產保護期間的運營資金。

榮譽記錄


2020年5月,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第1776。
2021年,入選2021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排名188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