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德蓋人

烏德蓋人

烏德蓋人又稱烏德(Удэ)、烏德赫、烏迪赫,是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和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人數較少的一個少數民族。部分俄國學者主張烏德蓋人與俄國境內的奧羅奇人屬於同一個群體,其與那乃人赫哲族)較為相近。

他們自稱恰哈拉,意為“蜂巢的隔壁”,朝鮮稱他們為“嫌真兀狄哈”(혐진올적합)。

烏德蓋人是漢代的挹婁,金代稱之為“野居女真”,兀的改部(屬胡里改路)。《金史》則稱為“野居女真”。元代稱之為“斡拙”,兀者野人,明代稱“野人女真與兀良哈”,兀狄哈,清代則稱“烏德赫部”(森林人)。奴兒干都司頭人阿哈出也是出自此部。

歷史沿革


烏德蓋人
烏德蓋人
《皇清職貢圖·恰喀拉》
《皇清職貢圖·恰喀拉》
烏德蓋人,長期以漁獵為生。古稱烏惹或兀惹,窩集,意為“林中人”。
金代稱之為“兀的改”或“烏底改”(屬胡里改路管轄)。元代稱之為“斡拙”,兀者野人,明代稱“野人女真與兀良哈”,兀狄哈,清代則稱“窩集”(森林人)。
元朝時期,在今琿春縣高力村設“奚關總管府”,在錫霍特山脈東南沿海地區的細林河流域設“失鄰千戶所”,在押蘭河(雅蘭河, 即金代耶賴地)流域設“牙蘭千戶所”,在錫霍特山脈東側的兀勒河流域設“鯨海千戶所”,在烏蘇里江流域設“阿速古兒千戶所”。元代用這些機構管轄烏蘇里江以東廣大地區的兀者。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起兵叛明自立后,征討“窩集人”,征撫其居民,並納入統治之中。
清朝時期,對其統治主要是依靠任命當地士族和鄉長為官員以負責當地行政事務,且規定每兩年向朝廷進行一次貢貂,同時可以得到朝廷回賜的兩份財帛,稱之為“賞烏林”。這種“貢貂”與“賞烏林”的制度,一直堅持到沙俄霸佔烏蘇里江流域后的第七年(即1867年),才由於“俄官阻攔”而停止。
鄰族對烏德蓋人的稱呼各不相同:那乃(赫哲)人稱之為那門喀(Намунка)、拉門喀(Ламунка)、奧羅奇人稱之為奇亞喀(Кяка)、埃文克人稱之為拉姆喀(Ламка)、滿人稱之為恰喀拉(Квякала)、涅吉達爾人稱之為奧勒昌(Олчан)。漢人稱之為長毛韃子,朝鮮人稱之為烏奇喀(Учика)。

生活方式


烏德蓋人長期以漁獵為生。金、元時期,曾分佈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流域,以狩獵為生。因處於深山密林之中,故有“野人”之稱。由於經常在森林中活動捕殺毛皮動物,因此又叫捕貂鼠人。
烏德蓋人梳兩根辮子,且辮根只編兩三下即用紅頭繩紮上。為了不讓編髮前移,他們還用一根特備的髮帶將兩根辮子連固。髮帶上綴有飾珠和其它飾物。因此在髮式這一點上,烏德蓋人與黑龍江流域其他滿-通古斯語族的族群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因此部分俄國學者認為,烏德蓋人和奧羅奇人與黑龍江流域其他滿語支族群並不完全同源,而只是被他們同化的族群。

民族分佈


俄羅斯遠東地區,烏德蓋人共有2011人,其中分佈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697人,在濱海邊疆區為766人,其餘500多人散佈於其他地區。烏德蓋人有語言無文字,其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南阿穆爾語支,與奧羅奇語和那乃語相近。目前,烏德蓋人講烏德蓋語和俄語。

語言


烏德蓋人交流通常使用烏德蓋語,烏德蓋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的通古斯語支,烏德蓋人目前一般通用俄語,仍然說烏德蓋語的只佔的一小部分。

宗教


民族的主要信仰為薩滿教。也有萬物有靈與動物信仰(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