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工業園區
省級工業聚集區
趙縣工業園區位於308國道趙縣段,沿線及以西,縣界以南,洨河以東,趙州橋道口以北,總面積19.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6.5平方公里,擁有入區企業13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3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19家,規模企業2010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2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2.1億元。到2015年,趙縣工業聚集區預期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600億元以上,從而形成定位合理、布局科學、環境協調、集約度高,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一流工業發展平台。
目錄
2011年5月3日,省政府下發的《關於批准設立首批省級工業聚集區的通知》(冀政【2011】74號)中,趙縣工業園區被成功列入省級工業聚集區。全省共批准首批省級工業聚集區71家,其中石家莊市10家,趙縣位居其中之一。
此次省級工業聚集區的成功爭列將會對我縣帶來巨大的拉動效應:一、土地資源配置有了保證。每年將有1000畝的建設用地指標用於工業聚集區內,為我縣工業發展和招商引資備足後勁;二、財稅政策支持有了依據。省政府對省級工業聚集區實行“核定基數,超收全返,一定三年”的辦法,縣域省級工業聚集區每年將安排1000萬元,用於區內重點項目建設的貸款貼息。
趙縣工業園區把黨建作為推動工業發展的有力抓手,著力構建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贏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為全縣經濟快速發展、率先在省會東部地區實現突破提供了堅實組織保障。
一、
抓重點,大力推進組織共建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2011年以來,趙縣將輕紡產業園和新寨店工業園區融合對接,規劃了19.6平方公里的趙縣工業園區,並成功申報省級第一批工業聚集區。為加快園區建設,該縣以鄉鎮黨委換屆為契機,大力推進組織共建,將原新寨店鎮黨委書記調整擔任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配齊配強園區黨委班子,切實加強黨對工業園區的領導。
二是理順組織關係。將原隸屬於鄉鎮管理的23個企業黨組織歸園區管理,對9個有3名以上黨員的非公有制企業及時建立黨組織,對有不足3名黨員的非公有制企業採取掛靠建、聯建等辦法,建立3個聯合黨支部,實現了工業園區建到哪裡,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裡,黨組織、黨員就覆蓋到哪裡。
三是強化協調幫扶。該縣從組織部和有關鄉鎮選派了10名組工幹部擔任園區黨建工作指導員,園區黨工委聘請了3名曾經擔任過鄉鎮黨委書記的離退休老幹部擔任園區黨建顧問,投入資金3萬餘元加強園區黨工委軟硬體建設,配齊辦公用品和電教設備,規範規章制度。建立由發改、財政、工信、交通、國土、電力等部門黨組織負責人組成的園區黨建工作議事協調小組,協調解決涉及佔地、行路、用電等問題20餘件,實現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黨建工作“兩不誤、兩促進”。
二、重創新,努力實現資源共享
一是創新服務模式。園區黨工委依託陣地資源,建立了“一站一會兩中心”組織服務機構。一站:即流動黨員服務站;一會:即黨員企業家聯誼會;兩中心:即黨員服務中心和人才服務中心。今年以來,流動黨員服務站結合創先爭優活動,通過組織開展“黨員亮身份”活動,找到“隱形黨員”、“口袋黨員”21名;黨員企業家聯誼會開展了“對標先進行動”,組織園區15家澱粉、紡織、化工企業到石家莊和山東等地相關企業進行學習考察,達成合作意向8個;人才服務中心聯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企業招攬各類人才150餘名,大大緩解了年初招工難問題。
二是創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三個一”管理,即:年初開展一次調查摸底,及時掌握入園企業黨員隊伍基本狀況;建立一本基礎台帳,包括黨員花名冊、黨建工作登記簿等;建立一本流動黨員登記卡,建立電話聯繫、活動交流、定期彙報制度,對流動黨員實行動態管理。目前,園區184名黨員全部登記造冊,為53名流動黨員建立登記卡,實現規範化管理。
三是創新教育形式。園區黨工委以黨員服務中心為依託,定期開展談心談話、“黨員聯繫月”等活動,採取過“政治生日”,發放“入黨紀念卡”等措施,提高黨員黨性意識。組織開展“黨員手拉手”活動,先後幫助7名黨員重新找到工作,增強了園區對黨員的吸引力。
三、強舉措,合力推動發展共贏
一是打造載體助發展。園區黨工委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組織開展“一個黨員一面旗幟”、“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為安全找隱患、為節約出計策、為增效獻智慧”等系列實踐活動,設立黨員先鋒崗和黨員責任區73個,80%以上的黨員成為各企業的中層領導和生產技術骨幹,廣大黨員為企業技改增效、節能減排、開拓市場等獻計獻策350餘條,推動了企業發展壯大。
二是優化環境助發展。園區黨工委把優化環境、服務企業作為第一職責,設立“一站式陽光服務”大廳,工作人員掛牌上崗,作出服務承諾。積極推行下送、上聯“代辦式”服務模式,園區幹部定期深入企業搜集需要辦理事項,代為向上級相關部門協調跑辦。大力推行“全程一站式”工作服務,提供一門受理,一個口辦結的“一條龍”服務。建立“保姆式”服務企業機制,定期邀請省、市專家為經營出現困難的企業把脈出方,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推行企業生產“寧靜日”制度,加大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增加企業負擔、損害發展環境的人和事的查處力度。今年以來,沒有發生一起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行為,有效發揮了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