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乳漿大戟的結果 展開

乳漿大戟

大戟科大戟屬植物

乳漿大戟(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貓眼草,爛疤眼(俗稱),華北大戟(秦嶺植物志),新疆大戟(中國沙漠植物志),太魯閣大戟(台灣植物志),岷縣大戟(雲南植物研究),東北大戟,松葉乳汁大戟,寬葉乳漿大戟(東北草本植物志),乳漿草(北京植物志)。

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圓柱狀,長20厘米以上,直徑3-5(6)毫米,不分枝或分枝。莖單生或叢生,單生時自基部多分枝,高30-60厘米,直徑3-5毫米。葉線形至卵形,變化極不穩定,長2-7厘米,寬4-7毫米,先端尖或鈍尖,基部楔形至平截。花序單生於二歧分枝的頂端,基部無柄;總苞鍾狀,高約3毫。蒴果三棱狀球形,長與直徑均5-6毫米;花柱宿存;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卵球狀,成熟時黃褐色;種阜盾狀,無柄。花果期4-10月。

廣佈於歐亞大陸,且歸化於北美。在中國各地廣泛分佈(除海南、貴州、雲南和西藏外)。生於路旁、雜草叢、山坡、林下、河溝邊、荒山、沙丘及草地。

種子含油量達30%,工業用;全草入葯,具拔毒止癢之效。

形態特徵


乳漿大戟為多年生草本。根圓柱狀,長20厘米以上,直徑3-5(6)毫米,不分枝或分枝,常曲折,褐色或黑褐色。莖單生或叢生,單生時自基部多分枝,高30-60厘米,直徑3-5毫米;不育枝常發自基部,較矮,有時發自葉腋。葉線形至卵形,變化極不穩定,長2-7厘米,寬4-7毫米,先端尖或鈍尖,基部楔形至平截;無葉柄;不育枝葉常為松針狀,長2-3厘米,直徑約1毫米;無柄;總苞葉3-5枚,與莖生葉同形;傘幅3-5,長2-4(5)厘米;苞葉2枚,常為腎形,少為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4-12毫米,寬4-10毫米,先端漸尖或近圓,基部近平截。
花序單生於二歧分枝的頂端,基部無柄;總苞鍾狀,高約3毫米,直徑2.5-3.0毫米,邊緣5裂,裂片半圓形至三角形,邊緣及內側被毛;腺體4,新月形,兩端具角,角長而尖或短而鈍,變異幅度較大,褐色。雄花多枚,苞片寬線形,無毛;雌花1枚,子房柄明顯伸出總苞之外;子房光滑無毛;花柱3,分離;柱頭2裂。
蒴果三棱狀球形,長與直徑均5-6毫米,具3個縱溝;花柱宿存;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卵球狀,長2.5-3.0毫米,直徑2.0-2.5毫米,成熟時黃褐色;種阜盾狀,無柄。花果期4-10月。

分佈範圍


分佈於全國(除海南、貴州、雲南和西藏外)。生於路旁、雜草叢、山坡、林下、河溝邊、荒山、沙丘及草地。廣佈於歐亞大陸,且歸化於北美。

生長繁殖


種子繁殖。

本種提示


本種是國產大戟屬植物中分佈最廣、變異幅度最大的種之一,常因複雜的生境產生各種各樣的變異,諸如葉型、苞葉形狀、植物體大小,不育枝存在與否、腺體兩角的尖銳程度等均不穩定;但其主要識別特徵是:直根系,沒有念珠狀根和不定根(與甘遂和鉤腺大戟相異);總苞鍾狀,5裂,腺體4(與土瓜狼毒相異);花序基部無柄(與寬葉大戟相異)。因此,本種在國產乳汁大戟中是易於識別的。
劉慎諤(1931)記載察哈爾(今河北)所產的E.cyparissioides Turcz.經鑒定屬本種。后一名稱屬於裸名,在KewIndex上查不到該名Oudejians(1990)在世界大戟屬名錄中記載為劉慎諤替Turczaninow發表,但無拉丁文描述或特徵集要,故懷疑是E.esula var.cyparissioides Boiss,(1862);即使如此,本種亦不屬有效發表,因已有西非產的一種用了此名,即E.cyparissioides Pax(1894)在先(早於1931)。

主要價值


全草(貓眼草):苦,涼。有毒。利尿消腫,拔毒止癢。用於四肢浮腫,小便淋痛不利,瘧疾;外用於瘰癧,瘡癬瘙癢。
【蒙葯】全草治水腫,小便不利,瘧疾;外用治瘰癧,腫毒,疥癬《蒙植葯志》。【達斡爾葯】temee mek:根治肺結核,骨結核,各種惡瘡。
種子含油量達30%,工業用。乳漿大戟味苦、性辛、涼。有毒。歸肺、胃、肝、脾經。乳漿大戟作為傳統中草藥,有祛寒、鎮咳、平喘、拔毒止癢、利尿消腫之功。在漢方外用藥中,貓眼草屬抗菌、抗病毒作用;外用於淋巴結結核、皮癬、滅蛆。在臨床上用來治療肝硬化腹水、百日咳、急性胰腺炎、尿毒症及腎病綜合征等,具有鎮痛、具有敗毒抗癌、逐痰散結、抗病毒和抗生育作用。

近種區別


相似種有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和齒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大戟:葉寬條形,中脈黃色:蒴果表面具疣狀突起。齒裂大戟:葉對生,卵形,長2-7厘米,具淺齒;杯狀小花序具腺體,厚唇形;果球形,無毛。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在山間、草地,選擇野生乳漿大戟生長的地方,按等高線方向或橫山打帶,帶寬1.5米,帶間距離2米,帶內刨穴,行穴距70厘米×20厘米,也可在退耕還林的地塊進行整地、碎土、耙平、鎮壓。
播種方法:種子成熟時,採集種子,晾曬,促進種子后熟。秋末或春天,將種子播在穴內。復土、鎮壓、蓋上樹葉。
田間管理:出苗后,苗高10-15厘米進行間苗,每穴留1或2株,通風透光。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根部病害拔除后,在穴內撒上石灰,病株燒掉。
採收加工:夏秋採集,割取全草,除去雜質,曬乾。生用,亦用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