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隊伍的女兵

追趕隊伍的女兵

刊於《十月》雜誌1979年1期,是作家鄧友梅的中篇小說作品。

作者簡介


追趕隊伍的女兵
追趕隊伍的女兵
這是一篇“兵味”十足的中篇小說。首先,小說的故事情節“兵味”十足。1947年初,國民黨軍在蔣介石的親自指揮下發起“魯南會戰”,企圖一舉消滅人民解放軍(當時仍習稱八路軍新四軍華東野戰軍主力。華東野戰軍在敵軍的夾擊下,東西佯動,南征北戰,針鋒相對發起了“萊蕪戰役”,殲滅敵軍5.6萬人,粉碎了敵軍“魯南會戰”的企圖。小說正是以這次戰役為背景,敘述了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三個掉隊的女文工團員追趕大部隊的故事。小說沒有正面描寫戰爭,對當年發生在魯南地區那場千軍萬馬的生死搏鬥也幾乎不著一字,但是作者卻用筆下穿行於戰場之中的三個年輕女兵,輕輕巧巧地引出了一個長長的戰爭故事,他通過這三個年輕女兵追隨著大部隊忽東忽西的艱難跋涉,以及在她們艱難跋涉之中不斷出現的種種複雜敵情,同樣使讀者時刻感到戰爭就在三個年輕的女兵身邊,三個年輕的女兵就置身於戰爭之中,同樣使讀者感到全篇小說籠罩著一種飄忽不定、生死瞬間的緊張氣息,使整個故事情節散發出濃濃的兵味,這正是作者的一種精巧和高明的用筆之處。作者還十分善於精雕細刻,從而使作品在許多細節上也散發出濃濃的兵味。高柿兒為了給受傷的俞潔雇一頭捎腳的毛驢,用油布包著小提琴,充當“電氣炮”去唬弄人,這是一種兵味十足的機智,真讓人忍俊不禁;而國民黨軍敲詐勒索的種種伎倆,又充滿了反動軍隊的腐敗氣息;就是大鬍子孫震寫給周憶嚴那封只有短短兩句話的求婚信,“我請求把終生照顧你的任務分配給我,你批准嗎?”也是地地道道兵的辭彙、兵的風格、兵的痴情。其次,小說的人物性格“兵味”十足。戰爭生活賦予了三個年輕的女兵那突出的軍人性格:恪守命令、忠於職責的堅韌意志,生死與共、患難相扶的集體意識,不辭艱辛、不懼犧牲的獻身精神。然而,小說沒有僅僅停留在表現三個女兵的軍人共性上,作者還細細勾勒出她們各自鮮明的個性特徵:周憶嚴的沉著、老練,高柿兒透著真誠的豪放、帶著精細的粗獷,俞潔的嬌弱、機智。小說也不僅從橫的方面描寫了三個年輕的女兵已經形成的個性特徵,還從縱的方面揭示出之所以形成這種個性特徵的社會和歷史原因,從而使每個人物的個性特徵具有了一種縱深感、歷史感和真實感。周憶嚴從小跟著養父的戲班闖蕩江湖,曾在闊佬的公館里做過備受折磨的丫環,被地下黨解救以後,參了軍,當了文工團員,在兄長般的老團員大鬍子孫震的幫助下,在革命隊伍里生活了多年;高柿兒那當地下交通員的父母慘遭殺害后,她繼承了長輩的遺業,從小女扮男裝做了地下交通員;俞潔曾是十里洋場中財界巨子的千金,還當過大都會一名掛三牌的優伶。從她們各自的人生履歷表中,人們也就不難解讀和詮釋三個女兵鮮明的個性特徵了。正是這三個有著鮮明個性特徵的年輕女兵,在短短几個晝夜追趕部隊的艱難跋涉中,共同用生命、熱血和辛勞完成了一組鐵骨錚錚軍人群像的塑造,生動地展現了軍人性格的風采。抗日戰爭時期,作者11歲始就在山東故里當了新四軍通訊員;解放戰爭時期,作者在解放軍的行列里當過兵、當過文工團員。自然,這篇小說中栩栩如生、兵味十足的情節和人物,都是他這段當兵生涯的饋贈和滋養。耐人尋味的是,這篇小說的構思也淵源於作者對這段當兵生涯的無限珍惜和緬懷。據作者介紹,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他在東北一個地方,受盡政治迫害和嚴刑毒打。

總結


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了太多的陰險和醜惡,他就更加懷念革命戰爭年代同志和戰友之間那種高尚、美好的關係,並從中得到了深沉的慰藉和強烈的激勵,從而極大地增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作者最初就是在“牛棚”里,在兩個執鞭的造反派小哥們監視之下,萌生了創作這篇小說的衝動和激情。正因為小說深深地植根於作者兵的生活、兵的回憶,也就難怪作品充滿“兵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