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碗茶

漢民族居住地區的飲茶方式

大碗茶多用大壺沖泡,或大桶裝茶,大碗暢飲,熱氣騰騰,提神解渴,好生自然。這種清茶一碗,隨便飲喝,無須做作的喝茶方式,雖然比較粗獷,頗有“野味”,但它隨意,不用樓、堂、館、所,擺設也很簡便,一張桌子,幾張條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攤或茶亭的形式出現,主要為過往客人解渴小憩。大碗茶由於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自然受到人們的稱道。即便是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為一種重要的飲茶方式。

簡介


喝大碗茶的風尚,在漢民族居住地區,隨處可見,特別是在大道兩旁、車船碼頭、半路涼亭,直至車間工地、田間勞作,都屢見不鮮。這種飲茶習俗在中國北方最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聞名遐邇,如今中外聞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場,就是由此沿習命名的。

喝法


北京人喝茶的歷史很悠久。可一直存在著三種不同的喝法。而且根據不同的喝法,就有不同的市場形式與之相適應。

喝法一

第一種喝法是最基本的,那就是滿足解渴的需要。北京人出門在外,不管是出差,還是逛公園、逛商店,走得口乾舌燥的時候,要是碰上賣大碗茶的,那就得猛灌一氣。這種喝法兒是救急的,所以喝得多,喝得快;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至於使什麼茶具那就更不在乎了。

喝法二

第二種喝法,喝的是個講究。講究茶葉、講究水,講究茶具,更講究怎麼個沏法、怎麼個喝法。北京城有的是大茶葉店,花茶、綠茶、烏龍茶,雲南的坨茶,蒙藏人好喝的磚茶,什麼樣的茶都買的著。因為喝的是講究,一般的茶館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已往都是買了茶葉,回到家裡頭自個兒細斟細品去。
現在北京城裡已經出現了好幾家專門講究“茶藝”的茶館。不管您是喝中國茶,喝外國茶,不管您怎麼講究,都能滿足你。不過,既然是講究,價錢很高。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約上幾個朋友,作為一種高檔的文化享受。

喝法三

其實大多數北京人喝起茶來,既不象第二種那麼講究,也不象第一種那麼將就。不管經濟條件如何,北京人總能找出一種適合自己的茶文化來。只要有口飯吃,肯定得弄壺“高末”喝。還真有不少的北京人,至今保留著當年的老作法,早清兒起來先得悶上壺茶,一直等到喝滿足了,這才能吃了早點,出門上班去。所以當年北京城裡才能出了茶館這個行業,而且作為一種地域文化揚名天下。

歷史


早年間北京賣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兒作生意。什剎海海沿上、各個城門臉兒附近、十里天橋一帶,常能碰見挑挑兒賣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頭或是小孩,挑子前頭是個短嘴兒綠釉的大瓦壺,後頭籃子里放幾個粗瓷碗,還挎著倆小板凳兒。一邊走一邊吆喝。碰上了買賣,擺上板凳就開張。
賣大碗茶的現在也還有,不過全都改成茶攤了,名聲赫赫的大碗茶集團公司就是從這兒起的家。這種茶攤在旅遊區常能見著。樹蔭底下,支張小桌,擺幾個小凳,玻璃杯里早就晾好了茶水,上邊還都蓋著蓋兒,透著那麼乾淨,那麼涼快。顧客來了,一口氣能喝下好幾杯去。
北京茶館最昌盛的年代是在清朝。那時候,北京四九城的街面上,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樓、茶園、茶館,一天到晚,接待著三教九流的茶客。當年的茶客裡邊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八旗子弟。滿、蒙、漢八旗原本是清朝政府統一中國的時候所依靠的軍事力量,政府為了保證隨時都有足夠的兵源,不準閑散的八旗子弟離開八旗自謀生路,他們只能依靠朝廷發給的糧餉度日,這就是所謂的“鐵桿莊稼”。戰爭結束以後,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十來萬人守在北京,無所事事,只能是遊手好閒,提籠架鳥,走狗鬥雞,浪蕩度日。茶館是這些人一天也離不開的地方。
當然上茶館的不全是八旗子弟。茶館是個公共的社交場所,是各類社會信息聚集和傳播的地方,這一點和國外的咖啡館其實是一樣的。茶客們在這兒評茶、論鳥、拉家常、講時事;會朋友,談買賣,一坐就是半天,花錢不多,收穫不少。有些茶館為了招徠生意,又搭起舞台,添上大鼓、評書,添上京戲,茶館又成了娛樂場所。北京城有名的廣和、天樂、同樂等大戲園子,早先都是茶園。
有的茶館專作某一類人的生意,比方說打小鼓收舊貨的小販,他們每天都在固定的茶館歇腳聚會,一邊喝茶,一邊交換情報,他們管這地方叫“攢兒上”。北京城那些打散工的泥瓦匠、木匠、棚匠,每天早上也在固定的茶館聚齊,一邊喝著茶,等著包工頭兒來叫人,他們管這兒叫“口兒上”。所以與其說這類茶館提供的是茶,不如說是提供了一處廉價的社交環境。

大碗茶館


老舍茶館

北京大碗茶
北京大碗茶
老舍茶館是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命名的茶館,始建於1988年,現有營業面積2600多平方米,集書茶館、餐茶館、茶藝館與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大茶館。在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環境里,您每天都可以欣賞到一台匯聚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等優秀民族藝術的精彩演出,同時可以品用各類名茶、宮廷細點、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自開業以來,老舍茶館接待了近47位外國元首、眾多社會名流和200多萬中外遊客,成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連接國內外友誼的“橋樑”。
*註:圖為老舍茶館

吳裕泰茶莊

解放后公私合營時,吳裕泰茶棧改為“吳裕泰茶莊”。馮亦武老先生題寫了第一塊黑底綠字的“吳裕泰茶莊”的橫式牌匾。“十年動亂”期間,吳裕泰茶莊曾一度改名為紅日茶莊。1985年,在建店98周年之際,又恢復了“吳裕泰茶莊”的老字號。1994年春,茶莊進行翻擴建改造,同年9月28日重張開店。擴建后的茶莊營業面積由過去的30平方米,增加到80平方米。
1995年在茶莊旁開了“吳裕泰茶社”,茶社雖不是雍容華貴,卻以其獨有的清幽雅緻,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

四惠茶館

2007年7月10日,四惠建材城大碗茶館正式開張,方桌、長條凳、粗瓷碗、大葉茶,店小二用老北京吆喝聲招攬顧客,身懷幾百種吆喝聲的“吆喝真人”坐鎮主持……一切復原了人們記憶中的大碗茶。
四惠建材城的大碗茶館將在目前面積為100平方米。四惠建材城將每年為大碗茶館投入20多萬元,以保證大碗茶完全是公益性的,不帶任何商業目的,還將把評書、二胡、京韻大鼓等老北京傳統曲藝節目引進到大碗茶館里。
茶棚邊上就是建材信息查詢中心,通過電腦可以免費查看全市的建材信息。以前消費者逛建材城最煩心的就是逛上一兩個小時也找不到歇腳的地方,有時候為了喝口水往往要跑老遠,大碗茶引進建材城,正是一種服務的延伸。

歌曲


歌手:韓慧
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裡玩耍,高高的前門,彷彿挨著我的家,
一蓬衰草,幾聲蛐蛐兒叫,伴隨他度過了那灰色的年華.
吃一串冰糖葫蘆就算過節,他一日那三餐,窩頭鹹菜就著一口大碗茶.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世上的飲料有千百種,
也許它最廉價,可誰知道,誰知道,誰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兒,飽含著淚花,它飽含著淚花.
如今我海外歸來,又見紅牆碧瓦,高高的前門,幾回夢裡想著它,
歲月風雨,無情任吹打,欲見它更顯得那英姿挺拔。叫一聲杏兒豆腐,
京味兒真美,我帶著那童心,帶著思念么再來一口大碗茶.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世上的飲料有千百種,也許它最廉價,
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它醇厚的香味兒,直傳到天涯,它直傳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