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醮
一種法事活動
打醮,道士設壇為人做法事,求福禳災的一種法事活動。冬天到了,農事也暫告一段落了,農民們為了感謝神靈帶來一年的收穫,祈求上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各種祭祀活動也在農村上演,以此來消災免難、祈求上蒼的賜福與庇佑。
[chant Taoist scriptures to expiate the sins of the dead] 道教徒設壇念經做法事
釋義:道士為人做法事,求福禳災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夫人臨行,盡出房中釵釧衣飾之類,及所藏寶玩約數千金,布施各菴院寺觀,打醮焚香以資亡兒 王雱冥福。”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九回:“一時 鳳姐兒 來了,因說起初一在 清虛觀 打醮的事來,遂約著 寶釵、寶玉、黛玉 等看戲去。”
殷夫《浪漫的時代》:“今天童子團怠工遊行,用一張張傳單串成,說‘比打醮還要靈’。”
打醮
打醮
就這樣祖師爺的神位便在打醮的每個村裡貢奉一年,等到一村打醮完之後再移交於下一村社,周而復始,一年一年傳下去,打醮也一年一年輪著來。因為是38年一回頭,也就是說不管哪個村要想辦第二次,那就是38年後的事了,要等下一次本村打醮時自己也不知在不在世了,因此上,每個糾手都想在自己手上把醮打得比其它村子好,每個村子也都不願落後,都想辦的比別村強。
打醮在文革期間一度中斷,到了70年代初又開始興起。打醮的頭一天,基本上是做些準備工作,糾手們會在一起商討打醮的各項事物,打彩門、壘灶堂。起天壇,請各路神仙。設鬼魂壇,接四方鬼魂與本家的孤魂野鬼。各家都收拾好自家窯洞,準備接待會上安排的客人和前來看熱鬧趕會的親朋。
打醮
打醮
從有獻飯開始的那天起,祖師爺的經堂上、天壇,二十四小時都會有信徒守護。到了下午,打醮逐漸進入高潮,首先是“揚幡”,成千上萬的人們在道士的帶領下,在溝底的小樹林中,人們踩著厚厚的積雪開始一圈一圈的圍著幡子轉,道士在前面手拿法器口中念念有詞,打醮的人們手拿彩旗家什相互簇擁著跟在後面,一步一步、一圈一圈,一遍一遍,就這樣不停的走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來到一個高聳的幡子跟前,幡子看起來很簡單,一根粗長的木棍豎一場地中間,木棍的上端掛著一個掃帚農家掃炕用的笤帚,代表著神靈鬼魂,一根長長的紅布條掛在上面,紅布的兩端拴有幾個面做的小人,凡是想要個一男半女的媳婦們來到幡子下后爭相撫摸小面人,而後乘道長不注意偷摸道長的頭,據說只要是摸了小面人和道長的頭,便可在一年之中懷孕,一時間領頭的道長被一群小媳婦們追的是四處逃避。
到了晚上掌燈時分,九曲上的燈被點了起來,人們又開始圍著燈場轉,道士與手拿法器彩旗的打醮人走在前面。圍觀看熱鬧順心的人跟在後面,人們圍著九曲燈場外圍要走上三圈,然後進入九曲中,轉來轉去,直至所有前來轉九曲順心的人都走過。
活動結束了,來參加打醮外村人要走了,走來訪友的要走了,人們在送走親朋之後,又會點起兩排長長的地燈,送走那些被請來參加打醮的各路神仙妖怪和死去的亡靈。
第四天一早,人們早早地來到食堂等待吃飯,打醮結束了,吃了三天素的人們終於可以吃到肉了,醮會上專門殺了一頭豬,做了一頓燴三鮮,600多人擁而至,不一會便一掃而光。吃過飯後,開始醮社移交,本次辦會的張仁家坬要將祖師爺的所有用品,如塑像、牌位及一切辦會用的家什器具,彩旗被褥,一併交給辦會打醮的下一個村。這個村的打醮活動至此宣告結束,祖師爺也從今日起正式住在了下一個村。
據《昭明文選》指出:"醮諸神,禮太乙"。而《隋書》中指:"夜中於星辰之下,陳放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意思所指"醮"就是祭神的意思,其原始的目的,是古代農民百姓對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謝,或祈求平安而舉行的隆重祭典。祭典乃通過道士、和尚為媒介與鬼神溝通,這個活動稱之為"醮"。
醮亦分有平安醮、瘟醮、慶成醮、火醮等四類。此後道士為人設壇念經祈禱叫"打醮"。於漢末道教盛行之後,逐漸衍變成"僧道設壇祭神"的專有名詞,其原始意義,主要在於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最後成為了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合而二為一的民間祭典活動或傳統節日。
打醮名目繁多。有祈求平安的“打平安醮”;有驅瘟疫、除天災、許願打醮;有收成好,打醮酬謝;有喪葬,請道士打醮。打醮時,要設齋道祭祀,道士擊鼓誦經,甚至有舉行演戲娛神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