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夏鎮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下轄鎮

值夏鎮,隸屬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地處青原區中部,古稱薌城,位於贛江支流瀧江和富水交匯處。轄區面積4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約3.33萬人(2018年),轄1個居委會和15個村委會(2019年)。

2018年,值夏鎮有工業企業13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家。

歷史沿革


值夏集鎮有1700多年歷史,於東晉永安年間始得名薌城,至南宋開市之日正值夏至而改名為值夏。
從東晉開埠至清朝隸屬廬陵縣。
中華民國屬純化鄉74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置吉安市十一區,管轄值夏、白沙、多寶、萬德、陂頭、集福、文昌、楊梅、新圩10個鄉鎮。
1959年4月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離,改為值夏鄉。1985年5月改為建制鎮。
2001年1月由吉安縣划入吉安市青原區,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106個自然村。
2003年9月,按上級要求,撤併了4個村委會,現轄1個社區居委會、15個行政村(芳洲、思敬、坪上、馬埠、永樂、毛家、城上、大前、樟溪、新車、桐坑、萬勝、先鋒、塘坡、南田等),106個自然村,199個村小組,戶籍總人口30036人。現已被列為全省200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之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值夏鎮地處吉安市青原區中部,距青原區2l公里,距吉安市25公里,位於東經115.3°,北緯27.0°之間,東、北與富灘鎮接壤,南與文陂鄉、泰和縣萬和鎮交界,西與古安縣永和鎮隔江相望。中瀧江、富水河分別從鎮區北部、西部和南部流過,並在鎮區相匯,注入贛江。青東公路是值夏鎮主要的過境省道,境內主要公路有值七公路。
值夏鎮境內主要河流有贛江(流徑3公里)、瀧江(流徑了公里)、富水河(流徑10公里)。贛江由西南向西北從鎮邊緣流過,瀧江由東北經集鎮向西北流入贛江,富水河則東南經集鎮向西北流入瀧江。

地形地貌

值夏地勢東低西高,且丘陵谷地交錯,中部低洼,值夏集鎮地面平均海拔高程高處54.9米,最低處51.2米,集鎮的最高處為值夏大橋59.2米。
值夏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平均氣溫18℃,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均降雨量約1500mm,無霜期長(286天),主導風向為北風。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值夏鎮境內主要河流有贛江(流徑3公里)、瀧江(流徑了公里)、富水河(流徑10公里)。贛江由西南向西北從鎮邊緣流過,瀧江由東北經集鎮向西北流入贛江,富水河則東南經集鎮向西北流入瀧江。鎮內地下水和地表水豐富。境內有八座小(二)型水庫和六十座小山塘水庫,又是地處白雲山水渠末端,其東支渠、西支渠、中支渠、二支渠橫亘值夏全境。

土地資源

全鎮區域面積4822.8公頃,人均0.18公頃。山地面積1036.2公頃,耕地面積2148.3公頃,水域、集鎮、村莊、交通、水利用地:面積1638.2公頃。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大棚蔬菜、油菜、花生、芝麻等。

林業資源

全鎮森林覆蓋率達61.02%,主要樹種有:濕地松馬尾松(880.1公頃)。沿瀧江、富水河、贛江有5大綠洲,面積都在200以上,古木參天,綠蔭蔥蔥,是開闢旅遊休閑的最好去處。

礦產資源

經探測,從馬埠村至塘陂村沿線含有少量赤鐵礦和煤。另外,毛家村委會源頭村含有豐富的紅石。

行政區劃


2003年9月,值夏鎮撤併了4個村委會。
截至2019年,值夏鎮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值夏居委會、先鋒村委會、城上村委會、新車村委會、萬勝村委會、大前村委會、樟溪村委會、馬埠村委會、坪上村委會、思敬村委會、桐坑村委會、南田村委會、毛家村委會、芳洲村委會、永樂村委會、塘陂村委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值夏鎮常住人口34992人。
2018年,值夏鎮戶籍人口33262人。

經濟


值夏鎮農業主產稻米、蔬菜、藥材、豬、牛和水產養殖業。
值夏鎮發展毛織、皮革等各類私營企業30多家,個體工商戶800餘戶。
2018年,值夏鎮有工業企業13家,沒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家。
2019年,值夏鎮糧食播種面積3979公頃,糧食總產量25711噸、油料422噸、蔬菜7332噸、水果8噸。特色產業有小龍蝦、田雞、黃鱔養殖,百香果艾葉種植,生態大米、蘆筍、西瓜、苦瓜等綠色蔬菜,葡萄、楊梅、沙糖桔、桑梓等果業。全鎮圩鎮營業店鋪約1200家,個體商戶940餘家,小型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103家。全年完成工業企業稅收516.7萬元,國稅、地稅及物流稅護稅協稅6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5000餘萬元,向上爭資1148.95萬元,完成企業招工67人。

城鎮建設

街景
街景
2003年,值夏鎮以列入江西省重點鎮為契機,超前謀划,科學規劃,提出以“建設城市的理念打造小城鎮”,投入10餘萬元聘請專家對集鎮進行全面規劃,將集鎮周邊3平方公里納入規劃範圍;並按照城市功能分區的要求,將集鎮規劃為商貿物流區、行政辦公區、文教服務區、生活居住區、小型加工區等五大功能板塊。2013年初再次聘請專家對整個圩鎮進行規劃收編,並著手對重要地段做控規,同時,嚴格執行規劃,嚴禁在城鎮規劃範圍內建設私房或違規搭建;對青東公路臨街面建築統一穿衣戴帽,實施了廬陵風格的立面改造,突出了地方文化元素。完整合理地規劃布局,嚴格規範的建設管理,齊整獨特的風格特色,有效提升了城鎮品位,增加了個性魅力,增強了吸附能力。如2007年啟動的值夏薌城小區,總規劃面積100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統一按廬陵文化風格設計,分四期開發建設,是一個綜合型、成配套、組團式的大體量小區。整個項目規劃剛啟動,即吸引了周邊鄉鎮,甚至吉安中心城區、泰和、吉水等地客商前來諮詢、訂購,場面甚為火爆。2011年值夏鎮又抓住青東公路“三改二”工程拆遷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強值夏商業板塊,在青東公路值夏圩鎮段征地126畝,進行舊城改造,該項目第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預計年底交付使用,第二期土地已啟動掛牌程序有望下半年開始動工。
鎮政府機關新大樓2004年12月竣工,2005年3月26日舉行落成慶典。該工程建設通過舊城改造項目,以鎮政府原院子進行置換開發,整個工程包括辦公樓、宿舍樓、計生樓、食堂以及政府大院圍牆、路面附屬工程等。總投資400多萬元,建築面積4552平方米。為方便群眾辦事,2009年投資40餘萬元興建了建築面積為544平方米的值夏鎮便民服務中心,各站所在中心設立了服務窗口。新建成的政府大樓設計宏偉大方,附屬工程科學規範,種植了多種珍貴樹木、花卉,鋪種草皮近10000平方米,院內有近0.67公頃的果樹園和0.33公頃魚塘,建有籃球場和規範整齊的政府公示欄。

文化


文物古迹

值夏鎮自古素重節義、興教化,人文鼎盛,英才輩出。鐵骨忠臣胡銓以其《戊午上高宗封事》一文而名垂千古。唐宋至明清,科舉及第而在宗祠立碑紀念者,各村隨處可見。
胡銓墓位於青原區值夏鎮天梁山西北面的陂松山。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胡銓卒於故里,謚號“忠簡”。家鄉人民為紀念他,把他安葬在天梁山下的瀧江河畔(今青原區值夏中學旁),便於後人永遠緬懷、祭奠這位憂國憂民的南宋名臣。

當地特產

值夏鎮榨油廠採用古代加工藝術操作製成的原汁原味的天然香麻油,具有祛痰、止咳、健胃、軟化血管、活絡關節等保健作用,還廣泛用於烹飪、涼拌、煲湯、調味等,—直深愛消費者的喜愛。
值夏鎮無公害蔬菜基地的日本茄子、雜交優質西紅柿、辣椒等蔬菜已在吉安蔬菜批發市場和蔬菜自選商場佔據一席之地,得到消費的者的寵愛。
素有“值茅”之稱的值夏藥酒具有強身健體、通經活絡、滋陰壯陽之功效,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另外,值夏鎮的竹木製品、錫器、茶油、薯乾等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史志雅證

據考證,值夏這一古樸的地名在全國為罕有,究其名字由來,與南宋名臣胡銓有段淵源。
值夏一名在宋高宗以前叫薌城的人。此名一說因古街道似“鄉”字形,彎彎曲曲,加上四周物產豐茂,故名“薌城”,然古代“鄉”字應繁寫為“鄉”,顯然這一說法屬以訛傳訛。筆者認為這一帶是河水沖積的小平原,地肥人勤,五穀年年豐登,瓜果季季飄香,這裡又是周圍較大的集市,故曰“薌城”。薌城下段叫孟家巷,先前此巷有孟姓居民好幾百戶,只因其族人在朝廷為官,犯上了欺君重罪,滿門抄斬后還要滅門九族。為逃殺戮,一夜之間,孟姓人作鳥獸散,逃往贛州方向者居多。孟家人雖全走了,但孟家巷稱呼一直沿襲下來。就在孟家人遷走的同時,胡銓殿魁首中魁。地方上出了個文武雙全,前途輝煌,頗得皇上器重的名人,省、府、縣各級官員竭盡巴結奉承之能事,紛紛出錢為胡銓家鄉辦事,附近鄉人也集資相助,在胡銓家鄉道院村建了“道院祠”,在孟家巷尾建有“四朝忠節亭”。此亭長一丈余,寬約9尺,東西向,高二層,一層為進出街圩的拱門,上層飛檐翹角,輕巧俊逸,恢宏典雅,古色古香,此亭為進出街道的必經之路。據說薌城人有戒律,從該亭進出只能徒步,文官也得下轎,武官必須下馬,只有胡銓可例外,可胡銓從不違律。結婚的大吉之日,新郎新娘可以騎馬或坐轎進出。
薌城因瀧江水道依勢而建的街道呈“3”字型,一里多長。胡銓和鄉人覺得,“跳蚤圩”極不方便做買賣,難成市場氣候,遂決定籌建規模稍大的圩場,並計劃舉行開圩慶典。開圩慶典是件大事,理應選擇吉日良辰。鄉人們商議,薌城興旺仰仗胡銓,皇上曾為胡銓題書過“中興第一,可與日月爭光”,這是家鄉的榮耀。開圩之日何不定在夏至日辰時三刻,意思是此日太陽經過黃道上最北點(即夏至點),這天為全年白晝最長,隱含來日方長;辰時三刻太陽剛好東升初照,陽光從東往西直照射至街道,並穿過“四朝忠節亭”前後門。值此夏至,吉日良辰,在熱鬧喜慶氣氛中,四面來客,八方商賈雲集圩場,開了個好頭。那日又正好五月二十六(逢雙日)。此後每逢農曆的雙日為圩日。大家都津津樂道,開圩之日值此夏日,“值夏”一名便叫開了。用時節作地名,既文雅又上口,有吉利之意又有紀念之義。
話說胡銓幾起幾落後,終被宋孝宗重用。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胡銓69歲時,從敷文閣直學士之職告老返鄉。胡銓向孝宗辭行時仍念念不忘收復失地,念念不忘故鄉情。孝宗便特賜通天犀帶,欽點官船送胡銓返鄉。官船自臨安(杭州)運河經長江,入鄱陽湖,逆贛江而上。奇怪!官船旁一大木頭緊挨而進,隨從用槳驅之,轉眼又復傍之,屢驅屢至,胡銓止之曰:“且隨之。”官船至吉州十公里處從左沿瀧江上行,木頭仍在,隨從又推之再三,還是不去,胡銓曰:“大木不去也罷,跟我回鄉做神去。”
胡銓上岸后回道院村,命家人把木頭撈上來當神“供”起來,並在孟家巷尾,萬壽宮左建了一座廟,名曰:“大廟”,把神木置於廟堂高處敬之。胡銓思忖,此時值夏一名雖然取代薌城,但薌城為值夏的前身,應紀念之,仍親書“薌城”二字,製成大匾牌額掛在大廟正上方。

交通


青東公路是值夏鎮主要的過境省道,境內主要公路有值七公路。

社會


醫療衛生

據青原區政府官網2011年顯示,值夏鎮衛生院為標準化衛生院,新建門診樓、醫技樓,新增骨科、膽道醫科,新添CT診斷儀等,有醫務人員55人,病床35架。

文化事業

據青原區政府官網2011年顯示,值夏鎮有初級中學一所,有教職工68人,學生995人,完小5所,初小4所,共有教職工109人,學生2336人。

旅遊


休閑娛樂——青龍洲漂流景點。
禮佛參禪——盤古山寺。
自然風光——後龍山麓。
敬祖睦宗——胡氏宗祠。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胡銓(1102—1180),字邦衡,號澹庵,南宋吉州廬陵薌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愛國名臣,廬陵“五忠一節”之一。

現代人物

楊懷珠(1910—1999),江西省廬陵縣(今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思敬堂楊家村人。
富水河
富水河
李木生(1912年-1971年),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思敬堂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任昌輝(1916—1989)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馬埠村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王敬群(1919—)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桐山村人,192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鄉、區、縣兒童局工作。
岳林,江西省吉安縣(現青原區)值夏鎮芳洲村人。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段大明,江西省吉安縣(現青原區)值夏鎮舍南村人。1910年10月10日出生。
彭善坊(1904.2—1982.1),江西省吉安縣(現青原區)值夏鎮彭家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