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毛騎士團

金羊毛騎士團

金羊毛騎士團(Orden del Toisón de Oro),又稱金羊毛勳章,是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於1430年以英格蘭嘉德騎士團為典範創立的騎士勛位。該騎士團的領主權后隨勃艮第公國併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該王朝絕嗣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波旁王朝均聲稱對金羊毛騎士團擁有領主權,導致該騎士團分為奧地利和西班牙兩個分支。

歷史


1422年,菲利普三世被英格蘭國王授予嘉德勳章,為了不觸犯名義上的領主法國國王,菲利普三世謝絕了這一榮譽。1430年1月10日,菲利普三世為慶祝其與葡萄牙公主的聯姻,以聖安德魯的名義創建了金羊毛騎士團,但與嘉德騎士團不同的是,金羊毛騎士團僅僅將聖安德魯日定為騎士團的主要節日,並沒有將主保聖徒繪於紋章上。
和嘉德騎士一樣,金羊毛騎士的人數也有限制,開始時為24人,1433年增為30人,1516年後增為50人,成為金羊毛騎士意為接受勃艮第大公的領主權,且不得加入其他類似騎士團。由於菲利普三世規定金羊毛騎士團領主必須在徵詢金羊毛騎士後方能決定是否與他國作戰,因此金羊毛騎士勳章很快就成為歐洲各種騎士勳章中地位最為尊貴者。
1506年,查理五世繼承了勃艮第大公頭銜,標誌著勃艮第公國正式併入神聖羅馬帝國,金羊毛騎士團的領主權也隨之轉移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進一步規定,金羊毛騎士如果犯罪,必須由其他騎士聯合審理;除非有最少六名騎士同意,否則任何一名騎士不受逮捕;在審理期間,受控者不受羈押,只是由其騎士予以軟禁。查理五世還規定,只有天主教徒方可以加入金羊毛騎士團。查理五世死後,該騎士團的領主權被轉交給其子腓力二世和其子孫,也就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任君主查理二世去世,西班牙王位落入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之手。隨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波旁王朝均聲稱對金羊毛騎士團擁有領主權,最終雙方各自頒發該勛位。但是不論該騎士團的領主權如何變化,其證書始終都是以法語寫成。

勳章


金羊毛勳章的形狀是金色的綿羊羊毛垂飾,以28枚燧石鏈懸掛於項圈上。該垂飾的形狀是大寫的“B”,代表勃艮第,正面刻有騎士團的格言:“Pretium Laborum Non Vile”(辛勞必得回報),反面
刻有菲利普三世的格言:“Non Aliud”(不從他人)。16世紀后,該勳章常被鑲於紅色緞帶上佩戴。

現狀


西班牙分支

金羊毛騎士團
金羊毛騎士團
1812年,由於率軍從拿破崙一世手中解放了西班牙,威靈頓公爵被授予了西班牙金羊毛騎士勳章,成為了金羊毛勳章的首位新教教徒得主。此後,西班牙王室放棄了只頒發此勳章予天主教徒的慣例。截止2017年騎士團成員有: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b. 1938)
卡拉布里亞公爵卡洛斯 (b. 1938)
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二世 (b. 1940)
阿斯圖里亞斯王子費利佩 (b. 1968)
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 (b. 1946)
盧森堡大公讓 (b. 1921)
日本天皇明仁 (b. 1933)
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 (b. 1938)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 (b. 1940)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b. 1926)
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 (b. 1934)
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 (b. 1937)
保加利亞前沙皇、前總理西美昂·薩克森-科堡-哥達斯基 (b. 1937)
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 (b. 1927)
盧森堡大公亨利 (b. 1955)
西班牙前首相阿道弗·蘇亞雷斯 (b.1932)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 (b. 1924)
法國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 (b. 1955)

奧地利分支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匈帝國崩潰,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隨即以勃艮第現任領主的身份,要求控制金羊毛騎士團,但是在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強烈反對下未果。故此,奧地利金羊毛騎士團的領主權仍屬於哈布斯堡王朝,團長是奧托·馮·哈布斯堡。另外,奧地利金羊毛騎士團仍然堅守只認可天主教徒的傳統。現時受勛的成員有:
奧地利大公卡爾·馮·哈布斯堡(2000年起擔任團長)
巴伐利亞公爵弗朗茨 (巴伐利亞)
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
盧森堡大公讓
符騰堡公爵卡爾二世
邁森藩侯瑪利亞·埃曼努埃爾
列支敦斯登國王漢斯·亞當二世
布拉干薩公爵杜瓦爾特·皮奧
天主教維也納總教區總主教,拜占庭禮天主教奧地利總監區主教克里斯托弗·舍恩博恩伯爵

奧地利騎士團

一戰之後,奧匈帝國崩潰,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隨即以勃艮第領地現領主的身份,對金羊毛騎士團的領主權提出要求,但是在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強烈反對下未果。現該騎士團的領主權仍屬於哈布斯堡家族。領主是喬治·馮·哈布斯堡。奧地利騎士團仍然堅持了純天主教徒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