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國瑚
端木國瑚
端木國瑚(1773年~1837年),字子彝、鶴田、井伯,晚號太鶴山人,浙江省青田縣城太鶴山麓人。清代學者。
端木國瑚
端木國瑚,7歲開始學《易經》。清嘉慶元年(1796),浙江學政阮元見國瑚的《畫虎賦》,大加讚賞。邀赴杭州,就讀於敷文書院。所作《定香亭賦》,清思古藻,似齊梁人手筆,一時藝林相與傳誦,阮元讚不絕口,以詩相贈:“誰是齊梁作賦才,定香亭上碧蓮開,括蒼酒監秦淮海,招得青田白鶴來。”由此,國瑚被譽為“青田一鶴”。
嘉慶三年,中舉人。十三年,赴京會試不第,授為知縣。國瑚潛心學業,呈請改任教職。道光十年(1830)宣宗皇帝改卜壽陵,國瑚受宗室大臣舉薦被召赴京,以《易》之“輿地”風水學之理論,斷定原皇陵壽域擇地隱澤浸水。經實勘證實其斷言,於是為皇陵重選新址。選定陵址后,任為縣令,又奏請任教官。道光十三年,考取進士,仍以知縣任用,再呈請註銷,改任內閣中書,先後三辭縣令。
國瑚博通經史及陰陽術數,精研《易經》。道光七年,以治經聞名的龔自珍在京與國瑚論《易經》,國瑚闡述“乾初九不易世”一節,自珍嘆為聞所未聞。道光十七年,朝鮮使臣慕名求見國瑚,說:“君所為《定香亭賦》,東國人皆傳誦。”又請講解《易經》,求取詩文經注手跡,欣然而去。同年三月,國瑚告老返鄉,遷居瑞安。八月赴處州,游遂昌。九月感嗽疾,病故。
其詩倔強生峭,自成一體,著有《太鶴山人詩集》13卷、《太鶴山人文集》4卷。曾以20年心血撰成《周易指》45卷,另有《周易葬說》1卷、《地理元文注》4冊》(均佚)。子端木百祿亦有詩文傳世,如今也佚。
端木國瑚(1773—1837),字子彝、鶴田、井伯,晚年號太鶴山人,青田人。7歲入私塾學《易經》、《尚書》。清嘉慶元年(1796),作《桃花》、《青田畫虎》二賦,為浙江督學阮元賞識,邀赴杭州,就讀敷文書院。所作《定香亭賦》,清思古藻,似齊梁人手筆,一時海內傳誦,阮元以詩相贈:“誰是齊梁作賦才,定香亭上碧蓮開。括蒼酒監秦淮海,招待青田白鶴來。”由此,國瑚被譽為“青田一鶴”。嘉慶三年中舉人。次年,赴京會試未第,遊學而歸。先後在青田正誼書院、處州蓮城書院掌教。十三年,赴京會試不第,授為知縣。因潛心學業,呈請改任教職,掌教中山書院。二十一年起,為湖州歸安任教諭14年。與人為善,誨人不倦,樂於助貧,頗受尊敬。道光十年(1830),宣宗皇帝改卜壽陵,被薦入京,選西陵址,合帝意,任為縣令,又奏請任教官,次年特授內閣中書,加六品頂戴,御賜袍褂。十三年,年已61歲考取進士,仍以知縣任用,再呈請註銷,改任內閣中書,先後三辭縣令。遷居瑞安。博通經史及陰陽術數,尤精《易經》。道光七年,以治經聞名的龔自珍在京與國瑚論《易經》,自珍嘆為聞所未聞。十七年,朝鮮使臣慕名求見,聽取講解《易經》,索取詩文經注手跡。著有《太鶴山人詩集》13卷,《太鶴山人文集》4卷,《周易指》45卷,《周易葬說》1卷,《地理元文注》4冊等。
【公婆船曲】
小艇子,咿啞響,夫舉網,婦打槳。
端木國瑚
春來春去碧溪頭,女兒如花船底養。
前溪風好鯉魚多,鯉魚換酒橋頭家。
同聲歡笑同聲歌,深深搖入芙蓉花。
芙蓉面面不分散,船頭船尾日相見。
日相見,浪悠悠,夜相思,亦悠悠。
東南西北可自由,朝朝不羨採蓮舟。
採蓮郎君採蓮女,對面多情不得語。
溪頭日暮散如煙,依舊紗窗獨自眠。
何如兩個清溪曲,綠水為家云為屋。
不誇蓮子是同心,自愛魚兒皆比目。
清溪不枯舟不覆,雨雨風風船中宿。
船中宿,無別離,長相思,長不知。
【沙灣放船】
恰好新晴放野航,輕鷗個個出回塘。
一溪綠水皆春雨,兩岸青山半夕陽。
時節剛逢挑菜好,女兒多見採茶忙。
沙頭剩有桃花片,流出村來百里香。
【齊天樂·菊影】
夜涼讀卷,窗月皎然。起行庭下,菊影卧地縱橫,而蟲聲都寂,知夜之涼也。少立,不已於情,為賦菊影。
雁聲吹過黃昏雨。籬邊月圓萋緊。人世愁痕,經年瘦影,都與吟魂相引。西窗最近,卧滿地秋星,怎生寒忍。者番闌干,夕陽洗凈那金粉。
西風惱人又甚,怪搔成短鬢,幾分幽憤。世外柴桑,人中杜牧,憂樂從無准。商量且飲,笑蜂蝶生涯,桂蘭飄盡。寫向屏風,冷清清靠枕。
【尉遲杯·紅葉】
曉風墜,怪林花鏗一聲清厲。青苔石上提壺,到來水邊煙際。霜天吹騎。啼鴉早認得江南寺。算登高,一酹重陽,便把千峰紅醉。
何人佇想金鉤。涼波上,相思幾個芳字。鏡里朱顏,年年換了,那有冷楓能替。憑誰說,丹砂容易。過橋看,和斜陽鋪地。付茶爐,撥火燒雲。有個詩人無睡。
【姜山秦淮海監酒稅處】
鶯花昨夢總飄零,一笏姜山似舊青。木石流傳餘氣韻,詩篇寄託有精靈。小塍荒草埋吟屐,隔代蒼苔出酒瓶。太息藤州人去后,難將風月問園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