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落葉松

日本落葉松

日本落葉松,學名:Larix kaempferi(Lamb.)Carr,是落葉松屬下的一個物種,是中山地帶造林的優良樹種。因此其引種栽培,不僅對中國的森林木材的供應,城市綠化等方面有重大影響,而且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分佈在中國、日本本州中部地方和關東地方。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1米;樹皮暗褐色,縱裂粗糙,成鱗片狀脫落;枝平展,樹冠塔形;幼枝有淡褐色柔毛,后漸脫落,一年生長枝淡黃色或淡紅褐色,有白粉,直徑約1.5毫米,二、三年生枝灰褐色或黑褐色;短枝上歷年葉枕形成的環痕特別明顯,直徑2~5毫米,頂端葉枕之間有疏生柔毛;冬芽紫褐色,頂芽近球形,基部芽鱗三角形,先端具長尖頭,邊緣有睫毛。葉倒披針狀條形,長1.5~3.5厘米,寬1~2毫米,先端微尖或鈍,上面稍平,下面中脈隆起,兩面均有氣孔線,尤以下面多而明顯,通常5~8條。雄球花淡褐黃色,卵圓形,長6~8毫米,徑約5毫采;雌球花紫紅色,苞鱗反曲,有白粉,先端三裂,中裂急尖。球果卵圓形或圓柱狀卵形,熟時黃褐色,長2~3.5厘米,徑1.8~2.8厘米,種鱗46~65枚,上部邊緣波狀,顯著地向外反曲,背面具褐色瘤狀突起和短粗毛;中部種鱗卵狀矩圓形或卵方形,長1.2~1.5厘米,寬約1厘米,基部較寬,先端平截微凹;苞鱗紫紅色,窄矩圓形,長7~10毫米,基部稍寬,上部微窄,先端三裂,中肋延長成尾狀長尖,不露出;種子倒卵圓形,長3~4毫米,徑約2.5毫米,種翅上部三角狀,中部較寬,種子連翅長1.1~1.4厘米。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日本落葉松
日本落葉松

生長環境


為喜光樹種。淺根系,抗風力差。對氣候的適應性強,在年平均氣溫2.5℃~12℃,年降水量500~1400mm的氣候條件下都能生長。有一定的耐寒性,但在冬季低溫條件下,有梢部凍枯現象發生。在氣候涼爽、空氣濕度大、降水量多的地方,生長速度變快。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在風大、土層淺薄、排水不良的黏質土上生長不良,呈小老樹狀態。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比較敏感,在氣候乾旱、土層貧瘠的地方生長受限,在氣候濕潤、土層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長較快。對落葉松早期落葉病有較強抗性。生長速度中等偏快。枝條萌芽力較強。

分佈情況


原產日本,分佈在日本本州中部地方和關東地方,北緯35°20′~38°10′,東經136°45′~140°30′之間,垂直海拔1200~2500m。1909年前後引入山東,現河北、河南、江西以及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均有栽培。在中國,主要分佈在東北地區,河北、河南、山東、湖北、江西、四川等省區也有栽培,河南在海拔800m以上地區生長良好。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日本落葉松
日本落葉松
嫁接和扦插兩種方式一般只在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上採用,而生產上往往採用播種繁殖。現就播種繁殖方法介紹如下:
圃地選擇與整地作床
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輕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畝施有機肥750kg,深翻30cm,播種前均勻噴灑1:10倍的硫酸亞鐵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寬1m,床間距25cm。
種子處理與播種
播種前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4h,用清水洗凈后再倒人45℃的溫水中浸泡24h,撈出稍稍晾乾后與三倍於種子體積的河沙混合,然後置於發芽坑內催芽。發芽坑應挖在背風向陽處。坑深50cm,寬50cm,坑上覆蓋塑料薄膜,晚上加蓋草簾,每天將種子均勻翻動一次,待有30%的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播種期在3~4月,當地表溫度在10℃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量為4~4.8kg/hm,播種前苗床要灌足底水。採用條播,溝距10~15cm,溝深1cm,播后覆蓋1cm厚的細沙壤土,並蓋一層稻草,蓋草后以不見地為宜,並立即噴水,以後每天少量多次噴水,經常保持床面濕潤。當幼苗有30%~50%出土時開始揭草,幼苗出齊后將草揭完,揭草要在陰天或傍晚進行,揭后及時澆水。
間苗移栽
為了保證幼苗有足夠的營養空間,充分的光照,良好通風條件,應及時進行間苗。間苗時要掌握疏密留稀,留純去雜,留大去小,留優去劣的原則,因日本落葉松苗木生長慢,加上高山氣溫低生長期短,需要2年才能出圃造林,於第2年3月幼苗萌動前做好幼苗移栽工作。苗高35cm,地徑0.5cm以上方可出圃。出圃時要做好苗木分級,確保造林質量。

營林方法

整地方式及規格
一般採用穴狀、魚鱗坑和水平溝整地。在新採伐跡地、雜草較少的棄耕地,灌木較稀的立地條件上,採用穴狀整地,規格為40cm×40cm×30cm;荒山、老採伐跡地,灌木和雜草一較密的立地條件上,應先進行割灌后再整地,魚鱗坑整地規格為50cm×50cm×40cm,或採用水平溝整地,規格為溝長70~100cm,寬40~50cm,深為30~40cm。
造林季節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為好。採用2年生的1~2級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頃1600~1700株為宜,株行距2×3m;在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頃2500株為宜,採用2×2m的株行距或採用1.6×2.5m的株行距均可。
幼林撫育
造林后3年內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撫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別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頃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後進行第一次撫育間伐,間伐對象是病蟲木、風倒木、雪折木及被壓木。間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頃1500株,鬱閉度在0.6左右為宜。
防火林帶建設
中高山造林地段一般具有山大人稀、成塊連片的特點,而日本落葉松枯枝落葉多且不易分解,尤其需要做好防火林帶的建設。按每1000hm左右配置1條與防火季節主風向相垂直或大於45°的主防火林帶,帶寬30~50m,與河流、山涯形成封閉圈;按每100hm設立副防火林帶,與防火季節主風向不少於45°,帶寬20~30m,沿界嶺設置,與主防火林帶、山涯形成火閉合圈;每10h設置垂直山腳基線的防火支線,帶寬10~20m,與主、副防火林帶相連;亦可設置幼林防火線,寬6~10m,可控制1hm。防火樹種有銀木荷、石櫟甜櫧、楊梅、紅花油茶等,株行距2m×2m或2m×1.5m。

管理養護

溫濕度控制
種子播種后未出土前溫室溫度保持在38℃,濕度要保持在75%左右。種子出土后苗木進人生長階段濕度要減少到55%~65%,溫度在10~28℃之間,以防止濕度過大而使幼苗根腐爛,溫度過高而燒苗封頂。當溫度大於35℃會出現燒苗現象,因此,大於28℃必須封頂。控制溫濕度的方法是打開棚膜通風口、遮蔭和噴水等。
水肥管理
苗木進人生長階段需要大量養分,這時要在嚴格控制濕度的同時,噴營養液2次/周。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多施磷鉀肥,濃度不得超過0.5%。
間苗或定苗
當苗木生長到莖桿紅色半木質化程度時,病害基本穩定,此時進行間苗,1穴盤留2株。當苗木根莖全部木質化時,進行定苗,1穴盤留1株苗木。間苗和定苗原則是留優去劣、留大去小、留中去邊。
田間鋤草
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適時鋤草,原則是“鋤早、鋤小、鋤了”,不與樹苗爭營養。
苗木越冬管理
11月底到翌年2月下旬,苗木進入休眠期,這時要控制好溫濕度,使室內溫度不高於15℃,最低溫度不能使水管凍結,濕度保持在50~60%之間。
恢復生長
進入翌年2月下旬,天氣漸暖,當室內溫度控制在5℃以上並穩定的情況下,全部揭開保溫簾,增加光照,提高溫度,恢復苗木生長。在苗木全部展葉后及時噴肥,加速苗木生長。
煉苗
當苗木根團形成、苗高達到30cm時,就可進行煉苗。此時通風口要全部打開,棚膜要逐漸去掉,水分也要逐漸減少,使苗木逐漸適應露天環境。煉苗后即可出圃,進行造林。
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適時澆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濕潤,並注意鬆土除草,除草結合鬆土進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須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兩次肥,每畝施尿素2.5kg。為防止病蟲害發生,待苗木出齊后每隔15天噴灑一次濃度為1%的波爾多液

病蟲防治

日本落葉松主要須防治的是早期落針病。防治方法可採取營造針闊混交林的方式,對過密的林分,應清除被壓木、病弱木,並適當修剪枝條以減少病源,對發病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採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噴灑樹冠1~2次。
種子剛出土時,每2~3d噴1次0.5%高錳酸鉀或退菌特溶液防治猝倒病,到苗木莖部變成紅色半木質化時。生長前期用0.2%辛硫磷溶液或“3911”溶液噴霧防治食根害蟲,以投放毒餌和放鼠夾的方式防治鼠害。

主要價值


日本落葉松樹榦端直,姿態優美,葉色翠綠,適應範圍廣,生長初期較快,抗病性較強,是優良的園林樹種,應用十分廣泛。木材力學性能較高,有較好的耐腐性,可做建築材料和工業用材的原料,並可從其木材中提取松節油、酒精、纖維素等化學物品,用途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