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平樂寺的結果 展開

平樂寺

川北地區最大的佛教寺院

徠廣元平樂寺平樂寺距廣元市區25公里,佔地200餘畝,坐落在群山之間;寺周群山環繞,林木蔥鬱,滿山松柏蒼翠欲滴;兩側山勢高大險峻,宛如巨龍飛騰而來,形成九龍捧聖之勢,二龍搶寶之姿。寺側石鑼石鼓相對(相傳耳附於地,朝可聞鑼鳴,暮可聽鼓響),是潛心修行、研習佛法的佛教聖地、風水寶地。也是川北地區最大的佛教寺院,有“川北第一叢林”之雅譽。

歷史沿革


相傳大唐末年,平樂寺外平安場有毛家(現住小寺山)、黃家(現住柳橋八、九社)兩個大家族,多年經商,有錢有勢,為使子孫人丁興旺,飛黃騰達,花巨資暗請地仙(風水先生)尋找真龍穴地。黃姓地仙從終南山的地脈步訪到此地后,在地穴處埋下了一枚銅錢作為記號;毛姓地仙也尋訪至此,埋下了一枚金針為號。毛黃兩家擇地后都秘而不宣,秘派家丁暗中守護。等到黃家選擇黃道吉日動工修建墓地時,毛家人出面極力阻攔,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遂告到官府以求公斷。
平樂寺[四川廣元平樂寺]
平樂寺[四川廣元平樂寺]
大堂上毛黃兩家雙方各執一詞,都詳述自己花費巨資尋覓寶地的經過,並請求青天大老爺現場勘驗。縣太爺一干人馬來到現場,雙方說出自己所留的證據,並指認地點。縣太爺命人挖開此地,金針竟然插在銅錢孔正中。如此巧事,實難決斷,此案成了懸案,只好一拖再拖。
又過了若干年,巡按李超大人路過利州,黃毛二族得知,遂攔轎喊冤,雙方還是據理力爭,毫不退讓。巡按看到協商實難解決此案,遂作出“此地不為任何人所有,歸為佛產”的判決,並令兩姓共同出資修建寺院。
徠在修建過程中,雙方矛盾化解,同歸於好,直到宋紹興年間(1131-1163),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寺院終於正式落成,因化解毛、黃兩家糾紛而建,便將此寺定名為“化城院”。
古化城院建成后,前來燒香許願的善男信女、四方遊客絡繹不絕。歷經宋元兩代逐年增修,總建築面積達1000多平米,包括正殿、中殿、前殿、觀音殿、閻羅殿、東西走廊、禪房、客房等建築,寺內供奉各類佛像369尊,擁有僧侶數十人,香火十分旺盛。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1402年攻佔京師(今江蘇南京),奪位登基,建文帝被迫逃亡。相傳建文帝逃亡后先後南下北上,輾轉各地,最後掛錫於荒涼偏僻的通江五佛崖,過著隱居生活。明宣宗三年,建文帝一行出遊到平樂寺(時稱化城院)外平安場時,日落西山,人飢馬乏,當夜投宿化城院。第二天離院時留下“玉華兮山之精金液兮,水之英小雲其吉兮,其土終為以藏兮,唯瑩御鶴來邀兮,以康以樂心鏡其不朽兮,芳徽並明以升恆”的讚美詩篇。
平樂寺[四川廣元平樂寺]
平樂寺[四川廣元平樂寺]
明朝順年間(1547-1565)經朝廷恩准,化城院得以擴建。因建廟數百年間廣元境內未發生兵荒馬亂,便借《楚辭·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而改稱平樂寺。此時寺院也發展到一個巔峰,擁有僧人數百,信眾數十萬,高僧輩出,香火久盛不衰。
清乾隆年間,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百姓富裕,乾隆七年平樂寺再次得到整修,此時的平樂寺已發展成為是我國禪宗五大宗派之一-----臨濟宗的聖地,寺內現存第36、37代臨濟宗祖師碑記向世人展示著平樂寺在佛教界的顯赫地位。
上世紀30年代,這裡成為紅四方面軍一部的臨時駐地。保藏紅軍糧草,掩護受傷紅軍戰士,平樂寺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特殊貢獻。
文革中,平樂寺殿堂被毀,僧人遭遣,土地收歸國有並划給當地村社管理。
1993年5月,為滿足信教群眾宗教生活的需要,經元壩區人民政府同意並報廣元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重新開放了這座寺院,並禮聘徹利法師任住持,承當重興平樂寺的重任。
此後十多年間,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徹利法師與僧俗兩眾弟子一道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廣結佛緣,增其舊制,新修殿堂,廣泛聯誼,重開佛事活動。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羅漢堂、幽冥十殿先後落成,鐘樓、鼓樓、居士樓、五觀堂東西分佈,七佛殿、三聖殿、藏經樓初具規模,從緬甸請回玉佛像20餘尊陸續升座,其中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消災延壽藥師佛三佛均高5米,重20餘噸,彌足珍貴,早已成為佛家弟子與廣大遊客心中的聖像。
天有不測風雲,2008年5月12日,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地震再次打亂了這片神聖的凈地,寺內建築物多處受損:鐘鼓樓屋檐垮塌,形成危樓;羅漢堂屋頂垮塌,塔身發生嚴重傾斜,泥塑羅漢多半被毀;七佛殿、三聖殿、藏經樓屋面脫落,屋頂垮塌;大雄寶殿立柱撕裂......偌大的寺院頓失往日風采。災后重建迫在眉睫。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本著安全、實用、莊嚴、美觀、節約與適度超前的原則,元壩區相關部門在廣泛徵求寺內外僧眾意見的基礎上,於2009年制定了《廣元平樂寺規劃及建築方案設計》。方案既注重“於史有據”,也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努力致力於寺院宗教文化與旅遊功能的完美結合,對整個寺院建築視其不同情況進行加固維修、拆除重建與新建擴建,並增設一批休閑、觀光景觀及配套設施。
2010年6月20日,在熱心企業的幫助下,重建工作正式展開,目前已完成大雄寶殿、七佛殿、三聖殿、藏經樓、五觀堂、居士樓的修復加固,川北首座露天觀音銅像已於2011年3月1日升座,觀音殿、天王殿、羅漢堂重建工程已接近尾聲,為滿足僧人與皈依弟子往生靈骨供奉需求的極樂塔主體工程一樓已完工,並開始福位裝修……主體工程將於2011年全面竣工。
屆時,一個風格統一、莊嚴肅穆、功能齊備的集觀音朝拜、佛事交流、心靈修行、旅遊觀光、往生佛葬於一體的平樂寺將全新呈現在信眾面前,必將成為廣元乃至川陝甘結合部永恆的佛教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