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鄉

福建三明市三元區轄鄉

中村鄉位於三明市東南部,距市區13.7千米。中村鄉總面積201.45平方公里,南北長達17.2公里,東西寬為11.7公里。

2017年,中村鄉行政區域面積19586公頃,常住人口14961人。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群峰公社,1959年更名中村公社,1984年為中村街道,1987年改鄉。1996年,面積197.5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轄中村、白水、南坑、回瑤、埔頭城、居陽、松陽、前村、張坑、米洋、筠竹、大焙坑、吉峰、杜水、蕉坑、坑源、頂太、草洋18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村鄉地處三明市東南部,東與大田縣廣平鎮沙縣的大洛鄉和湖源鄉毗鄰;西與本區的城東鄉、莘口鎮接壤;南與永安市槐南鄉交界;北至蓮花山麓,南北介於蓮花峰和普禪山之間。

地形地貌

境內群山起伏連綿,四周高山環抱,最高山蓮花峰海拔1502米,居三明市區群峰之首。鄉政府駐地海拔360.3米,各村平均海拔679米,600米以上的村有10個,是一個典型的高山鄉。

氣候

主要氣候特徵為春夏之交晴雨相間,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多霧,全年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9.5℃,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零下6℃。

水文

主要河流東牙溪,全長約20公里,其支流散布全鄉。

自然資源


中村鄉森林資源豐富,是三明市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76%,素有“綠色寶庫”之稱,這裡群山環翠,資源豐富,地貌多姿,河溪交錯,氣候溫和,林木蔥茂,四季常青。全鄉森林面積22萬畝,木材蓄積量100多萬立方米;毛竹林面積13.5萬畝,立竹量1000多萬根。盛產木材、毛竹、筍乾、柑桔等。全鄉可年產毛竹200多萬根,年產白筍乾100多萬斤,清水筍罐頭3500多噸。被譽為“玉蘭片”的閩筍,以其色澤金黃,肉質肥厚,清香細嫩而馳名中外。

行政區劃


轄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中村。
轄區詳情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
中村350403201201大焙坑村350403201210
埔頭城村350403201202蕉坑村350403201211
南坑村350403201203坑源村350403201212
居陽村350403201204頂太村350403201213
松陽村350403201205草洋村350403201214
前村350403201206筠竹村350403201215
張坑村350403201207杜水村350403201216
米洋村350403201208回瑤村350403201217
吉峰村350403201209白水村350403201218

人口民族


2000年常住人口13075人(五普)。
全鄉有18個村(崐場),75個自然村,111個村民小組。2001年11月總戶數3822戶,總人口13729人,其中農業人口3507戶13134人。

經濟


中村鄉人民團結奮進,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農業特色經濟發展形勢喜人。近年來,竹、果、菜、煙、菌、葯六大特色農業已形成規模,成為該鄉農業龍崐頭產業,全鄉有10個村建立反季節蔬菜基地,總面積達5000畝,品種20多個,年產值達900多萬元,規模較大的松陽村反季節蔬菜基地種植規模達1600多畝,被評為“三明市97年度先進個體私營企業”;全鄉建立了10多個毛竹豐產培育示範基地,總面積達3萬畝;98年6月中村鄉被評為全市10個毛竹豐產培育“十佳鄉”之一,吉峰村被評為全市30個毛竹豐產培育“十佳村”之一;全鄉有6個村種植中藥材,總面積達3500多畝,其中坑源村種植面積超過全鄉種植面積的40%,被市醫藥公司定為發展中藥材重點村之一;全鄉建立了三個食用菌種植基地,種植規模達150多萬袋,其中珍稀食用菌種植品種達20多個。
2001年預計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2356萬元,農村工業總產值2480萬元,農業總產值446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800元。
鄉村企業發展勢頭良好。通過實行減租薄賦,整體放活,龍頭激活等措施,吸引了一批外商前來投資辦廠,開發中村經濟,形成了水電、筍製品加工、冶金、橡塑製品、特種水產養殖等五大行業企業。目前,全鄉有鄉辦企業6個,村辦企業7個,私營企業4家,股份合作制企業5個,個體工商戶200多個。100萬元以上的企業6個,近年來,每年外引資金都在800萬元以上。

交通


212省道貫穿鄉境。距三元區政府駐地13公里。

社會


基礎設施

中村鄉中18個行政村全部開通公路,鄉村公路里程達103公里,省道102線貫穿境內回瑤、中村、米洋、筠竹等村,直通閩南“金三角”。程式控制電話光纜通達全鄉各村(場),移動通訊覆蓋全鄉各地。
電力方面,興建了35KV變電站一座,形成了連接大田、三明、回瑤三迴路供電網路,東牙溪流域興建電站9座,裝機容量達4000KV,通信方面,全鄉電話裝機2000多門,電話普及率達70%,集鎮本點還新建了移動通信網站,手機用戶逐年擴展;交通方面,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總里程達103公里;

科教文衛

各村均有文化活動中心或具有示範作用的宣教中心;科教文衛事業蓬勃發展。一是全鄉有中學1所、完小8所、初小9所、幼兒園2所、學前班15個,教職工169人(其中中學教師56人),在校生2111人(其中中學生837人)。中村中學獲區級“文明學校”稱號、中村中心小學和杜水小學獲省級農村示範小學、松陽小學獲區級示範小學、中村中心幼兒園獲市級農村示範幼兒園。全鄉中、小學於1997年順利通過了省級第二輪“兩基”跟蹤核查。二是各村的文化技崐術學校為提高全鄉人民的文化素質和佔領農村文化陣地發揮了積極作用,培養了一批立足農村,面向基層的農村實用能手,村民素質有較大提高。三是以創建衛生鄉鎮為契機,完善農村醫療衛生建設,擴建了中村集鎮中心衛生院,配備了20多名專職醫務人員,各行政村都建立了醫療室,村民小病可以得到就近醫治,全鄉嬰幼兒在校生保健面達100%。四是實施“百課培訓”農科教計劃,科教興農方興未艾。全鄉20多位村主幹參加了村鎮管理中專班和農廣校中專班學習,全鄉近一半以上的青年農民掌握了一至兩門農村實用技術,農業科學技術進一步普及。五是計生服務所的整體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建立了“十室一校”多功能計生服務體系,新婚夫婦受教育面達100%,育婦孕期檢查和生殖保健面進一步擴大,計生管理進一步規範。

旅遊


名勝古迹有蓮花峰、回瑤窯遺址等。
中村鄉地處三明市水資源保護區,境內山清水秀,是遊客觀光和避暑的理想之地。有蓮花峰、文筆峰、大眾山、五瓶酒誘人的景觀,南與普禪山對峙,東北與鑼鈸頂試比高的蓮花峰是觀看日出壯麗美景的好地方;有松陽八鷺塔、回瑤古窯址、筠竹石柱塔等名勝古迹,屹立在萬山之巔,十分雄偉壯觀的八鷺塔和迄今為止有歷史悠久,被列為三明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的回瑤古瓷窯遺址,是訪古懷舊的好地方;有當年紅、白軍相遇鏖戰三晝夜而得名的深坑嶺石梯亭,周圍涼爽、愜意,是夏季度假消暑的好場所;有俗稱為“仙人廟”的蓬仙岩天然石頂廟宇,是休閑旅遊的好去處;有開發旅遊前景的東牙溪水庫下游,環境優雅、清凈,是遊客夏季洗塵健身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