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罌粟殼的結果 展開

罌粟殼

植物罌粟的乾燥成熟果殼

罌粟殼,又名“御米殼”,俗稱“米殼”。為植物罌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乾燥成熟果殼。秋季將已割取漿汁后的成熟果實摘下,破開,除去種子及枝梗,乾燥。

呈橢圓形或瓶狀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狀,直徑1.5~125px,長3~175px。外表面黃白色、淺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澤,有縱向或橫向的割痕。頂端有 6~14條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的殘留柱頭;基部有短柄。體輕,質脆。內表面淡黃色,微有光澤。有縱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黃色,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點。氣微清香,味微苦。

簡介


● 正名:罌粟殼
● 英文名:Yingsuke
● 別稱:米殼、御米殼、粟殼、米囊皮、米罌皮、煙鬥鬥、鴉片煙果果

功效與作用


● 罌粟殼具有斂肺、澀腸、止痛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罌粟殼還具有鎮痛、鎮靜、鎮咳、止瀉等作用。
● 罌粟殼可以治療久咳、脘腹疼痛、久瀉、脫肛。

注意事項


● 對罌粟殼過敏者,禁止服用。
● 咳嗽、瀉痢初起邪實者,禁止使用罌粟殼。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在使用罌粟殼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老年人群使用罌粟殼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


● 罌粟殼可煎汁內服,或入丸散劑使用,要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3~6克。

溫馨提示

● 罌粟殼有毒,不宜長期使用,在使用時應嚴格控制劑量,避免過量使用。
● 煎煮、炮製、配伍可降低毒性。

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降低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罌粟殼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使用。

不良反應


● 罌粟殼有毒,毒性成分是嗎啡、可待因、罌粟鹼等多種生物鹼,主要表現為神經毒性。
● 過量或持續服用罌粟殼易成癮。
● 服用罌粟殼后,出現以下不良反應時,要立即停止服用,並及時到醫院就診治,必要時需要進行搶救,以免危及生命。
● ● 昏睡
● ● 大量出汗
● ● 面色蒼白
● ● 口唇紫紺
● ● 呼吸不規律
● ● 瞳孔縮小

如何選購


● 罌粟殼原產於南歐。緬甸、寮國、泰國北部、印度都有栽培。我國青海、四川、西藏、廣西、雲南、海南等地的有關藥物研究單位也有栽培。
● 罌粟殼及加工品具有如下特徵:
● ● 罌粟殼:為不規則的絲或塊狀,外表面比較平滑,為黃白色、淺棕色至淡紫色,部分有殘留柱頭。內表面為淡黃色,部分長有棕黃色的假隔膜。罌粟殼氣味清香,味道微微發苦。
● ● 蜜罌粟殼:形狀和罌粟殼絲一樣,表面為微黃色,有些許的黏性,味道甜並伴有淡淡的苦味。
● 放在乾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蛀。

提示

● 罌粟殼屬於特殊管理藥物,不可私自購買和使用。

中成藥


洋參保肺丸:有滋陰補肺、止嗽定喘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陰虛肺熱、口燥咽干、咳嗽痰喘、胸悶氣短、睡卧不安。
● 瀉痢固腸片:有調胃化濕、益氣固腸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脹腹痛、肢體疲乏、久痢脫肛等。
● 定喘止嗽丸:有潤肺、定喘、止嗽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陰虛肺熱、久嗽痰喘、咳痰稠黏、煩躁口渴、胸滿嘔逆、夜卧不安。
● 強力枇杷露:有養陰斂肺、鎮咳祛痰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支氣管炎及久咳勞嗽等。
止嗽化痰丸:有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痰熱阻肺、久嗽、痰喘氣逆、咯血、喘息不眠等。

功效


● 罌粟殼是罌粟科植物罌粟的乾燥成熟果殼,草果仁是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兩者功效不相同。
● ● 罌粟殼具有斂肺、淫腸、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久咳、脘腹疼痛、脫肛、久瀉等。
● ● 草果仁具有燥濕除寒、祛痰截瘧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腹痛痞滿、嘔吐、瘧疾、瀉痢等。

用藥誤區


● 誤區1:罌粟殼經煎煮、炮製、配伍后可降低毒性,所以可以持續使用
● ● 罌粟殼經煎煮、炮製、配伍后,雖然可以降低毒性,但長期服用仍會有成癮性,服用一定要遵循醫囑。
● 誤區2:罌粟殼可以在藥店購買
● ● 罌粟殼屬於國家特殊管理藥物,不可私自購買和使用。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使用中成藥治病必須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請將家裡儲存的藥品放置在兒童不能取到的安全之處。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的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主要成分


罌粟殼中含有嗎啡、可待因、罌粟鹼、蒂巴因、那可汀等生物鹼類物質。其中嗎啡、可待因和罌粟鹼這3種化合物在罌粟殼中含量較高,比較有代表性。下表中是這3種生物鹼的基本信息。
成分名稱化學名稱 分子式 性狀 
嗎啡17-甲基 - 3 - 羥基- 4,5-α- 環氧- 7,8 - 二脫氫嗎啡喃 -6α -醇C17H19NO3無色或白色結晶或粉末,難溶於水,易吸潮
可待因17 -甲基- 3 -甲氧基- 4,5α-環氧- 7,8 - 二去氫嗎啡喃- 6α -醇C18H21NO3
棒狀結晶,其磷酸鹽為白色細微的針狀結晶性粉末,無臭,
味苦,有風化性。
罌粟鹼6,7-二甲氧基 -1 - (3,4-二甲氧基苄基) -異喹啉C20H21NO4
其鹽酸鹽,為白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熔點為 146-148℃,幾乎
不溶於水,微溶於乙醇和乙醚,易溶於氯仿

禁用規定


國家於2009年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就有罌粟殼,並標註了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類別:火鍋、火鍋底料及小吃類,另外還有可能用於滷味製品,甚至是飲料中等。罌粟殼中的生物鹼雖然含量較少,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長期食用容易成癮。並且,長期食用含有罌粟殼的食物,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並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國家法律對罌粟殼的使用有明確規定,禁止非法供應、運輸、使用。但是仍然有些食品加工者置國家法律、法規及人民身體健康於不顧,在食品中摻入罌粟殼吸引回頭客。2009年3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知,針對個別餐飲消費經營者在火鍋中使用罌粟殼的違法行為,將嚴格依法查處。2011年,國家再次在《加強食品調味品和食品添加劑監管管理的緊急通知》中申明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要求,嚴厲打擊此類行為。刑法第三百五十二條【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未經滅活的罌粟等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檢測方法


● 檢測原理
罌粟殼經酸化水解后成為強弱不同的生物鹼鹽溶於水,在鹼性條件下溶於有機溶劑,摻入食品中的罌粟殼及其水浸物加熱酸化水解,濾除雜質,用有機溶劑提取除去脂溶性物質,再鹼化用有機溶劑提取濃縮,用不同方法定性定量測定。
罌粟殼樣品處理殘渣用鹽酸溶解,可與碘化鉍鉀生成橙紅色沉澱,與碘化汞鉀生成灰白色沉澱。罌粟殼乙醇提取液對波長283nm或波長286-288nm有最大吸收,樣品處理后可直接在紫外分光光度計上定性測定。張忠會等採用溴甲酚綠顯色,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罌粟殼中總生物鹼的含量。
● 薄層色譜法
該法靈敏準確,不需特殊設備,操作簡單,操作過程可大致分為樣品提取、點樣展開、顯色及結果觀察三步。
● 示波極譜法
根據罌粟殼中嗎啡亞硝基化后在鹼性條件下產生一吸附催化波原理而建立了示波極譜法。
● 氣相色譜法
氣象色譜法以裝有的50+50的OV-17和SE-30混合物的螺旋玻璃柱作固定相,以He氣作流動相,流速30mL/min,柱溫280℃,汽化室310℃,檢測器270℃,該法標準偏差為0.15-0.18%。
王越等以嗎啡為重點,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了火鍋底料中的罌粟殼殘留。
●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
王玫採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結合選擇離子檢測技術,對燉肉湯中的罌粟殼殘留進行檢測,結果罌粟殼中的罌粟鹼、嗎啡、可待因、那可因和蒂巴因等五種組分均被檢出。方法回收率大於70%,對嗎啡的檢出限為0.1ng 。
●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
張虹等採用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四極桿質譜法定量檢測摻罌粟殼食物中生物鹼的殘留。
對於這些罌粟殼的檢測方法來說,普通消費者是不便進行操作的,如果懷疑吃了添加了罌粟殼的食物,可以想想是不是對某一火鍋店或其他餐館的菜肴、燒烤等食物吃了還想吃,不吃就難受,如果是這樣的話,吃到添加罌粟殼的食物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可以減少去吃的次數,並且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因為水能加快有毒物質的排出,而蔬菜、水果中的纖維物質也可以降低對有毒物質的吸收。

違法示例


一些調料店公開售賣罌粟殼,網路上罌粟殼銷售市場也已經形成。為了掩人耳目,常使用“米殼”、“纓粟增香粉”、“櫻粟回味粉”、“櫻酥”等字樣。
1.據長江商報2010年11月8日報道,有燒烤老闆舉報,讓客人拔不動腿的“美味”,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原來是餐飲從業人員偷用罌粟殼拉生意,在調料場就能買到這些神秘“配方”,只要自稱賣燒烤,在武昌關山、大東門等調料市場,花50元買到5個罌粟殼。
2.據中國新聞網2013年4月7日報道,在南京大廠,有一家火鍋店的生意特別好,但是市民吃完后,尿樣毒品檢測立刻呈陽性,也就是說跟吸毒之後的狀態是一樣的。位於南京長虹路的長虹大市場一家調味品店的老闆表示,“一般火鍋調料都放罌粟殼的,不然肯定不好吃,沒有回頭客的,我看人家都放這個東西的。”而在隔壁的一家調味品店店老闆也給出了同樣的意見,“你做火鍋生意的話,裡面配點罌粟殼子合適,火鍋幾乎沒有不用的。”
3.據39健康網2011年3月22日報道,張先生在一家調料店買到一紙箱罌粟殼,張先生說,他開飯店五六年了,平時炒菜、炒麵時都會放些罌粟殼粉做的調味料。“查得嚴怕出事,現在調料店都不賣整個的罌粟殼,只會打成粉末當‘香料’賣。”其實罌粟殼既不是調味品也不是香料,屬於國家管製藥品。
4.據新華網2013年9月11日報道,因涉嫌在自製紅油中添加含罌粟鹼成分,武漢江岸區川霸王火鍋店被移送公安部門調查處理。
5.2014年9月9日陝西吳起縣就發生了一起案例,26歲的當地食客劉居有,疑食用了含有罌粟殼粉的擀麵皮,尿檢呈陽性,被當地警方處以行政拘留15日處罰。
6.2021年3月底至5月中旬,經調查發現,多個國內的主要中藥材集散地存在罌粟殼地下交易,多個藥材商稱他們長期以每斤500至700元不等的價格向從事滷味熟食、小吃早餐的攤販或門店供貨。
警方回應
2014年9月24日晚7時2分,延安警方官方回應了此事件。已經對相關問題進行核實,同時確認誤食毒品不以吸食毒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