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文伯書院
華東政法大學二級書院
華東政法大學文伯書院成立於2017年5月,是學校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創新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書院制教育改革成立的人才培養機構。文伯書院的成立,標誌著我校書院制教育改革計劃的正式實施和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全面啟動。書院制教育改革以“一切為了培養人”為基本教育理念,旨在通過全方位組織、全過程實施的博雅教育和養成教育,融合學生全面發展與專業教育兩大領域,實施大類培養、基礎培養、綜合培養、個性化培養等創新舉措,提升學生人文綜合素養,強化創新思維訓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與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有機銜接,協同推動學校高等教育事業發展。
魏文伯(1905年-1987年)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早年曾參加過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最高人民檢察署華東分署檢察長、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副部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華東政法學院成立,魏文伯同志兼任首任院長,在原聖約翰大學校址上開創新中國法學教育和法律人才培養事業。1979年後又擔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兼秘書長、司法部部長等職。魏文伯同志還是才華橫溢的知識分子,他早年就讀於武昌中華大學附屬中學,1929年考入北平郁文大學政治科。自幼酷好書法,其書法亦唐亦宋,多以歐、顏與米芾鑄合融化,出版有《魏文伯書法選》、《魏文伯詩抄》等。
從詞意而言,“文伯”指文章宗師,唐朝張說《齊黃門侍郎盧思道碑》:“吟詠情性,紀述事業,潤色王道,發揮聖門,天下之人謂之文伯”。用“文伯”命名書院,也寄予了學校對學生踵繼前賢、博學有為的厚望。
華東政法大學文伯書院
書院內根據法律、政管、商經、人文不同專業大類設置四大分院,分別以學校的校訓——篤行、致知、明德、崇法為名,以延續我校的辦學理念,體現鮮明的華政特色。2017年7月,“文伯·崇法書院”將率先招錄法學大類新生。
書院堅持“開門辦學、開放辦學、創新辦學”的基本思路,以人才培養改革實踐為主要內容,以實體化書院、通識課程體系、導師制和書院社區四大要素為特色,著力解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專業培養之間的平衡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成長的空間,形成良好的大學氛圍。
書院採取“1+0.5+X”即“1年書院新生學習+0.5年銜接專業學院學習+多形式、多時段的全程書院教育”的銜接教育方案和通識教育體系。作為實體教學機構,所有新生將在文伯書院接受為期一年的集中學習,為以後的專業學習和未來的職業生涯、人生選擇打下基礎。同時,基於分科教育與專業教育,從大二開始,根據專業要求和本人意願,學生進入專業學院開始專業學習。文伯書院將伴隨學生四年的大學生活,繼續提供通識教育、素質訓練、成長支持等服務,助力學生長遠發展。
高等教育,育人為本。培育英才,千年大計。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學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校“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國際知名、國內領先,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特色鮮明、創新發展,推動法治文明進步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書院制教育改革,必將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動力,也必將會優化法科特色、多科融合的育人環境,讓每一個華政學子受益終身,讓華政這顆“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閃耀出更奪目的光輝。
以通識課程為基礎,以養成教育為手段,以知識、素質與能力的綜合培養為核心,以君子人格培育為目標,建設書院、社區和專業學院共同支撐的教育空間。
•堅守高等教育之本,培養具有獨立人格、法治信仰、人文情懷和創新精神的專業精英與社會中堅。
•發展大學生自主成長、獨立思考和理性選擇的能力,激發大學生追求卓越的目標意願和以道自任的社會擔當。
•以素養、知識與能力三位一體教育體系,打造大學生成長的堅實基礎與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
•履行政法大學培養未來社會建設擔當者與法治文明推動者的重要使命。
院長
書記
李健,男,1975年7月生,安徽亳州人,199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6月參加工作,法學碩士,助理研究員。現任文伯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
副院長
王曉驪,女,文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文伯書院常務副院長,兼任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古典文學學會理事。
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