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

學院簡介

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由原武漢工程大學政治與法律學院和原經濟管理學院的商學科2009年合併而成。

師資力量


法商學院現有教師47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5名,博士17名。有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貼人員1名,省級優秀教師1名,校級教學名師1名,院級名師7名。有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金融研究所、經濟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等5個研究所;有法學①教研室、法學②教研室、國際貿易教研室、經濟學教研室、行政管理教研室等5個教研室;有法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工貿易法律問題研究中心等3個中心;有高等教育學碩士點,招收馬克思主義法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方向研究生;有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政管理、經濟學4個本科專業,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雙專業試驗班。

教研成果


法商學院以“厚德、明志、求真、拓新”為院訓,培養法學、經濟學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近幾年來,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軟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9項,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武漢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教育廳、省科技廳項目和其他項目100餘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主編教材、出版專著20餘部;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3項,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武漢市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1項;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省級以上學會優秀論文獎30多項。

學子風采


學院以“厚德、明志、求真、拓新”為院訓,培養法學類應用型高級人才。幾年來,針對法學專業、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特點,注重特色凝鍊與品牌的打造,學生工作取得累累碩果。
首屆畢業生政治素質高,業務素質強,考研、考公務員取得可喜成績
學院08年共有法學普通本科畢業生66名,其中黨員有43名,佔畢業生總數的65.16%;59名同學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達到89.4%,19名同學通過國家英語六級考試,通過率達到28.79%;65名同學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雙證率達到98.5%;10人考上研究生,佔畢業生總數的15.15%;李虎、董小華考取武漢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方強、李剛考取國家公務員。
舉辦“政法論壇”,實施“1+x”導師制,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成效顯著
學院每年舉辦“政法論壇”十餘次,邀請著名的專家、學者以及政府官員就學術前沿和熱點問題舉辦講座,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增長見識,拓寬視野,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在湖北省第六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院選送的兩篇學術論文脫穎而出,《當代我國高校債務的法律思考》獲得一等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環保問題的法制思考》獲得二等獎。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志願者服務活動,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學院大學生志願者協會本著立足校內兼顧社會的原則,開展文明乘車、法律援助等活動。培養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提高學生自身修養。院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被評為湖北省“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學院被評為學校“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法律援助中心被授予“洪山區大學生明星服務團隊”稱號。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院結合法學和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特點,舉辦“拓新杯”辯論賽、“求真杯”演講比賽、“飛躍杯”羽毛球賽、“弘文杯”籃球賽、“弘文杯”籃球賽、“超級新聲”卡拉OK比賽、“寢室文化節”等活動,豐富學生業餘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學校簡介


武漢工程大學創建於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學院,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隸屬湖北省。198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武漢化工學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隨著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學校划轉到湖北省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為主。同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價,並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2月,經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為武漢工程大學。

專業介紹


經濟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現代西方經濟學知識,具有寬厚的經濟學理論基礎、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好的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向相關領域擴展滲透能力及創新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會計學原理、國際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區域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管理學原理、公共經濟學。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經濟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文理兼收。

法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系統掌握法學知識,具有寬厚的法學理論基礎、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從事法律工作的應用型高級法學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環境資源法、金融法。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法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文理兼收。

行政管理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良好思想品質和政治素養,具備政治學、管理學、行政學、法學和經濟學等方面知識;具備現代政府管理、辦公室管理的技術和方法,外語達到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具備較好的辦公自動化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長;能從事黨政機關、非政府公共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人事與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也可以繼續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主要課程:行政管理學、公務員制度、公共政策分析、當代中國政府與行政、公共管理學、公共事業管理、電子政務、政治學原理、管理學原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西方經濟學、社會學原理、人力資源管理、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比較政治制度、公共關係學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管理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文理兼收。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和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慣例和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法規,具有寬厚的經濟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英語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能在工商企業、外貿公司、教學科研單位和政府機構從事國際貿易與金融業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統計學、國際貿易學、國際商法、計量經濟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電子商務、商務英語、國際結算。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經濟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文理兼收。

法商雙專業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和法學基本知識,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和法律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慣例及其操作方法和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法規,具有寬厚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英語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能在工商企業、外貿公司、公檢法機關、律師事務所、教學科研單位和政府機構從事涉法國際經貿業務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經濟數學、統計學、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英語與外貿函電、國際結算、商法、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知識產權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經濟法。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經濟學學士學位、法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文理兼收。

演藝經濟管理

本專業方向培養適應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文化市場需求的,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和鑒賞力,紮實的演藝經營管理專業知識,了解國內外文化藝術發展趨勢,具備現代管理、經濟和法律的基礎知識和大眾文化傳播基本能力,熟悉戲劇、影視、舞台等藝術形式的市場運作規律,能夠從事演藝團體、演藝經紀公司經營管理及文化市場運作的複合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行政管理學、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文化管理學、公文寫作、中外戲劇史、藝術創意與策劃、藝術行業會計、媒介經營與管理、舞台藝術作品賞析、管理秘書實務、文化經紀理論與實務。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管理學學士學位。本專業文理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