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蕪鄉

清流縣轄鄉

沙蕪鄉位於清流縣東南部,東臨永安市安砂鎮、羅坊鄉,南臨賴坊鎮,西接田源鄉,北與嵩口鎮余朋鄉交界,距縣城45公里,距連城機場47公里,距永寧高速嵩口互通口34公里。全鄉總面積135.93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36個村民小組,1371戶;鄉域耕地面積3812畝,林地面積16.4萬畝,水域面積2.2萬畝。境內有九龍湖風景名勝區省級和福建省古文化遺址省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蕪鄉常住人口為2295人。

歷史沿革


宋屬折桂鄉夢溪團。、清均屬夢溪里。民國34年稱夢溪鄉。1950年建沙蕪鄉,1958年稱躍進公社。1959年改稱沙蕪公社,管轄沙蕪、賴坊、余朋3個管理區。1962年清流寧化分縣后,賴坊、余朋劃出,單獨成立公社。1973年興建安砂水庫,沙蕪塘被淹沒,公社駐地遷往門珠甲。1984年稱沙蕪鄉。1990年,轄白塔、上坪、鐵石、新磯、洞口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余李線連城冠豸,雙連靈線三明,正在促成沙蕪至永安安砂公路建設,將是清流南面鄉鎮通往連城永安、三明等地的重要交通要道。
清流縣轄鄉。縣境南,北鄰嵩鎮、余朋鄉,田源鄉,南連永市羅坊鄉,毗永市砂鎮。(六普)。轄政村。鄉政府駐鐵石村,距縣城千米。峰筆架米,九龍洞米,嶺米。九龍溪流貫域。省境。古迹狐狸洞古化遺址。
沙蕪鄉
沙蕪鄉

自然資源


自然條件:全鄉土地面積135.93平方公里,屬以中,低山為主的丘陵山地。平均海拔高度250米,年平均氣溫18.60C,年降雨量1857.9mm,全年無霜期262天以上,氣候溫暖濕潤。主要植被有:常綠針林、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毛竹林、經濟林、灌從草坡。樹種以杉松為主,典型闊葉樹甜櫧苦櫧、閩奧栲、鉤栗、絲栗栲、青風櫟等。境內盛產杉、松、竹、油茶、果樹等經濟林木。主要特產有大蒜、西瓜、花生、筍乾、板栗、紅菇、香菇等。全鄉每年能提供8萬根毛竹、300噸筍乾、200噸小經竹、1500公斤紅菇。
境內資源豐富,庫區水面盛產魚、蝦,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當地所產大蒜、西瓜、花生、板栗、紅菇、香菇等農副產品久負盛名,地下礦產有煤、鐵、錳、螢石等10餘種。
轄區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礦產主要有鐵、錳、鉛、鋅、螢石、石灰石、石英沙、煤等金屬和非金屬礦十餘種,其中鐵和煤的儲量最多,鐵的儲量120餘萬噸,煤的儲量1400萬噸。
沙蕪鄉
沙蕪鄉

經濟


全鄉耕地面積3841畝,主要種植水稻、烤煙、花生、西瓜、油茶等,全鄉年產茶仔油4噸;畜牧業主要飼養生豬、牛、羊和家禽;水產業全鄉已開發河灣4500畝,大河面攔網養殖12000畝,水淹地池塘養殖360畝,魚苗基地100畝、高新養殖500畝,年水產品產量1600噸、實現產值1800萬元,年產魚乾150噸、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
沙蕪鄉擁有豐富的竹木加工產業。鄉域林地面積16.4萬畝,木材蓄積量56萬立方米,擁有毛竹基地2萬畝,小勁竹1.2萬畝。現有2家規模竹木加工企業,其中凱林竹業有限公司擁有年產5000噸毛竹生產能力,產品遠銷海外十幾個國家。
依託九龍湖的2.2萬畝水域資源優勢,上坪、洞口、新磯、鐵石等村養殖條件優越,全鄉高密度圍堰築塘養殖、標準化魚塘面積達7000畝,淡水魚產量達4600餘噸。九龍湖白刀入選第二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名單。
2006年全鄉完成農業產值4425萬元,鄉鎮企業產值72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0元,鄉財政收入118萬元。2006年計生工作位居全縣第三名。社會保持安定穩定,群眾對居住地的安全感、治安滿意率明顯提高,鄉和五個村都已通過平安建設驗收。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5%。深入開展“鄉會協作”,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群眾科技素質,2006年被評為市“村會協作”先進單位、縣科普工作示範鄉。沙蕪漁業協會於今年7月被省里評為百強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目前已發展會員109名,覆蓋全鄉5個行政村,輻射帶動全鄉500餘戶養殖戶,通過協會帶動和市場拓展,預計漁民此項人均純收入將比上年增加130元。
2017年,全鄉實現農民人均收入1.78萬元,農業產值1.73億元,規模工業產值3.3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35億元,呈現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農村經濟持續推進、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旅遊


有九龍湖、燕子洞群、九龍十八灘等自然風光和古人類化石遺址,伍家古墓等人文景觀。九龍湖風景名勝區距清流縣城58公里、連城縣城50公里、三明市區130公里,與永安桃源洞、石林及連城冠豸山等風景區相毗鄰,總面積75.4平方公里,核心景區18平方公里,於2004年11月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以溶洞群、峽谷、瀑布、島嶼、亞熱帶雨林和古文化為特色,集山、水、洞等自然景觀和古人類文化、客家文化石達開屯兵傳說、紅軍長征路、民居建築等各種文化景觀溶於一體,是省內唯一的喀斯特地貌與浩大湖水交相輝映的景區,有省內植被保護最好的原始生態林。湖畔九龍洞群內鐘乳石星羅棋布,形態各異,惟妙惟肖。
沙蕪鄉
沙蕪鄉

文化


宋屬折桂鄉夢溪團,明、清均屬溪夢裡。民國34年稱夢溪鄉。1958年稱躍進人民公社。1959年改稱沙蕪公社。1984年稱沙蕪鄉。1、歷史文化。據清流縣誌記載,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曾在此屯兵,至今在景區內留有古城牆、練兵場等遺跡。在景區內的新磯村有明代古墓葬—伍家祖墓,至今留有石人、石馬等遺跡。2、紅色文化。1930年1月,毛澤東率領紅四軍第二縱隊從連城姑田進駐沙蕪洞口村宿營,點燃了清流的革命烈火。3、鄉土文化。當地百姓留有許多有關景點民歌民謠、神話傳說。4、客家文化。當地客家人有許多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風、民居建築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蕪鄉常住人口為22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