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磊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陸磊徠,男,江蘇常州人,1970年11月生於江蘇武進,經濟學博士,研究員。

現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人物履歷


1989年9月至1994年7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本科生(其間:1989年10月至1990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陸軍學院軍政訓練)
1994年7月至1996年8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6年8月至2003年8月,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工作(其間:1999年1月至2000年7月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經濟學專業在職學習,獲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3年8月至2006年1月,任招商銀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總經理助理(其間:2001年8月至2004年4月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金融學專業在職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任廣東金融學院教師,金融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華南金融研究所所長,院長助理
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任廣東金融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代院長、黨委委員,代院長、黨委副書記
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任廣東金融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正廳局級)
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
2017年6月,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擔任職務


攝於2011年11月26日第一財經年會·金融峰會
攝於2011年11月26日第一財經年會·金融峰會
陸磊教授自1995年起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經濟金融處、研究局國際金融處和招商銀行研究部工作,先後任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人民幣資本帳戶可兌換專題小組成員、國務院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專題小組辦公室成員、人民銀行監管體制改革專題小組辦公室成員,曾在英格蘭銀行中央銀行研究中心、澳大利亞財政部財政政策司進修、工作,並獲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學者。陸磊教授現為華泰聯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同時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經濟學原理課程,深受廣大同學歡迎。榮獲2011年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青年經濟學家,現任廈門大學EMBA名譽講師,主要講授《宏觀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

獲得榮譽


陸磊
陸磊
2000-2005年間,陸磊教授在《經濟研究》發表5篇論文,其中三篇作為年度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文獻分別入選天則所主編的《中國經濟學-2000》和《中國經濟學—2003》;在《金融研究》和《經濟學動態》發表12篇論文。期間,陸磊主持並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福特基金課題研究,其主持的《中國金融腐敗的經濟學分析》研究項目獲第十一屆(2004-2005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其他論文和研究成果獲第六屆中國金融學會全國優秀金融論文二、三等獎、中國人民銀行優秀研究成果獎、中國青年金融論壇一、二等獎等。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集中於貨幣經濟學、轉型金融學、腐敗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與公共政策、開放經濟背景下的資本流動和均衡匯率、中央銀行制度、農村金融改革與金融深化、銀行微觀經濟學和金融監管理論。

出版著作


1、《中國金融腐敗的經濟學分析:體制、行為與機制分析》(博士論文),中信出版社
2、《通向貨幣經濟學的新範式》(斯蒂格利茨和格林沃德)(譯文),中信出版社。
陸磊
陸磊
3、《非博弈均衡、央行的微觀獨立性與最優金融穩定政策》,《經濟研究》,第8期。
4、《金融腐敗的微觀經濟效應:一般均衡與金融業不良資產問題》,《金融研究》,第2期。
5、《金融創新、風險分擔與監管:中國轉軌時期保險資金運用的系統性風險及其管理》,《金融研究》,第6期。
6、《匯率體制改革的宏觀與微觀經濟效應》,《南方金融》,第8期。
7、《金融生態與信貸關係》,《南方金融》,第7期。
8、《改革優先還是穩定優先:金融公共政策抉擇》,《南方金融》,第6期。
9、《非對稱貨幣政策假說:中國貨幣理論面臨的革命》,《南方金融》,第5期。
10、《“漢米爾頓-傑弗遜爭論”與當前的貨幣政策規則》,《南方金融》,第4期。
11、《論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時機》,《南方金融》,第3期。
12、《從金融支持到市場化資源配置》,《南方金融》,第2期。
13、《花錢買機制的制度經濟學思考》,《南方金融》,第1期。
14、《國有銀行改革共性與個性:一行一策式改革的可行性研究》,《武漢金融》,第5期。
2004年
徠1、《中央-地方-銀行-公眾博弈: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的基本邏輯》,《經濟研究》,第10期。
2、《微觀決策與經濟體制:房地產泡沫下的居民-金融部門破產》,《金融研究》,第9期。
3、《從總量調控到結構優化:貨幣政策在探索中創新》,《南方金融》,第4期。
4、《制度變遷、宏觀金融風險與貨幣政策選擇的邏輯》,《南方金融》,第5期。
5、《蒙代爾三角:一個假設還是真實的威脅》,《南方金融》,第6期。
6、《銀行業壟斷與競爭的價值判斷》,《南方金融》,第7期。
7、《多元博弈與國有銀行改革的基本邏輯》,《南方金融》,第8期。
8、《利率調控、資金脫媒與貨幣政策目標》,《南方金融》,第9期。
9、《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升值泡沫》,《南方金融》,第12期。
2003年
1、《改革進程中的金融腐敗:非規範融資行為的交易特徵和體制動因》,《經濟研究》,第6期,轉載於《新華文摘》第10期,入選《中國經濟學—2003》。
2、《資源配置和產出效應:金融腐敗的宏觀經濟成本》,《經濟研究》,第11期,入選《中國經濟學—2003》。
《以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重塑三層次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研究》,第6期。
3、《利益共同體的脅迫與共謀行為:論金融監管腐敗的一般特徵與部門特徵》,《金融研究》,第7期(轉載於《改革內參》2003年第30期)。
4、《中國金融腐敗指數:方法論與設計》,《金融研究》,第8期(轉載於《改革內參》2003年第31期)。
5、《治理結構、預期收入與體制轉軌:金融反腐敗機制設計的微觀與宏觀戰略》,《金融研究》,第9期(轉載於《改革內參》2003年第32期)。
6、《中國金融腐敗:從定性到定量》,《比較》,2003年第8輯。
7、《宏觀經濟學與貨幣經濟學——清瀧信宏的學術思想評述》,《比較》,第6輯。
8、《試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模式及發展前景》,《國有資產管理》,第3期。
2002年
1、《論合作金融的混合治理結構》,《金融研究》,第7期。
2、《中國金融轉軌中的宏觀貨幣控制》,《經濟學動態》,第7期。
3、《積極應對入世挑戰審慎改革外匯體制》,《求是雜誌內部文稿》,第3期。
4、《合作制還是商業化:信用合作社資本結構創新的實證分析》(Benoît Tremblay和Daniel Côté),譯文,《金融研究》,第1期。
2000-2001年
1、《信息結構、利益集團與公共政策:當前金融監管制度選擇中的理論問題》,《經濟研究》,2000年第12期(入選《中國經濟學—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
2、《不完全合同與道德風險:90年代金融改革的回顧與反思》,《金融研究》2001年第2期(2002-2003年度中國金融學會第六屆全國金融論文二等獎)。
3、《市場結構和價格管制:對中國利率市場化的評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2002-2003年度中國金融學會第六屆全國金融論文三等獎)。
4、《貨幣政策機制選擇及其宏觀經濟後果》,《金融研究》2000年第10期。
5、《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東亞視角》,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11月(同時見《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改革》(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年)。
6、《惡性競爭中的數量和定價行為:中國商業銀行行為研究》,《廣西金融研究》,2001年第9期。
7、《金融與增長:動蕩條件下的政策選擇》,世界銀行政策報告,譯文,2001年,經濟科學出版社。
8、《中國應從亞洲金融危機中吸取的教訓》(余永定英文論文),譯文,《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9、《世界經濟回顧與展望》,《金融參考》,2001年第1期。
10、《2000年世界經濟金融回顧》、《2001年世界經濟金融展望》,《金融時報》2001年1月2-3日。
此外,在《財經》、《光明日報》、《證券時報》、《經濟觀察報》、《南方周末》、《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等期刊發表100餘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