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大學二級學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成立於1985年,是1952年我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後北京大學設立的第一個學院,其前身是1912年嚴復先生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之後創建的經濟學門(系),更早則可以追溯至1902年京師大學堂設立的商學科。北大經濟學院是中國高等院校中建立最早的專門的經濟系科。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現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保險學、財政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6個本科專業,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世界經濟、金融學、財政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等9個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及金融碩士、保險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等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還有一個國內最早設立的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和十四個研究機構。

現任院長:董志勇;現任黨委書記:崔建華

歷史沿革


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時,設有經濟學課程。
1902年,在預備科所轄之政科內設立商學科,
1909年,正式設商科,為分科大學之一科。
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國立北京大學,始建經濟學門(系)。 
1919年,經濟學門改為經濟學系。 
1985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建立,下設經濟學、世界經濟、經濟管理三個系。 
1993年,成立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1998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 
2014年,學院開始進行研究生招生結構的優化調整,將學術型人才培養定位於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於招收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再單獨招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2019年9月,成立經濟史學系。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6個系,開始6個本科專業。
院系概況本科專業
經濟學系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學
金融學系金融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保險學
財政學系財政學
環境、資源與產業經濟學系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學科建設

博士后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 
學位點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9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4個。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財政學(含稅收學)、金融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財政學(含稅收學)、金融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金融、保險、稅務、國際商務 
重點學科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2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
國家重點學科:理論經濟學
北京市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 

師資隊伍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全職教師、兼職教授、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共200餘人;有多名教師入選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董志勇、黃桂田、楊汝岱、劉怡、張博北京市教學名師:平新喬
北京市優秀教師:平新喬、胡堅 -

教學建設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是教育部確定的“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和“全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規劃教材、國家級精品課程、北京市特色專業、北京市精品課程、北京市精品教材等質量工程項目多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保險學 
國家級規劃教材:《保險學(第四版)》
國家級精品課程:《保險學原理》《財政學》 
北京市特色專業:保險學 
北京市精品課程:《保險學原理》
北京市精品教材:《保險學(第四版)》 
註:項目名單不全。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科研機構19個。 
科研機構:經濟研究所、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信用研究中心、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中國都市經濟研究中心、產業與文化研究所、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經濟史研究所、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精算髮展研究中心、國家資源經濟研究中心、量化歷史研究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承擔著大量的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省部委和中國國內外機構委託的研究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人力資本的代際傳導機制及其對社會流動性的影響:基於理論與實證的研究》《財經素養與個體教育選擇——基於認知偏差和財經行為的機制與干預政策研究》《人力資本的代際傳遞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研究》《我國職業年金精算定價模型及風險管理策略:一種附加收益保障的新思路》《居民醫療費用預測與醫療保險支付體系改革》《企業生產率波動率,特質回報波動率與橫截面股票回報的關聯機制研究》《網路借貸市場風險與投資者行為研究》《政策激勵背景下專利質押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與創新的影響研究》《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家庭福利效應研究》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項目:《外債風險管理》 
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科學優秀成果獎:《論社會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支撐與促進》(二等獎) 
註:項目名單不全。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經濟科學》是由北京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的國家級理論刊物,編輯部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主要包括經濟學、經濟管理、國際經濟、經濟思想史、經濟學說史、西方經濟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等內容。 
© 2021Baidu-GS(2019)5218號-甲測資字1100930-京ICP證030173號-Data©長地萬方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院訓
經世濟民 
使命
培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國家棟樑。 

領導團隊


歷任領導

職務姓名任期
京師大學堂商科監督權量1910年3月-1912年8月
北京大學商科學長金紹城1912年8月-1913年2月
北京大學法商科學長余棨昌1913年2月-1914年1月
北京大學法科學長林行規1914年1月-1914年11月
北京大學法科兼商科學長王建祖1914年11月-1919年9月
北京大學法科經濟學系主任馬寅初1919年9月-1921年8月
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顧孟余1921年9月-1926年3月
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余文燦1926年4月-1927年4月
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朱錫齡1927年5月-1929年3月
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徐寶璜1929年3月-1930年6月
北京大學經濟系代理主任何基鴻1930年6月-1930年10月
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秦瓚1930年10月-1931年9月
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趙迺摶1931年9月-1949年7月
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系主任陳岱孫1938年-1945年
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樊弘1949年-1952年
北京大學經濟系代理主任陳振漢1952年-1954年
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陳岱孫1954年-1983年
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胡代光1984年-1985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胡代光1985年-1988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石世奇1988年-1993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晏智傑1993年-2002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2002年-2010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2010年-2018年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院長董志勇
黨委書記崔建華
副院長張輝、張亞光
黨委副書記宋芳秀、王宜然

組織機構


教學單位
經濟學系主任:張輝
副主任:方敏、杜麗群、張亞光
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王躍生
副主任:陳儀、陶濤
金融學系主任:宋敏
副主任:王一鳴、李連發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
副主任:朱南軍、劉新立
財政學系主任:劉怡
副主任:錢立、袁誠
資源、環境與產業經濟學系主任:張鵬飛
副主任:李虹、張博(代)
組織機構參考資料來源 
研究所(中心)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
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市場經濟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
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中國都市經濟研究基地
北京大學產業與文化研究所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精算髮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社會經濟史研究所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家資源經濟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量化歷史研究所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籌)
北京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博士后流動站
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 
編輯部
《經濟科學》編輯部 
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經濟分館 
黨團與行政機構
黨委辦公室
行政辦公室
科研辦公室
人事辦公室
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
財務辦公室
學工辦公室
團委辦公室
樓務辦公室
本科生教務辦公室
研究生教務辦公室
高級管理教育(EDP)中心
校友與發展辦公室 

知名校友


經濟學院百餘年的歷史中,數代學者為中國經濟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湧現出很多在學界享有崇高聲譽、學養深厚,影響深遠的大師級人物,可謂“大師如林,貢獻卓著”。如李大釗馬寅初趙乃摶陳岱孫樊弘陳振漢熊正文杜度、趙靖、李克強、李源潮、陸昊林毅夫等。

院長致辭


北大百廿之際,受此重託,既肩負千斤,也生髮動力。經濟學院的發展與前行牽繞著無數人的心緒。此刻,我們共同佇立在新時代的新起點,再踏新征程。
北京大學的經濟學科自創設之始,就被賦予濃墨重彩的經邦濟世情懷。早在京師同文館的課程體系中,西方經濟學便被譯作“富國策”,呈現出與Economics初始詞義截然不同的精神指向。對經濟現象的縝密分析和“經世濟民”的士人傳統相結合,構成了北大經院人百餘年來弦歌不絕的學術風氣,中國經濟學科的發展自此便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李大釗先生任北大經濟系教授時,發出了“中國實業之振興,必在社會主義之實行”的偉大預言。作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傳播基地和西方經濟學教育陣地,這裡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理論的策源地。近現代以來,幾乎每一次關係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重大走向的學術、政策討論,都飽含經院人的智慧貢獻。“世界上沒有一所大學,像北京大學這樣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得如此緊密;同樣,世界上大學的經濟學院,也少有像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這樣與國家經濟學科的發展密切相關。”誠如斯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經濟學院始終將培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國家棟樑作為首要使命。人才培養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而北大經院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檢驗。一代代經院人嘔心瀝血,孜孜以求,薪火相傳。
自京師大學堂百餘年來,新中國近七十年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無數優秀學子來到這裡深造,走出校門以後成為國民棟樑:在世界頂級大學的講台上,在國家治理決策的中樞里,在享譽海內外的企業中,在中國廣袤的農村裡,都活躍著經院優秀校友的身影。藉此機會,我也要真誠地感謝全球各地校友們對母院的關心與支持!
“學問中外,於斯為盛”。北京大學的偉大,根源在於學術。經濟學院的學術始終是“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經濟學院既有底蘊深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等傳統優勢學科,也有適應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多學科門類。“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學科設置和發展固然需要考慮就業市場的需求,然而真正的學術又應當是超脫的、孤獨的,是需要一代代學人敬畏、堅守與涵育的。無論是一所大學還是一個學院,如果缺乏沉潛的靜氣、堅守的勇氣、包容的底氣和創新的銳氣,就永遠無法做出世界頂尖的學問,不會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學院。
當歷史進程走到今天,人類正面對著前所未有的、紛繁複雜的經濟社會現實,全人類的文明都在加速交融和共享,經濟學的各個流派和理論都互有短長,但任何一個都無法解釋全部的現實真相。這些都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守正創新”的重要性,故而經院既要繼承傳統,又要倡導新的學術,中外結合、古今貫通、剛柔相濟,以嶄新的學術力量,創新的學術架構,全新的學術高度,去回應和叩問新時代提出的新命題,去書寫和講述中國的新故事。
“巍巍上庠,皇皇菁苑;濟濟多士,拳拳之心。”我們有幸成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也不應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在北京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北大經院人將繼續挺立潮頭,承擔責任,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董志勇 
西南分院
2017年6月21日,九龍坡區人民政府與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舉行簽約儀式,共同宣布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南分院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重慶市九龍坡區。2017年9月,學院將迎來首批金融學專業在職研究生。 
這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異地建設的第一個分院,也是西南地區(雲貴川渝)唯一授權分院,在重慶高新區西區選址建設,建設用地面積約186畝,建設期為2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南分院屬於北大經濟學院的分支機構,分院的招生、教學、學位等均納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統一管理。西南分院將開設金融學專業(金融市場方向與“一帶一路”方向)在職研究生課程教育,承接北大經濟學院西南地區實用型人才培訓職能。 
作為先期教育教學用房,擬選址楊家坪中學彩雲湖校區,並計劃在9月開學。 
2017年10月28日上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南分院開學典禮在重慶舉行。首批入學的學生將進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南分院金融學高級專門人才研修班學習。 
華南分院
11月25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華南分院落戶廣州簽約儀式暨“新思想引領新實踐逐夢粵港澳大灣區”研討會在廣州從化溫泉財富小鎮舉行。
依據北京大學綜合改革的有關精神,北大經濟學院緊密圍繞紮根中國大地創建世界雙一流學院的根本目標,按照“構建開放式協同創新平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擴展以國家需求為導向的新發展模式,促進產學研轉化”等相關要求,合理配置學科資源,深入實踐服務學校和國家發展戰略。設立華南分院,不僅符合北大綜合改革的有關精神,也與北大建設“偉大的大學”的目標高度契合,是院系進行改革與創新的重要舉措之一。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華南分院的設立是院地合作、學術科研機構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又一新的探索。分院將從要素聚集、人才支撐、創新輻射、學術引領等維度有機融入大灣區發展戰略,釋放灣區經濟產業創新、制度創新、協同創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