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馬場鎮的結果 展開

馬場鎮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轄鎮

馬場鎮為一地名,在我國貴州省(3個)以及遼寧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馬場鎮,隸屬於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地處平壩區東部,東接花溪區,南連長順縣,西鄰高峰鎮,北靠清鎮市,行政區域面積193.54平方千米。

馬場鎮始建於元代;1992年2月,改馬場鎮。截至2018年末,馬場鎮戶籍人口為53497人。截至2020年6月,馬場鎮轄11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馬場村。

2011年,馬場鎮財政收入0.1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5%。2018年,馬場鎮有工業企業110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8個。

歷史沿革


馬場鎮始建於元代。
明代時期,屬平壩衛。
清代時期,屬安平縣
民國時期,屬平壩縣
1958年,為馬場公社。
1959年,為馬場管理區。
1992年2月,改馬場鎮。
馬場鎮實景
馬場鎮實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場鎮地處平壩區東部,東接花溪區,南連長順縣,西鄰高峰鎮,北靠清鎮市,行政區域面積193.54平方千米。該鎮地理位置獨,東與本縣龍場鄉為鄰,西與六枝特區龍場鄉、新華鄉交界,南與本縣化處鎮毗鄰,北與本縣雞場坡鄉、織金縣白泥鄉接壤,處於三縣(區)六鄉(鎮)結合部。

地理概況

馬場鎮位於普定縣西部,距縣城31公里,總面積92.32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5個村民組,總戶數9880戶,總人口39678人,耕地面積23260畝,人均耕地面積0.57畝。

地形地貌

馬場鎮境內大部為丘陵,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部及東南部較為平坦,喀斯特地貌突出。最高點位於挖煤大坡,海拔1536米;最低點位於紅楓湖入口,海拔1240米。
馬場鎮實景
馬場鎮實景

氣候

馬場鎮年平均氣溫14.1℃,年均降水量1298毫米。年總積溫5102.4℃,無霜期年平均275天,年日照時數1222.1—1288.5小時。

水文

馬場鎮主要河流馬場河自南向北流入紅楓湖,境內河道長6.54千米。

自然災害

馬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水災、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2011年末陰雨低溫天氣的影響,造成2萬畝油菜和0.4萬畝的小麥受災。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馬場鎮有耕地面積4.01萬畝,其中水田2.01萬畝,旱地2萬畝。
馬場鎮實景
馬場鎮實景

自然環境

馬場鎮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南北群山綿亘,中間丘陵起伏,壩子錯落其間,三岔河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形成20公里長的亞熱帶低河谷地帶,水光山色,交相輝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可供大射電望遠鏡選址的窪地尚家沖。馬場奇石、水磨麵條、楊梅等聞名遐邇。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馬場鎮轄1個社區、28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馬場鎮轄11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馬場村。
馬場鎮轄區詳情
馬場社區凱掌社區沙壩社區凱灑村新村四村新寨村
黎陽社區第四社區甘河社區馬場村馬鞍村加禾村楓林村
黎陽社區第五社區佳林社區三台村松林村馬路村林卡村
平寨社區龍山社區劉家村洋塘村普貢村平陽村
川心社區場邊社區濫壩村栗木村新院村魚雅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馬場鎮總人口48379人。另有流動人口4971人。總人口中,男性25019人,佔51.71%;女性23360人,佔48.29%;14歲以下7620人,佔15.8%;15—64歲35766人,佔73.9%;65歲以上4993人,佔10.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309人,佔58.5%;苗族13009人,佔26.89%;布依族5641人,佔11.67%。2011年,人口出生率12.52‰,人口死亡率4.36‰,人口自然增長率8.1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4人。
截至2018年末,馬場鎮戶籍人口為53497人。

經濟


綜述

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在歷屆鎮黨委、政府的努力下,39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通郵通路通電。鎮內農業資源開發潛力大,大墳壩、雲盤、下關、三岔、下坪等村適宜優質水稻種植,利用2008年實施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歷史性機遇,是發展訂單農業和觀光農業的最佳區域。梅子關、馬路關、杜家、落龍、田壩、爛壩等“兩山區”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退耕還林工程為突破口,堅持科技興農,楊梅、板栗、花椒、葡萄、茶葉等經果林種植初具規模。初步在波那、毛栗建起了山株茰、黃柏中藥材種植基地。
2004年以來,鎮黨委、鎮政府把小城鎮建設作為強鎮富民、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大舉措,多方籌集資金,滾動投入,形成了一河兩岸三區的小城鎮建設發展框架。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引進資金開發煤炭資源,年產30萬噸的大坡、星紅煤礦已投入生產,投資500萬元的黨固磚廠即將生產,投資3.9億的肖家灣煤礦落戶馬場。

第一產業

2011年,馬場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35億元。
馬場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馬場鎮生產糧食1.26萬噸,其中水稻7000噸,玉米28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71萬畝,產量4300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大蔥、黃瓜等,其中大白菜0.43萬噸,大蔥200噸,黃瓜400噸。
馬場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馬場鎮生豬飼養量4.60萬頭,年末存欄1.76萬頭;家禽年飼養量24.40萬羽。

第二產業

馬場鎮形成以煤炭、製造、機械加工、塑料板材、建築材料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馬場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2011年,工業企業38家,職工80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90萬元,比上年增長4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第三產業

金融業
2011年末,馬場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88.84%;各項貸款餘額0.58億元,比上年增長79%。

文化


地名由來

馬場鎮因每逢農曆馬日趕場,故名“曾周馬場”,簡稱馬場。
文化底蘊深厚,從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至元代順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的700多年間,馬場就是當時的縣治、州治所在地。農業資源開發潛力大,被列為優質稻米等農業商品生產示範基地。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堅持科技興農、林果富民,初步建起了楊梅、板栗、花椒、葡萄、茶葉、銀杏等經濟林(藥材)基地。

交通


馬場鎮境內有102省道經過。436縣道從東到西,直達六枝特區政府所在地平寨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馬場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1589人,專任教師41人;小學23所,在校生4035人,專任教師20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089人,專任教師12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9%,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77.7萬元,比上年增長37%。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42%,比上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馬場鎮有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文化專業戶2個;村圖書室28個,藏書3萬多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30人。2011年末,馬場鎮有有線電視用戶0.16萬戶。
2011年末,馬場鎮有體育場地19處。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4.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馬場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7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6個。專業衛生人員43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衛生院完成診療8822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馬場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6戶,人數399人,支出106.09萬元,月人均22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84戶,人數4555人,支出326萬元,月人均59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2人。敬老院1家,床位6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萬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馬場鎮有郵政分局1個。電信服務網點5個,已安裝固定電話8000多門。

基礎設施

供電
2011年末,馬場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位於馬場鎮平寨村境內。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馬場鎮綠化面積34.2公頃。

旅遊


風景名勝

高峰山
馬場鎮高峰山,因萬華禪院坐落於此,被譽為西南地區的佛教聖地。高峰山原名谷隴山,山為環形,四壁若城,綿延兩三千米。
萬華禪院
萬華禪院位於貴州省平壩區境內的高峰山上。萬華禪寺始建於明初洪武年間,是貴州佛教文化的發源地,民國時期西南佛學院曾設於此。禪寺坐落在大山環抱的一塊坡地上,建築格局為寺門、牌坊大殿、二殿天井、大雄寶殿和後殿。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沙氏軍事古城牆遺址
原國際大射電天文望遠鏡選址——尚家沖窪地
古文獻專家袁愈嫈先生故居、雲盤袁氏古建築群
雲盤袁氏古建築群之蘇式建築
馬場龍潭摩崖石刻
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渡功亭
雲盤袁氏古建築群之讀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