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字埡鎮

張家界市永定區轄鎮

張家界市永定區轄鎮。1949年屬西教鄉,後分屬中心、禹溪、興隆、橋頭、羅水5個公社,1984年改為5個鄉,1995年撤併5鄉建為教字埡鎮。位於區境西部,距市城區32公里,面積258平方公里,人口4.6萬。

教字埡鎮位於永定區西北部,東鄰沙堤鄉、尹家溪鎮,南接茅溪水庫、羅水鄉,西抵橋頭鄉,北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武陵源區中湖鄉,距市區32公里。

地理環境


教字埡鎮位於永定區西北部,東鄰尹家溪鎮通市區,南接茅溪水庫、羅水鄉,西抵橋頭鄉通桑植縣,北靠武陵源區中湖鄉、楊家界景區,張桑線、教中線、教溫線交匯於此,區位優勢非常明顯,素有張家界西線旅遊中轉站和旅遊接待副中心之稱。轄區總面積136.1平方公里,稻田面積17531畝,旱地面積23264畝,林地面積12.6萬畝。

行政區劃


轄2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個聯組。
區劃詳細
轄5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鎮政府駐教字埡。
居委會大橋居委會
村委會勢虎崗青雲禹溪牛角洞童家峪十八山軍家埡三龍泉峪香爐山涼水井新路栗山峪柑子坡竹園坪七家坪中坪興隆柏楊熊家崗甘溪峪廣溪峪黃關塔陳木崗宋柳高豐熊家橋頭雙崗,梅家坪長嶺崗梅子溪向家坪丫角山芭蕉大明羅水官莊中南馬鞍山丁家峪羅家崗張家塔唐家灣伍家峪李家峪南家峪粟家台龍鳳白竹雲朝

人口民族


總人口28779人,境內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漢族等5個民族。

經濟


教字埡鎮物產豐富,糧、油、干水果、薴麻等種植業是其經濟主體,柑桔、板栗、柰李金秋梨、雞、鴨、羊、牛等飲譽八方。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0354.19萬元,工業總產值4557萬元,佔44%,農業總產值5797.19萬元,佔55%。農民人均純收入1732元。
全鎮共有干水果基地17個,其中柑橘基地10個,板栗基地2個,柰李基地3個,金秋梨基地3個,臍橙基地2個,蘋果基地1個。養殖業較發達。2002年,全鎮生豬、山羊、肉雞等生產大戶140戶。鄉鎮企業發展迅猛。全鎮有水果場、林場、植物油加工廠、變電站、建築公司、水泥預製板廠、頁岩磚廠、礦廠、岩石場等一批鎮辦企業,2002年總產值達6050萬元。全鎮通迅設備先進,電話總量達1250部,1997年開通國際、國內長途直撥光纖程式控制電話。2001年初,中國聯通在此建立網站。有線電視覆蓋24個村,佔全鎮的92%。交通便利,省道S228線縱貫全境,教天公路(教字埡至天子山)教溫公路(教字埡至溫塘)交匯於教字埡集鎮。每年從教字埡鎮取道去天子山、九天洞景區的遊客達10萬人次以上。經過1988年規劃的教字埡小城鎮已初具規模,是永定區西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也是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城鎮人口達4378人,現有8000平方米農貿市場,布匹、成衣、日雜等攤位2100多個,年成交額近億元。2002年5月,教字埡鎮黨委政府本著高起點、高標準的指導思想,委託湖南城市學院對教字埡鎮進行再次總體規劃和修編,並新修水泥街道兩條長1300米。2003年,新的小城鎮建設開始啟動。

主要產業

鄉鎮企業有農機、加工、發電等廠。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兼產油菜、薯類。

交通


1835省道貫穿全境。省道S228線橫貫全境。1835省道貫穿全境。

代表人物


永定區教字埡鎮栗山峪村,一位面龐黝黑,臉上還淌著油汗的年輕人站在了記者面前。笑意盈盈的臉上,透著一絲靦腆,我還不敢相信這個大男孩竟是能夠帶領全村人民建設新農村、成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的“領頭雁”。
劉東海,是栗山峪村的黨支部書記。問及他如何帶領村民發展致富和建設新農村給村裡帶來了哪些變化,劉東海竟顯得有些木訥。除了“既然村裡要我出來挑頭,我就挑起來”這句話,不善言辭的劉東海似乎找不出更多的話語。
“既然村裡要我出來挑頭,我就挑起來”
“永定有個栗山峪,說山不是山,說峪不是峪,房子全是茅草屋,車子進村卡輪子,電燈好比螢火蟲,電話機子沒影子,晴上三天水斷流,種瓜不得瓜,種穀不得谷,鈔票沾滿汗珠子。”這是流傳在教字埡一帶的順口溜。前些年,栗山峪峪村還是窮得叮噹響的貧困山村,農民靠傳統的刀耕火種維持生計,人均年純收入在600元左右徘徊。
劉東海是在村民千呼萬喚中出任村官的。
劉東海是土生土長的栗山峪村人。1996年,20歲的他應徵入伍,在部隊擔任班長、代理排長等職,先後入黨、立功。2003年,在部隊服役8年的劉東海回到了村裡,在教字埡鎮跟著朋友做了一年的木材生意,賺了一點錢之後,買了一輛桑塔納跑起了運輸,一年收入較為可觀。2005年,栗山峪村面臨換屆選舉,因為年輕、腦瓜子活,劉東海被村民們推選為村支書的候選人,劉東海以“當村官收入會減少,擔心養家糊口會成問題”為由推辭了。當年正式選舉時,村民們再次推選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在鎮黨委和政府的幫助下,幾經思量的劉東海開始覺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眾人期盼中,不到30歲的劉東海走馬上任了。
劉東海說,如果不是大家那麼擁護,他也沒有那麼大決心擔任這個村官。
“抓心”是劉東海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他要把老百姓的“心”收回來。而要“收心”,就必須為群眾辦幾件實事。
在外8年,回到村裡的劉東海感覺村裡的變化不及外面的大。於是,修路、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成為村支兩委“收心”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