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

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

陳淳,男,1948年5月生,漢族,浙江奉化人。任復旦大學文博系副教授。

人物經歷


1978-1982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生,導師賈蘭坡院士,獲碩士學位。
1982-1986 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講師。
1986-1992 加拿大麥基爾(McGill)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1992-1996 加拿大多倫多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員。
1997-至今 復旦大學文博系副教授、教授。

主講課程


共開設和教授6門課,本科的課程為《考古學通論》、《考古學思想史》和《專業英語》。研究生課程為《考古學理論》、《考古學專題》與《專業英語》。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史前考古學研究,涉及領域包括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農業起源研究、國家與文明起源研究。兼任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1998年主持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對河北陽原縣小長梁舊石器時代遺址進行了新一輪的發掘,該次發掘完全採用了國際上最新的方法,將衛星定位技術,電腦技術和實驗方法首次引入考古的田野工作。發掘和研究報告分別於發表於1999年與2002年的《人類學學報》。
2000年,承擔復旦大學三年行動計劃文科科研項目,從事《中國文明起源的理論探索》的研究課題。2000年獲復旦大學研究生院100本研究生教材建設的特別資助,承擔教材《考古學理論》一書的寫作。2001年獲國家教委文科科研基金資助,從事《中國國家探源的理論探索》的研究課題。

主要貢獻


近年發表的著作、重要文章和獎項
《當代考古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學理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學的理論與研究》。學林出版社,2003年。
陳淳(譯),《手》。約翰·內皮爾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
稻作起源的考古學探索。《復旦學報》,2005年第4期。
二里頭,夏與中國早期國家研究。《復旦學報》,2004年第4期。
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視野。《復旦學報》,2003年第4期。
酋邦與中國早期國家探源。《中國學術》,2003年總第14輯。
小長梁石工業研究。《人類學學報》,2002年第1期。
文明與國家起源研究的理論問題。《東南文化》,2002年第3期。
中國文明與國家探源的思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考古學的理論與研究》一書獲2004年獲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
其他主要學術成果
1. 《中國國家起源研究的思考》《史學月刊》2002年1期
2. 《小長梁石工業研究》《人類學學報》2002年1期
3. 《中國文明與國家探源的思考》《復旦學報》2002年1期
4. 《“操作鏈”與舊石器研究範例的變革》刊《第八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01年
5. 《嶺南史前研究的思考》《嶺南考古論文集》2001年
6. 《中國猿人》賈蘭坡院士主編,陳淳著。
7. 《河北陽原小長梁遺址1998年發掘報告》《人類學學報》1999年3期
8. 《微痕研究的探索與實踐》《考古》2001年7期
9. 《聚落、居址與圍牆、城址》《文物》1997年8期
10.《酋邦的考古學觀察》《文物》1998年7期
11.《資源、神權與文明的興衰》《東南文化》2000年5期
12.《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昨天與今天》《第四紀研究》1999年2期
13.《早期國家之黎明》《東南文化》1999年6期
14.《中國文明起源探索的新視野》《科 學》1999年2期
15.《兩極法與piece esquillees》《人類學學報》1999年1期
16.《考古學方法論的思考與借鑒》《東南文化》1997年4期
17.《中石器時代的研究與思考》《農業考古》2000年1期
18.《談舊石器的精緻加工》《人類學學報》1997年4期
19.《再談舊石器類型學》《人類學學報》1997年1期
20.《舊石器類型學的理論與實踐》載《史前考古學的新進展——慶賀賈蘭坡院士九十華誕國際學術
討論會文集》,1999年科學出版社
21.《城市起源之研究》《文物季刊》1998年2期
22.《談談考古學的科學性》《文物世界》2000年4期
23.《稻作、旱地農業與中華遠古文明發展軌跡》《農業考古》199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