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材

梁國材

以後轉業地方從政,先後擔任廣東省豐順、饒平梅縣惠陽等縣縣長。後任惠陽縣縣長,1949年遷居香港賦閑。 1953年移居台灣省桃源縣。

目錄

正文


梁國材(1898—1989),字迪群,出生於英屬新加坡,祖籍廣東梅縣鬆口鎮仙溪村。幼年在僑居地飽受帝國主義壓迫,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16歲參加同盟會。為遂報國之志,負笈返國,投筆從戎,考入雲南講武堂,與葉劍英同學,情深誼厚,曾共同寫信給老同盟會員和僑胞,呼籲捐款援助孫中山。畢業后返粵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先後擔任排長、連長、營長及大元帥府警備司令部第一支隊挺進司令,東征軍上校團長。陳炯明背叛孫中山後,與葉劍英、張國森等雲南講武堂畢業同學聯名通電給海外華僑,揭露陳炯明叛逆罪行。北伐期間,率軍轉戰粵、閩、魯等省,立下戰功。抗戰期間,先後任第九戰區少將高參、咨議、處長等職。以後轉業地方從政,先後擔任廣東省豐順、饒平、梅縣、惠陽等縣縣長。1939年2月任梅縣縣長初期,先後成立梅縣動員委員會、梅縣出征抗敵軍人家屬優待委員會、梅縣賑濟委員會、廣東省徵募委員會梅縣分會,舉辦肅奸運動、節約儲金運動、儲糧備荒運動等。1940年,忠實執行國民黨“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下令解散梅縣“學抗會”、“青抗會”等抗日救亡團體,拘捕7名學抗會請願代表,時稱“七君子事件”。後任惠陽縣縣長,1949年遷居香港賦閑。1953年移居台灣省桃源縣。
1989年10月病逝於台灣寓所。其子女遵囑將其骨灰於1992年送回原籍安葬,實現其葉落歸根宿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