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
教育史
教育史是教育學分支學科。以教育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歷史為研究對象。任務是研究各歷史時期教育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實際狀況和進程,總結歷史經驗,探討客觀規律,為解決當代教育問題提供啟示與借鑒,並預示其發展方向。作為一門學科,形成並發展於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適應發展師範教育、迅速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促進本學科發展,成為歐美各國師範院校的必修課程。
指導教育教學改革實踐
教育史學研究既然是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它的目的也就要求具有現實性。滿足於描述純粹“客觀事實”的教育史學家已不多見,而相信教育史學研究具有現實目的的人已佔多數。一方面,人們逐步認識到,教育史學服務於現實是一個複雜過程,例如,研究歐美國家的近現代教育史可為我國社會的教育現代化進程提供許多可以利用的成果,並且這種利用不應是簡單照搬,而必須與我國的國情結合起來,只有在利用有效時,教育史學的現實目的才算得上是實現了。儘管如此,人們過多地思考如何研究他們的課題,卻很少考慮其成果獲得現實意義的途徑。許多教育史學家有解決現實問題的構想,但很難邁出從抽象到具體的關鍵一步,致使主觀上的良好願望因為無法採用有效的途徑使其成果結合併作用於現實而流產,最終完不成教育史學的任務,這不能不讓人遺憾。另一方面,人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要能夠科學、健康地運行,離不開對於教育歷史經驗與教訓的充分借鑒,從這種意義上說,教育史學科對於指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有重要作用。但這種指導作用的充分發揮,除了教育史研究者儘力提高對於教育遺產及以此為基礎的教育理論的研究水平外,還有賴於教育史研究者對於教育改革與發展實踐的關注和參與。
豐富並發展教育科學理論
今天的教育科學不是個別人的發明創造,而是古今中外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和許多先行者教育理論思維的結晶。教育科學是在教育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完善的。教育歷史是教育科學的重要源泉,沒有人類幾萬年教育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沒有教育家幾千年教育理論思維的豐富材料,要創造高水平的教育科學是難以想象的。所以,後繼的教育家在認識和解決當代社會的教育問題時,往往需要利用先前的教育家理論思維創造的成果和留傳下來的教育思想資料,並結合當代的現實需要加以改造和發展。新時代的教育思想不可能白手起家,它同先前的舊時代的教育有著繼承的關係。教育一定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事實上,教育這個人類社會獨有的現象是與人類共始終的。人類在探索教育規律這條道路上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過無數次實驗,提出過許多教育理念、理論,成功的、失敗的,可以說是不計其數。如果你一點都不知道,怎麼可以自吹是創了新理論、新模式呢?客觀地說,教育科學理論進步、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歷史上的教育學家們具有積極的批判精神和創新精神。他們對已有的教育學理論,既不完全肯定又不全盤否定,既維護又批判,既繼承又發展,在批判的基礎上綜合,在綜合的基礎上創新;對任何權威和既有理論不迷信、不教條,要敢於質疑、挑戰傳統的教育學理論框架,積極大膽地提出新概念、新假設、新思想;充分發揮創造力,創建新的教育理論學說,革新教育科學體系。
教育史相關圖書
孟子在豐富孔子“立志樂道”的基礎上提出“持志養氣”;董仲舒在繼承了先秦儒家“啟發誘導”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聖化”原則;王夫之在批判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過程中,提出了“知行相資”。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盧梭在批判封建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提出自然主義教育主張;狄德羅、愛爾維修等對遺傳決定論進行批判而提出“智力平等說”、“教育萬能論”;杜威在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學派的批判基礎上,提出“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兒童中心”等一系列教育命題、原理;沒有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又哪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贊科夫對凱洛夫的教學原則體系進行變革而提出高難度、高速度等教學原則;布盧姆否定學生學習的效果呈常態分佈的傳統看法而創立“掌握學習”理論;等等。這些都可謂是教育史上批判、創新的典範。
判別教育是非,解決教育現實問題
“欲通今者則必先知古。”歷史與現實的區分僅僅是相對的,人類社會屬於廣義的歷史科學。教育科學的各方面都屬於廣義教育史,由於教育的繼承性特彆強,教育史與教育現狀一直都是緊密結合的。李大釗曾明確指出:“社會與歷史二者是同質而異觀的,縱以觀之則為歷史,橫以觀之,則為社會”,“一切史學研究,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陳編,乃是過去、現在、未來和永世生存的人類生活的全部生命”。今天中國的教育現象就是昨天的中國教育歷史的延續與發展。我們研究歷史之目的,就是為了指導今天,研究的歷史性與現實性必須統一起來。我們致力教育史實的發掘,回復教育歷史的使命就是力求發掘教育自身發展規律,從而解釋現實中國教育的即成結論。研究教育史的目的是為了解釋現實教育問題,而解釋的真正目的則在於修正現實。
任何一種教育思想都是由於教育實踐的需要提出來,有的就是在解決教育實際問題中總結出來的。所以,離開教育實踐,教育思想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教育理論不能解決教育實際問題,這種理論不僅僅是空洞的,而且是無意義的,久而久之,當然也就自行消亡了。從歷史上看,這樣的教育理論還是不少見的。因此,研究教育史,一定要對那些合理的、帶有規律性的、可以利用的部分加以分析評判,我們要把它們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以不變應萬變。當教育史研究發揮了其在指導教育改革解決教育現實問題、教育學科建設方面的巨大功能時,教育史學科自身價值才能真正實現。
預知未來教育發展趨勢
學習和研究教育史,好像是面向過去,與面向未來不相容。其實不然,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是為了未來發展提供借鑒,以便比較興替、權衡得失,從而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正如司馬光所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當代西方一位學者說得更為具體:“歷史能使人們對過去和現在的事情作出合理的解釋,又能對將來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測。”當然,研究教育史要向前看,不要走回頭路,不過,研究歷史不免要“回顧”,但“回顧”是為了更好地“前瞻”,是為了更好地前進。事實上,教育科學各個分支學科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的完善,都離
1、中國教育史方向:研究中國教育史
2、外國教育史方向:研究外國教育史
3、比較教育史方向:研究中外比較史
眾所周知,文科類畢業生(如文、史、哲專業)就業困難,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由於社會對這類人才的需求有限,而且此類學科專業技能不強、替代性比較大,所以這些專業的學生就業常受到限制,教育史專業就屬於其中之一。普通高校是教育史此等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的主要去向,但碩士生進高校越來越難,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學歷,所以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讀博士的準備了。此外,教育史專業的學生可以多學一些其他方面的技術,向教師、行政助理、文秘等工作崗位發展。
畢業生主要去中、高等師範院校、教育機關、教育科研院所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各級教育出版社任編輯工作,從事教育管理工作和企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文字等工作。
一級學科:0401教育學
二級學科:040103教育史
國家重點學科(教育學,包含教育史):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教育史):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