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澗風景區

國家“AAAA”級風景區

桃花澗風景區,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是雲台山風景區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AAAA”級風景區。

簡介


桃花澗風景區
桃花澗風景區
桃花澗風景區自然風光優美,遠古文化深厚,宗教文化源遠流長。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級風景區。201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被譽為“東方天書”的將軍崖岩畫是上古勾芒氏部落的歷史遺存,是七千年前東夷先民的朝聖中心、觀天測象的原始實錄。桃花澗景區,峰巒挺秀,林壑優美,澗水潺潺,似屏如畫。使人恍若置身陶淵明所述世外桃源之中。景區整個山體形似國畫,山石各異,其中玉兔望月、猿人嘯峽、師徒取經、雙龜探澗等眾多景觀,惟妙惟肖。桃花澗將軍崖岩畫,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太昊氏裔族句芒氏族和少昊氏族歷代族民觀測日、月、星辰的天文觀測靈台和敬天法祖的社稷祭壇,其鑿刻年代距今約6000—7000年之間,這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有明確族氏標記、成文連續實錄並與圖騰徽銘相間的天文觀測靈台、敬天法祖的祭壇,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具有至少7000年天文觀測實錄的實證。
桃花澗風景區位於錦屏山南麓,桃花澗距連雲港市區9公里。這裡山青水碧,谷幽澗深,而且每年的4月桃花遍開,桃花澗與山澗相互掩映,風景如畫般美麗,桃花澗引來遊人如織,因此名曰“桃花澗”。此桃花澗源自錦屏山馬耳峰,峰上細流千迴百轉彙集成滔滔澗水,從山上挺拔的林木叢中幽幽穿過,桃花澗與裸露的山峰石骨,桃花澗共同構成一幅頗具風味中國畫,最後流向了南坡。桃花澗景區的下面,還有著名的錦屏磷礦區。
桃花澗風景遊覽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雲台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整個景區4.5平方公里,分東西兩部分,東部是景色清幽的桃花澗,西部是原始岩畫將軍崖景區。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體,是踏青賞花和休閑度假的勝地。
桃花澗風景區
桃花澗風景區
西部景區內的將軍崖原始社會石刻岩畫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號稱東方天書。岩畫中的太陽、星相、禾苗人像、社神,造型古樸、形象詭異,充滿神秘色彩,漫步其間,令人頓生思古之幽情。桃花澗新石器時期遺址,地下文物蘊藏豐富,原始風貌猶存,讓人恍然置身於東夷先民逐水而居,狩獵採摘的生活之中。
沿著將軍崖岩畫前的山路逶迤東行,便是錦屏山第一大澗,當進入這條全長4.4公里的幽澗,但見奇峰高聳,石壁陡峭,怪石嶙峋,蒼松如蓋,流水潺潺,宛若一幅天然畫卷;沿澗茂林修竹吐翠,滿山野花閑草泛綠,更兼桃花爛漫,燦若雲錦,梨花凝脂,白似瑞雪,使人恍若置身於桃花源中。回瞻四面如畫看,須信遊人不欲還。細看山澗兩岸的奇峰怪石,更是魚龍變幻,佳景天成,有的像玉兔奔月,有的若三蟾趕日,有的似雙龜探澗,惟妙惟肖,不能不讓您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勉力前行,九龍古潭碧沼如鏡,度朔靈崇山峻橫空而出,果老洞府白雲出岫,還有那建於南唐的深山古剎紫竹林,春冷雲岩時見雪,午晴風壑自聞鍾,的確是尋幽探勝的好去處。

歷史


桃花澗風景區
桃花澗風景區
桃花澗風景區不僅是風情流水的自然景觀,也是一處歷史遺跡。二澗村新石器遺址,九龍口商周遺址和被譽為“東方天書”的少昊部落祭祀遺址。其中孕藏著豐富的文化,令人嘆為觀止。最值得一看的是山中將軍崖上的岩畫,它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岩畫鑿刻在長約22米、寬約15米的平整黑色岩石上,內容有人面、獸面、農作物以及太陽、星星等各種符號。整個岩畫中央有三塊磊石疊加在一起,上有許多研磨石孔。
1979年,考古人員在此清理漢墓時,在地表以下55厘米處的黃土層里,發現了十幾塊用燧石打制而成的的舊石器,其加工方法可以追溯到50萬年前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加工技術。後來,又在黃土層和基岩之間發現了以石英石為主要原料的100餘件舊石器和文化材料。經過專家鑒定,桃花澗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唯一的有明確層位關係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反映了四、五萬年前古人類的生活情況。出土的舟伏、漏斗狀石器,與日本九州出土的這類石器形制大體相同。據專家考證,那時期海平面普遍下降,日本與連雲港之間形成一條陸橋,兩岸的古人類曾不斷互相往來和交流。
桃花澗風景遊覽區自1997年4月開始對外接待遊客以來,在三、五年的時間裡,先後建成了三千米步游道,桃花居,紫竹林主殿、桃花潭蓄水大壩等基礎設施,幾年來共栽植桃樹近萬株,並培植了各類花草,開闢了牡丹園。使景區的人文景觀相與自然景觀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景區於1996年11月籌建,到1997年4月3日正式開業迎賓,並成功舉辦了首屆桃花節,到1999年共舉辦了三屆桃花節,接待遊客17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45萬元,1999年又投入35萬元,整修進山道路5000米,栽植桃樹18000餘株,修建了紫竹庵大殿,修築高標準攔水大壩三座,梯級暗壩八座,模擬加高了三道壩,建成了引水上山工程,順利完成景區開發第三期工程項目。

景點


桃花澗

桃花澗風景區
桃花澗風景區
桃花澗:是錦屏山最大最長的一條山澗,全長4.4公里,發源於馬耳峰, “兩岸桃花夾古津”的美景重現人間。桃花澗兩側象形石很多,形態各異,造型逼真。有形似兔子的,稱之為“玉兔望月”,名列桃花澗景區奇石之首。向桃花澗南側的崖頭上看,整個山頭像一個猿人的頭部,而且五官相當清楚,這處景點叫做“猿人嘯峽”。“猿人嘯峽”的下方有一巨石形似觀音,稱之為“觀音說法”。它的對面有一處古祭台,祭台中間供奉的是石祖,又叫“泰山石敢當”,當地人稱之為“石干大”。在桃花澗景區既有石祖崇拜,,又有石母崇拜,這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在桃花澗的入口處,一股清泉順石而下,這兒叫做“石門流水”,這裡有青峰、怪石、古潭、流水、蒼松,也是桃花澗里最精彩的一段。到了石門口的觀景平台上,可看的東西很多。對面山崖上叫“仙人曬靴”,澗南的山崖有“母子情深”。進到桃花澗里,景色清幽,涼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澗南岸還有很多野生的杜鵑花,俗稱映山紅,這是桃花澗的又一大奇觀“懸崖杜鵑紅”。再往前行,還有“仙人指路”、“雙龜探澗”、“三蟾趕日”、“萬卷經書”等奇石,自然美景盡收眼底。

將軍崖岩畫

將軍崖岩畫,又被譽為“東方天書”。該岩畫位於錦屏山南麓的后小山西端,因崖壁上原有人、馬的圖象而得名。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國發(1988)5號文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畫共分三組,分佈在崖下一塊混石岩構成的復缽狀山體上。南北長22.1米,東西寬15米。岩畫的線條寬淺不一,斷面呈“V”形,面壁光滑,應是以石器鑿磨而成。岩畫所處的位置海拔高度為20米。
考古還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甚至遠在1萬至2萬年前,將軍崖這一代依山傍海,氣候溫暖溫潤,適宜於原始農業和漁獵經濟的發展。2005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專家在將軍崖南側就發生了很多1萬年前人類使用過的石器。這表明,早在萬年以前,這一帶就生活著上古時代的東夷先民。岩畫的內容反映了上古時代先民對農作物、天體星象、鳥獸的崇拜和依附意識,是當時生產生活圖景的一幅真實寫照。

舊石器時代遺址

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桃花澗的兩岸,磷礦家屬樓的后側,坡積厚約兩米,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唯一含有小石葉工藝的遺址。這片遺址的時代為舊石器晚期,花文化類型上屬於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距今約四五萬年,甚至更遙遠。經考古發掘,發現了不少打制石器,其中包括船形石核,漏斗狀石核,石片刮削器等。

女陰石刻

女陰石刻:也叫石母、始母石。在將軍崖的下面,站在這個位置,如果朝東望和朝西望,就會發現這兩兩邊的山頭很像兩隻石獅,中間一塊巨石就是繡球,民間稱為“雙獅抱球”。女陰石就到這兩個獅子中間的山坡上,經專家初步分析,這很可能是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女陰石刻,它與贛榆徐福村和錦屏山桃花澗里發現的“石祖”,也就是“男陰”崇拜,同樣是人類生命和生殖崇拜的產物。

景區特色


桃花澗風景區
桃花澗風景區
古:大伊山歷史悠久。距今己有6500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棺墓遺址就座落在大伊山東麓的青風嶺上,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海船石岩畫、美鹿石岩畫等古石刻以及古樹名寺等都具有數百年的歷史。
幽:大伊山山林俊秀、層巒疊翠,常年生長著數千種花木和上百種珍奇樹種。澗深谷幽,景色優美。神:大伊山曾被譽為“淮北第一神山”。山上的神仙洞、仙姑洞、白雲洞、熊神岩、升仙崖、入仙門等眾多的景點與神仙有關。
奇:奇峰怪石、奇岩妙崖成為大伊山的耀眼之處。鱷魚石、蛙石、獅身人面石、飛人石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雨後飛瀑、噴花瀉玉。瓢兒井、茯苓泉、盤絲洞、龜石等更具傳奇色彩。四時八節、陰晴雨雪,大伊山都能帶給人們賞心悅目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