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膳學

中醫藥膳學

《中醫藥膳學》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徠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繼興。共4篇28章,廣泛收集了歷代史書、類書、文集以及中醫養生、藥學、膳食等古籍中有關葯膳學的內容,進行系統深入地整理研究而成,是一部中醫藥膳學專著。

內容簡介


《中醫藥膳學》由著名中醫文獻學家、醫史學家馬繼興研究員集悉心積累編寫而成。
第一篇,作者以現代及歷史發展的不同視角,詮釋中醫藥膳學的概念、研究範疇、現實意義。並指出中醫藥膳學應包括“食論、食養、食葯、食治、食禁、食譜、食史、食制”8個部分。它的形成與中國歷代葯膳官制的發展及民間飲食習俗緊密相關,對世界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第二篇,以翔實的資料,展現自周朝以來的豐富葯膳著作的分佈狀態,乃至日本、朝鮮等國早期的葯膳研究情況。這些內容為構建中醫藥膳學提供了重要的社會基礎、理論基礎。
第三篇,復輯現已亡佚的葯膳文獻54種,反映了當時葯膳發展風貌。
第四篇,精選存世的葯膳文獻14種,以備讀者查閱。
通過《中醫藥膳學》葯膳文獻的展現,將有助於拓寬中醫藥膳學研究的視野,深化該學科理論研究的範疇與層次。隨著葯膳學的深入發展,《中醫藥膳學》為中醫藥膳學教育提供了系統而明確地研讀方向。為從事中醫藥膳研究和開發人員提供一部難得的案頭必備書,對當今大眾使用藥膳方法達到養生保健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馬繼興,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1945年畢業於華北國醫學院。中醫領域首批博士生導師。擔任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藥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首屆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文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還擔任北京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的首屆主任委員。
致力中醫藥歷史與文獻研究,完成《神農本草經輯注》、《中醫文獻學》、《馬王堆古醫書考釋》、《敦煌古醫籍考釋》、《敦煌醫藥文獻輯校》與《針灸銅人與銅人穴法》等一系列中醫藥古文獻研究學術著作。
《中醫文獻學》是第一部中醫文獻學專業論著。全書系統闡述中醫文獻學研究範疇、研究對象與任務、研究方法等系列理論問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礎研究一等獎。
《神農本草經輯注》收集155種古代本草文獻與非本草文獻記載,針對《本經》佚文和古注資料,經多方研究、勘比,作出確當校注;分23個專題詳論《本經》葯數、藥名、三品目錄、《本經》輯本等學術問題;對古今諸家不同觀點提出己見,俱以翔實文獻記載作為依據。該書與有關這一課題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立夫醫藥研究優秀著作獎、科技部“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20世紀70年代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一大批簡帛醫籍,其成書時代較之現存古典醫籍《黃帝內經》為早,馬繼興研究員以精通古醫籍研究的學者身份參加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的研究工作,並著《馬王堆古醫書考釋》,對其中的簡帛醫書進行全面研究,運用古音韻學原理與訓詁學方法,考證其中存在的大量古代通假及俗訛文字,為帛書的修復與復原掃清許多障礙。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獎一等獎。
敦煌出土醫學卷子系十分珍貴的古代醫學文獻,敦煌醫學卷子的很大一部分保藏於海外。敦煌卷子已形成專門研究領域,《敦煌古醫籍考釋》《敦煌醫藥文獻輯校》全面系統研究敦煌出土醫籍,充分佔有原始資料,旁徵博引大量相關文獻,復原其卷、篇、段原文,順序排列,確定名稱、考證成書年代。又應用古代音韻、訓詁學知識,校釋字詞。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會科技獎二等獎。
《針灸銅人與銅人穴法》對宋以後不同時期針灸銅人、銅人經、銅人圖、銅人穴法予以全面深入研究。探明宋明清時期針灸銅人流傳情況。銅人經、銅人圖歷經千年流傳於今,變衍繁複,書中採用大量文獻依據,將其一一梳理,同時考證銅人穴法規律與特點,經穴位置變遷與確定部位,形成一整套甚為全面的銅人腧穴數據。
《古佚醫學叢書》將12世紀以前(包括先秦、漢魏、六朝、隋唐及北宋各代)失傳古醫學文獻進行考證與復原,參閱大量古代醫學文獻與文史類古籍,通過按步驟地反覆點記、標號、抄錄、校勘、剪貼、分類、核查等諸多工序,輯成書稿。這是現代系統輯復古醫書較早的重要成果。並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院基金重點課題“發掘出土亡佚醫藥典籍文物的研究”。
1981年赴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鑒定其收藏的中醫古籍版本,撰寫《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所藏中醫藥古籍目錄》。多次訪學日本,積累海外收藏中醫古籍書目。又數次申請課題,展開這項研究。主持課題“國內失傳中醫善本古籍的搶救回歸與發掘研究”獲2004年度中華醫學會科技二等獎,200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開闢出土中醫藥文獻、佚失中醫藥文獻輯復、中國針灸史與針灸文獻、本草史與本草文獻、海外收藏中醫藥文獻等諸多研究新領域,其系列學術著作為古代中醫文獻研究的開拓性科研成果,為中醫藥文獻學作為一門新學科的形成奠定厚實的學術基礎。
從事專業研究工作近60年來,學術著述160餘種(著作16種、論文146篇)。分別榮獲國家與部局級、院級科研成果獎19項,1994年被批准為國家首批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並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2000年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