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

中國天干地支紀日法中的某一天

子日中國天干地支紀日法中其中的某一天,子日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日子,每隔12天就會出現一個子日。

子日簡介


農曆(陰曆)的天干地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法,是由甲、乙、丙、丁……等十個天干(干:主要、主幹的意思,不是乾燥的意思)與子、丑、寅……等12個地支(每一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一一輪流相對應組合得出的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因10與12的最小公約數為60,故每60年、60個月、60日、60個時辰輪迴一次,這種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法在中國運用了很長時間,影響深遠,至今仍在使用。當然天干不同,所代表的納音意義也不同,習慣上用地支稱日,如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等日,都簡稱為子日,而每60天就會出現一個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

子日五行


子日一共有五個: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子在五行上屬水,但與天干配合后,每個子日的納音五行則都不同,如甲子的納音五行是海中金、庚子的納音五行是壁上土,因此所表示的吉凶特徵也各不相同。

子日內涵


這是中國農曆的紀日法。農曆(陰曆)的天干地支紀年法,由甲、乙、丙、丁……等十個天干(干:主要、主幹的意思,不是乾燥的意思)與子、丑、寅……等12個地支(每一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一一輪流相對應組合得出的紀年,因10與12的最小公約數為60,故每60年輪迴一次,這種紀年法後來也用於紀月與紀日。
子日也是通過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子時就是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一時間段。

子日周期


判斷周期:

判斷一個日子的吉凶,需要了解它的許多方面,首先要知道它的周期。子日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日子,每隔12天就出現一個子日,當然天干不同,所代表的納音意義也不同。而每60天就會出現一個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
以一個天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干陽支,陰乾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
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記日法排序規則:甲子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舉例:

例如農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子日外延


知道了子日的周期,以及它的納音意義還是不能判斷它的吉凶,還需要了解它的外延。
中國農曆日子的天干地支是60天一個循環;時間(時辰)也是按60個時辰一個循環,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如子時是從23點起至凌晨1點止,一天剛好十二個時辰,假如今天的子時是甲子,明天則是丙子,後天則是戊子,五天則剛好是六十個時辰,六十甲子循環一周,然後又從甲子開始,周而復始。
農曆的月份也是按六十甲子循環的,一年十二個月,子月為農曆十一月,假如今年十一月是甲子月,那明年的十一月就是丙子月,以此類推,周而復始。
農曆的年也是按六十甲子循環往複的,2008年是戊子年,2009年是己丑年,2010年是庚寅年,2011年則是辛卯年,一年一年排下去,六十年一個循環,周而復始。
命理中還有大運、命宮胎元等,也是以六十甲子的天干地支表示的。

子日吉凶


根據天干地支與五行相對應的關係:子屬水,顏色為黑,位北方,屬於玄武
至於子月子日子時出生好不好,還要結合天干來判斷,不過值得放心的是這種排列不會遇上羊刃,有一點不太好的地方是水過重,三子甚至可以克土。
子日吉凶的判斷是依據五行的平衡和自身的需要,結合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以及大運、命宮等的天干地支來分析的。如子是自身需要的,那麼沖子之時就為凶,生子或子旺之時就為吉;反之,子是自身不需要的,那麼沖子之時就為吉,生子或子旺之時就為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