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齒芙蓉龍

無齒芙蓉龍

芙蓉龍體形中等大小,大約長3米,寬0.7米,高1.05米,體重1噸。它身體略似鱷魚,頭小,有一張鸚鵡狀的喙嘴,上下頜沒有牙齒,靠角質的喙嘴取食,草食為主,可能雜食。因其無牙,又稱“無牙芙蓉龍”。芙蓉龍背神經棘非常高大,披如張帆,這種背棘很可能有著調節體溫的妙用。

發掘情況


1970年,張家界桑植縣芙蓉橋鄉芙蓉橋村村民挖地。隨便挖下就是幾撮箕,碎的,像骨頭,但又像石頭。此事驚動了當時的地礦部405地質隊,派人過來查看,並初步認定是恐龍化石。該年,405地質隊會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法奎、邱鑄鼎等專家,歷時3個月,於三疊系巴東組紫色岩層中發掘清理出三具芙蓉龍化石。
1981年,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派人前往芙蓉橋,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為期兩月,修理裝架出三具芙蓉龍骨架。一具歸湖南省地質博物館,一具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一具歸北京自然博物館,均供收藏展出。

恐龍簡介


無齒芙蓉龍是已滅絕爬行動物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湖南省桑植縣。無齒芙蓉龍長約3米,寬約0.7米,高約1米,尾巴長,四肢短而粗,是體積龐大的四足動物。無齒芙蓉龍是草食性動物,有一張鸚鵡狀的喙嘴,沒有牙齒,進食時以喙嘴切割植物,如同梳棘龍科的其他物種。背上有長長的背棘,這些帆狀物背棘外表類似二疊紀盤龍目異齒龍與基龍的背棘,但沒那麼高,這些背棘可能用來調節體溫。

化石介紹


芙蓉龍化石采自湖南桑植芙蓉橋地區,巴東組下段的紫紅色泥質粉砂岩中。芙蓉龍有如下特徵:個體中等大小,體表被鱗,無甲板。頭較小。頭前部瘦小,後部寬大,頂視為三角形,其後緣呈凹形。上頜無牙,吻端尖小而下彎,呈味狀。下頜無牙,下頜孔發育良好。薦前椎24個,薦椎3個。神經棘異常高大,呈左右扁平的條板狀。鑒於芙蓉龍具眼前孔、拉長的恥骨坐骨,封閉式股臼、形態原始的膜質肩帶骨,以及踝部為假跗間關節等特徵,可歸入槽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