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撈
捕撈
捕撈是漢語辭彙,拼音bǔ lāo,意思是捕捉撈取魚類和其他水產經濟動物。
【造句】:1.他是一位海員,常年生活在船上,從事遠洋捕撈工作。
2.據世界人口增長和對海洋水產的需求,僅僅靠增強捕撈強度是不行的。
3.解放以來,我國的海洋捕撈發展很快,但淡水捕撈卻直線下降。
4.海洋生態遙感工作,針對性比較強,大都是圍繞特定研究和保護、或捕撈對象的海洋生物進行的,以達到更好地保護、管理,預報和捕撈等。
5.因此,長期以來,人們為了解決魚苗的來源問題,每年都要在這幾種魚的生殖季節,到江河的產卵場去捕撈天然魚苗。
【英語造句】: 1.意思:不過,捕撈也可以在實驗室內進行。
句子:Alternatively thecatch can be handled in the laboratory.
2.意思:獎盃魚類捕撈的所有遊戲參與者是藍色的馬林。
句子:The trophyfish for all game fishing participants is the blue marlin.
3.意思:漁業以捕撈帶魚、鯧魚、鰻、美魚為主。
句子:Fisheries in order tocatch octopus, pomfret, eel, fish, mainly the united states.
4.意思:而且現在的漁民有更好的技術條件,因此他們能捕撈比從前更多的魚。
句子:And fishermen today have better technology so they cancatch more fish than before.
5.意思:因特殊需要捕撈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句子:In case there is a special need to them, the matter sha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regulations.
黃魚見證過度捕撈“過度捕撈”很容易理解,反而很難做明確的定義。專門探討這個問題的網站“過度捕撈網”給出的簡單定義是:捕撈超過系統能夠承擔的數量的魚,使整個系統退化。捕魚活動捕撈了太多的某種魚類,讓它們的數量不足以繁殖和補充種群數量。 2006年,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AO)的調查報告給出了如下數據:全球範圍內的魚類資源中,52%被完全開發;20%被適度開發;17%被過度開發;7%被基本耗盡;1%正在從耗盡狀態中恢復。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到“過度捕撈”帶來的壓力。大黃魚、小黃魚曾經是我國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美味,它們曾經與帶魚、烏賊並稱為我國近海的“四大海產”。然而由於過度捕撈,如今大小黃魚雙雙登上了“紅色名單”。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它們均被列為“易危”物種。曾經著名的大黃魚和小黃魚“魚汛”已經難得一見。在小黃魚的產地之一、渤海的萊州灣,根據一項1959年的調查,帶魚和小黃魚位列該區域優勢魚種的前兩位;1982年-1983年的調查顯示,帶魚已經從前14位中消失,小黃魚則下降到第4位;1992年-1993年的調查中,小黃魚再降2位;到1998年-1999年,小黃魚跌出前15位。與此相對應的是,萊州灣的總魚類資源的下降更讓人觸目驚心。根據金顯仕、鄧景耀的調查,1998年春、夏、秋三季萊州灣漁獲量僅為1959年的3.3%、1982年的7.3%和1992年-1993年的11%。
昔日漁場,終於枯竭 過度捕撈造成兩個大問題。首先,我們正在失去寶貴的經濟來源和營養源,這些經濟來源和營養源對解決社會、經濟和飢餓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其次,我們不但正在失去某些種類的魚,還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些魚類的消失可能讓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面臨崩潰的壓力。過度捕撈造成經濟問題有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加拿大紐芬蘭島的遭遇。1992年,該島的漁業突然完全中斷,因為在捕魚季沒有出現哪怕是一條鱈魚。這就是當地漁業部門縱容過度捕撈的後果。這一情況導致4萬人失去了飯碗,整個島的經濟衰落。15年後,很多漁民仍然在等待著鱈魚回歸,而當地的社會生活仍然沒有從經濟命脈斷絕的打擊中恢復。僅有的能在這個區域繁盛的產業是捕蟹業———要知道,以前漁民都覺得時常闖入他們網子里的螃蟹是討厭的東西,隨手扔掉的。還有一個更著名的例子是因為各國遠洋漁船的捕撈,亞丁灣漁場資源枯竭。這一情況對索馬利亞漁民的漁業活動造成了毀滅性打擊,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該地區海盜泛濫的現狀。而由於魚類大量被捕撈導致的生態問題也越來越明顯。近年來,黃海到日本海水域的水母數量大大增加,原因之一就是海洋魚類被過度捕撈,水母失去天敵,爆炸性繁殖。
連根拔起,耗盡資源 除了過度捕撈,不加選擇地捕撈的“連帶殺傷”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現代漁業的專業性很強,每次捕魚都有一兩個“目標物種”,但由於捕撈方式的限制,很多原本不是目標的物種被一同捕撈上來。雖然多數漁民會把自己不需要的捕撈所獲扔回海中,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會在分揀的過程中陸續死去。有時候,受到這種“連帶傷害”的其他生物,在捕撈所獲中會超過總重的80%。很多生物學家認為,按照目前的捕撈速度,25年內,很多重要的魚類資源會從生態系統中消失。所有常用的捕魚方法中,海底拖網捕魚法對生態的損害最大,它讓海底一定大小的所有生物都無法倖免,浪費非常大。有人做了一個比喻,這就好比在捕捉牧場上的牛,人們卻用直升機拖著大網掃過牧場。收進網中的不僅有牛,還有草皮、百年大樹、牧羊犬、馬、拖拉機、穀倉、甚至牧民。而人們把除了牛之外所有的東西統統扔掉。英國海洋生物學家保羅(DanielPauly)說:“大魚,包括劍魚和鯰魚,正在消失。如果不加制止,我們將會看到一個充滿了沒有人想吃,可怕的小東西的海洋。我們最終得到的可能是一個充滿浮游生物的垃圾場。”
共同努力,還有轉機 過度捕撈帶來了巨大的生態問題,但是如果人們從現在開始努力,情況也並非不能出現轉機。當漁業資源減少,在商業上無利可圖之後,受損的魚群可以得到休整的機會,可能會“掙扎”地小規模恢複種群。由生態學家和環保志願者建立的“過度捕撈網”為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捕撈規則:首先,要控制捕撈量。這需要進行持續的科學評估、限制捕撈總量。無論是政治因素,還是短期的經濟刺激都不應該對這種控制產生影響。其次,要控制“連帶殺傷”。捕魚採用的技術應當能避免非目標動物受到傷害。第三,要在重要區域設置保護區。這些區域包括魚類產卵和幼魚生長的區域、海底、現在仍未受到人類大規模干擾的原始海域、珊瑚礁區等等。第四,要加強監督和執法,保證漁民沒有多捕,沒有在禁止捕魚的區域捕魚,應當讓試圖說謊的漁民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對於一般的消費者來說,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慾,不吃瀕危物種、珍稀魚類。同時,也可以通過購買“環境友好”的漁業產品來支持捕魚技術的優化,減少“連帶殺傷”。
釣魚最後會把魚放回去 捕撈一去不復返
【簡介】由於鱸魚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在鱸魚生育期間禁止打撈,每年的10—11月份為盛漁期,開放捕撈的那一天,叫鱸魚捕撈開放日。
【禁捕鱸魚的法律】
禁止捕撈、販運鱸魚幼苗。鱸直屬優質經濟品種,幼苗資源不足。近年來,隨著漁業的發展,鱸魚幼苗天然增殖與人工采苗的矛盾越發突出。為避免鱸魚資源衰退,決定對其幼苗(體長40厘米以下)實行禁捕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從事鱸魚幼苗的捕撈和販運。
凡在禁捕期捕撈(水產科研部門除外)鱸魚幼苗以及收購、販運鱸魚幼苗的,除沒收全部漁獲物和漁具外,責令其將魚苗放回大海並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對保護鱸魚幼苗資源有功人員,當地政府應予以表彰和獎勵。
沿海各級政府要加強保護漁業資源的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鐵路、公安、交通、民航、海關、工商等有關部門要積極協助水產部門做好對販運、走私鱸魚、鰻魚幼苗的監督檢查工作,凡無省水產行政主管部門捕撈販運特許證的,一律予以扣留,並及時通知當地或省水產行政主管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