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力學

運動力學

運動力學在傳統物理學中是一個空白。運動是宇宙最基本的現象,天體的運動突出表現為公轉和自轉,在簡易論中,運動還包括天體軌道的移動。運動力學通常指物體的運動,物質的運動屬量子力學。目前天體物理學運用量子力學解釋宇宙天體的運動,把物質的運動和物體的運動混淆到一起,給人類留下了越來越多的未解謎團,解開這些未解謎團必需有一個完善的運動力學。傳統運動力學,以牛頓運動引力定律為代表。引力和離心力是運動力學的兩種基本力,引力表現為物質的凝聚,離心力表現為物質的擴散。

劃分


簡易論將力學劃分為四種,既運動力學,量子力學,生命力學和核力學。另外,運動還分為物體的運動和物質的運動,二者具有顯著的區別,傳統力學對人類自然科學作出的成就是巨大的,但牛頓畢竟是幾百年前的人,其理論必然存在著局限性,後世又沒有去完善。量子力學以愛因斯坦相對論為代表,使物理學發展到今天其成就為世人所知,但相對論存在著一定的錯誤,以至於給人類帶來了一些麻煩。主要表現在宇宙大爆炸,黑洞等方面。
簡易論三大定律以運動力學為基礎,力學用於解釋宇宙,應當分為兩大類,運動力學和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用於解釋微觀宇宙基本粒子的運動,宏觀宇宙天體的運動應運用運動力學,二者之間須加以區分。

兩種力


物體是物質的凝聚體,引力的大小隨凝聚體的大小變化,凝聚體大時,引力則大。一個物體的凝聚是不斷發生的,大的物體凝聚小的物體,每個物體都在凝聚。如太陽系的演化是物質凝聚的過程,在太陽系形成以前,太陽已經存在,但它是其它恆星系統的一顆類木行星
離心力以兩種形式表現,一種是公轉運動的離心力,一種是自轉運動的離心力。公轉運動的離心力由繞行物體產生,自轉運動的離心力由中心物體產生。繞行物體質量大時,公轉離心力則大,原始太陽在凝聚物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因離心力的作用與原恆星分離,形成太陽系。新太陽系形成后,以太陽為中心的物質向太陽凝聚,它們的大小不同,距離太陽的遠近不同。它們一邊被太陽凝聚,一邊凝聚比自己小的物體,於是形成了太陽系各種級別的天體。木星在圍繞太陽的運動時,攔截了向太陽凝集的大量物質,使自己質量增大,產生的離心力足以抗拒太陽引力,使木星軌道外移。
太陽是最大級別的凝聚體,它在不斷凝聚物質的同時,也在被引力更大的銀河系中心凝聚。銀河系中心的引力來源於密集天體共同的作用,它們形成的重心是整個銀河系的質量重心,是銀河系自轉運動離心力最強的位置。一切進入銀河系中心的天體都將被自轉運動的離心力解體,並被拋出銀河系中心從而構成銀河系旋臂

特點


傳統物理學認為,太陽系天體的公轉運動,自太陽系誕生時一直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實際上每個天體的軌道其運動的速度都不一致,如冥王星公轉的速度比水星基本慢10倍。這種現象還表現在類木行星的衛星上。基本的特點是距離中心天體越近的繞行天體公轉越快,反之越慢。一個天體軌道所處的位置沒有一定的規定,如地球離太陽的距離約1.5億千米,這個位置純屬巧合,實際上它既可以處在地球到火星之間,也可以處在地球到金星之間。這時它的公轉速度可以為每秒27千米,也可以為32千米,同時它的年周期也會發生改變,既可以為一年400天,也可以為一年300天。那麼地球為什麼要處在的軌道上,正由於它處在的時間上,對於過去和未的軌道則沒有被親眼看到。不過過去的軌道位置並不是沒有留下痕迹的,據說9億年前時地球的一年接近500天,但這種現象被認為是地球自轉的變化。簡易論軌道定律誕生后,這種局面大為改善,原來地球竟是從小行星帶里跑過來的,並且最終還會墜向太陽。這純粹是太陽引力的原因,原始太陽系本來不存在類地行星,由於太陽引力的作用,使遙遠空間的彗星進入了太陽系,並且不斷的發生軌道內移。當它們內移到木星軌道之內時,彗星變成了小行星,由於木星的作用,小行星在太陽與木星引力的交界區形成小行星帶,進而由小行星們碰撞合併成為類地行星。但傳統理論把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解釋為太陽系誕生之初的碎片,早期更有人認為是大行星爆炸的產物。
對自轉運動的變化已經被大多數人認同,如遠古地球的年周期遠遠多於,由於地球的自轉至今仍在變慢,於是被認為遠古地球比自轉快。對於地球自轉變慢的原因仍沒有作出比較合理的解釋,且大多數人把地球自轉與磁場結合起來,這仍然是對量子力學的過分運用,實際上作用於地球自轉的力受引力的作用最大。引力既可以由中心物體產生,也可以由繞行物體產生,而天體的自轉直接受到繞行物體的作用。為此簡易論提出地球自轉變慢的原因是月球遠離地球,使地球受到繞行物體的作用力減小,所以地球自轉會變慢。按照簡易論軌道定律的認識,月球是地球的繞行物體,月球遠離地球屬於軌道外移,它必須受到第三物體的作用。而月球正好有一個第三物體太陽,第三物體作用於繞行物體外移時,必須以作用力增大為基礎。這就需要太陽靠近月球,從力學上說,太陽是不會靠近月球的,只能由月球靠近太陽,如果月球單方面靠近太陽,顯然會受到地球的限制。所以月球靠近太陽是間接的,直接的原因是地球在靠近太陽。
量子力學的最大缺陷只看到了物質的運動。如太陽系的物質以太陽為中心,表現為物質的擴散,其中輕粒子以光速直線運動,可以逃離太陽系。重粒子包含在太陽風里以每秒幾百千米的速度擴散,不可逃離太陽系。在遙遠空間里,先進望遠鏡所看到的都是輕粒子,於是產生了宇宙觀念,從物質運動的方向看,它們確實在膨脹。但物體的運動與物質完全相反,宇宙中絕大多數的物體以內移凝聚為主,但這種運動不能被量子力學觀測到。簡易論已經發現整個太陽系的物體都在向中心凝聚物質,只不過在凝集的過程中,這些物質變成了物體。銀河系的天體實際在向中心運動,它可以運用簡易論軌道定律解釋,但量子力學看到銀河系旋臂的現象是外旋,實際是物質在外旋,物體在里旋。所以,物體的運動需要由運動力學解釋。

碰撞定律


任何兩個物體的萬有引力,不受第三物體和第三物體以上的物體作用時,總會使兩個物體碰撞合併到一起,它們不受物體質量的大小和物體間距離遠近的影響,碰撞后的物體的質量等於兩個物體質量的和。

第一定律

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具有第三物體和第三物體以上的物體作用的合力,質量大的物體形成質量中心,質量小的物體繞質量中心運行,中心物體慢速自轉。

第二定律

多個物體的運動,仍須具有第三物體和第三物體以上的物體作用的合力,質量最大的物體形成質量中心,其它物體繞質量中心運行,中心物體快速自轉。

第三定律

很多個物體的運動,應需具有第三物體和第三物體以上的物體作用的合力,物體相互產生合力,它們不能形成質量中心,物體繞它們共同的重心運行,落入重心上的物體高速自轉。
簡易論軌道定律;
物體運動的軌道,受合力的影響發生移動,合力增大時軌道外移,合力繼續增大時,兩個物體分離。合力減小時軌道內移,合力繼續減小時,較小的物體撞向較大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