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城鎮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下轄鎮
朝城鎮隸屬於山東省聊城市莘縣,處于山東省莘縣、陽谷縣和河南省范縣、南樂縣的中心位置,東距京九鐵路陽谷站20公里。兩條國道G240保台線和G341膠海線在城內交匯,該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更利,全鎮面積71.18平方千米,轄97個行政村,耕地6.5萬畝,總人口49899人(2017),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國家級畜禽肉食加工創業基地、山東省百新工程示範鎮。
聊城市朝城鎮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聊城市莘縣中部,全鎮面積69平方公里,轄97個行政村,耕地6.5萬畝,總人口6萬,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國家級畜禽肉食加工創業基地、山東省百新工程示範鎮、山東省中心鎮。聊城市朝城鎮交通便利,是整個聊城市的交通中心,公路四通八達。
近年來,山東聊城市朝城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正實現全面提升。![朝城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9/m993346f15c3c5adaa7f48f0e18a1a47e.jpg)
![朝城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9/m993346f15c3c5adaa7f48f0e18a1a47e.jpg)
朝城鎮
聊城市朝城鎮,古為顓頊地,漢朝為武陽縣,唐朝開元年間改為朝城縣。解放后先後屬於山東觀朝縣、山東范縣。1956年屬山東莘縣,為山東莘縣朝城區。1971年改為山東莘縣朝城公社,1984年設鎮。1997年,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6萬,轄南街、新街、東街、西街、北街、東關、西關、北關、宋海、南關一、南關二、東孟庄、西孟庄、程路口、北三里、北嶽庄、北楊庄、謝樓爐、北郭庄、謝樓、賈庄、夏庄、左庄、后三里、前三里、五里垢、白廟、周庄、大賈庄、孫寨、西徐庄、西磚庄、東磚庄、秦廟、朱庄、王山、楊登庄、劉菜元、熊馬庄、肖窯、梧桐寺、姚廟、郭庄、茲營、王莊、十里坑、前甄庄、后甄庄、八里鋪、樊庄、江庄、司庄、邵庄、江樓、陳庄、程庄、劉庄、十二里廟、三義廟、虞鋪、袁屯、岳樓、陳花園、西花園、孫花園、潘庄、八里庄、位庄、後代庄、武庄、栗庄、羅庄、趙坑、前種樓、后種樓、白井、西小寨、東小寨、大郝庄、申河口、韓馬庄、四大庄、牛廟、辛庄、位花園、東王莊、劉庄、賈廟、李大人、三里庄、岳庄、楊庄等97個村委會。
山東聊城朝城故城
據《河南南樂縣誌》載,原山東朝城在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韓張鎮,宋明道二年(1033年),因“河圮”遷至山東杜婆鎮,《河南通志》亦有此記載。據山東朝城舊志記載,山東朝城城門周長3500米,城牆高9米,厚8.3米,城壕深3米,城門有垛口,四門有弔橋。1941年漢奸文大可盤踞山東朝城時,對城池大加修固,門附鐵板。1944年2月,八路軍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攻克朝城,城廓隨之拆毀。1950年以後,舊城設施漸被新的建設所代替。東牆基和南牆基分別被用作禹范公路、朝觀公路路基;城西“寧國寺”改建為朝城縣醫院;東門裡“山西會館”建為山東省朝城中學。美國、德國教會於1897年在城內建造的耶穌教堂、教堂鐘樓今保存完好;天主教堂后改為朝城公安派出所。清光緒年間築造的清真寺現仍為伊斯蘭教民活動場所。
江東
字伯陽,號芳溪,出生於朝城縣江樓村。祖籍浙江遂安,先祖江原旻以舉人身份出任山東朝城縣教職,並落戶定居。江東生於明正德三年(1508年),自幼聰敏穎悟,好讀善文,18歲中舉人,20歲考中進士。先後擔任工部主事、刑部主事、邢部郎中、河南按察司僉事、陝西布政司左政使。所到之處,皆秉公辦事,盡心竭力,政績十分突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被任命為遼東都御史,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被任命為兵部尚書。
王應
字德鄰,明嘉靖元年(1522年)中舉人,被委任為河南杞縣知縣。他為政清廉,對百姓十分仁慈,在任三年,政聲頗佳,朝廷破格提拔,任命為河北道御史。
李繼宗
字克承,別號樓源,祖籍江西永豐,祖父李東榮經商至朝城,遂家居於此。嘉靖七年(1528年),李繼宗考中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3年),被任命為刑部福建司主事。嘉靖三十二年(1552年),被任命為陝西按察司僉事。
岳萬階
字允中,別號仰山,祖籍山西洪洞縣。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考中進士,被安排在刑部任職,他機敏靈活,辦案重證據。后又出任衢州(今屬浙江省)知州。到任后,他寬嚴並施,剛柔並濟,使民風丕變。又先後擔任隴右(今青海省東部)操練,靖遠(今甘肅省境內)操練。由於政績突出,被提升為陝西布政使。
聊城市朝城康園肉餅,山東朝城水餃,山東梧桐寺豆腐。
聊城市朝城鎮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全鎮民營企業達到132家,從業人員8600餘人,初步形成了牛羊肉冷藏加工、板材加工兩個產業集群和化工產品生產、肉食生產加工、飼料加工、機械製造、木材加工、麵粉加工六大優勢產業。其中肉食生產被譽為全國小肉雞生產基地。
聊城市朝城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規劃總面積已擴展到5平方公里。形成了貿易繁榮、貨暢其流,具有較強輻射作用的商貿城。
![朝城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2/m025f6b2126643bbbebb4c178f9e3d939.jpg)
朝城鎮
名稱 |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南街村 | 200 |
東街村 | 201 |
西街村 | 202 |
北嶽庄村 | 203 |
賈庄村 | 204 |
五里垢村 | 205 |
秦廟村 | 206 |
白廟村 | 207 |
熊樓村 | 208 |
姚廟村 | 209 |
后甄庄村 | 210 |
八里鋪村 | 211 |
十二里廟村 | 212 |
陳花園村 | 213 |
位庄村 | 214 |
羅庄村 | 215 |
東小寨村 | 216 |
四大庄村 | 217 |
劉庄村 | 218 |
南楊庄村 | 219 |
南關一村 | 220 |
東關村 | 221 |
西關村 | 222 |
謝爐村 | 223 |
夏庄村 | 224 |
王山村 | 225 |
西徐庄村 | 226 |
熊馬庄村 | 227 |
劉菜園村 | 228 |
郭庄村 | 229 |
前甄庄村 | 230 |
邵庄村 | 231 |
三義廟村 | 232 |
西花園村 | 233 |
後代庄村 | 234 |
前種樓村 | 235 |
西小寨村 | 236 |
牛廟村 | 237 |
夏廟村 | 238 |
陳庄村 | 239 |
南關二村 | 240 |
趙莊村 | 241 |
宋海村 | 242 |
北楊庄村 | 243 |
左庄村 | 244 |
朱庄村 | 245 |
孫寨村 | 246 |
東孟庄村 | 247 |
楊登庄村 | 248 |
茲營村 | 249 |
江庄村 | 250 |
江樓村 | 251 |
虞鋪村 | 252 |
孫花園村 | 253 |
前代庄村 | 254 |
趙坑村 | 255 |
后種樓村 | 256 |
辛庄村 | 257 |
李大仁村 | 258 |
新街村 | 259 |
北街村 | 260 |
程路口村 | 261 |
北郭庄村 | 262 |
后三里村 | 263 |
東磚庄村 | 264 |
大賈庄村 | 265 |
西孟庄村 | 266 |
肖窯村 | 267 |
南王莊村 | 268 |
司庄村 | 269 |
程庄村 | 270 |
袁屯村 | 271 |
張庄村 | 272 |
武庄村 | 273 |
申河口村 | 274 |
白井村 | 275 |
魏花園村 | 276 |
三里庄村 | 277 |
后口村 | 278 |
北關村 | 279 |
北三里村 | 280 |
謝樓村 | 281 |
前三里村 | 282 |
西磚庄村 | 283 |
周吳庄村 | 284 |
東徐庄村 | 285 |
梧桐寺村 | 286 |
十里坑村 | 287 |
樊庄村 | 288 |
南劉庄村 | 289 |
岳樓村 | 290 |
八里庄村 | 291 |
栗庄村 | 292 |
大郝庄村 | 293 |
韓馬庄村 | 294 |
東王莊村 | 295 |
東嶽庄村 | 296 |
朝城鎮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化工產品、牛羊肉、建材、生資、農機、家電、百貨、木材等八大專業市場,已成為冀、魯、豫三省交界地區規模較大的商品集散地。
朝城鎮1994年被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5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百新工程”項目,2000年又被省政府定為中心鎮。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形成了食用菌、瓜菜、林果、優質小麥等幾大產業。截止到2004年底,全鎮有層架式菇房316座,高標準冬暖式大棚1128座,發展層架式大棚160座,種植面積近55萬平方米。種植露地菜8600畝,冬罩韭菜3400畝,精品果園760畝,經濟林9000畝,速生用材林1300畝。 路、溝、渠和農田林網綠化率達99.5%。淡水養殖水面1100畝、花卉種植500畝。牛、羊、豬存欄量達到50萬頭。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100元。
農村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全鎮形成了高標準冬暖式大棚蔬菜、冬罩韭菜、食用菌種植和畜禽養殖四大主導產業。全鎮已經形成三處高標準基地,分別是冬暖式大棚基地、大弓棚基地、食用菌基地。高標準冬暖式大棚5000餘座,大弓棚2000座,食用菌基地的種植面積達50萬平方米。
已建成北部朝城經濟開發區、西部朝城工業園區、東南部朝城高新產業集聚區。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堅持工業強鎮,通過招商引資、激活民資,促進了工業群體發展,逐步形成了化工、肉食深
加工、麵粉加工、食用菌和蔬菜加工等產業。2004年,全鎮擁有各類企業68家,固定資產總值15億元,其中招商引資3.2億元。轄區內有限額以上企業6家,實現銷售收入1.86億元,利稅1120萬元。新增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1.56億元,招商引資6200萬元,完成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工業增加值突破8000萬元,工商稅收886萬元。挖掘內部潛力,激活民企發展,成立了朝城鎮民營經濟發展協會。
2004年,累計利用民間閑散資金7000多萬元,建立了5個股份制企業。規劃建設了工業園區,入駐企業達到一百多家,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民營經濟先進鄉鎮”、“外經貿工作先進鄉鎮”。成立了朝城商會。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朝城鎮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按照“發展新區,鞏固老城,繁榮經濟”的工作思路,堅持“以商興城、以工建城,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城鎮功能日益完善,城區人口達到3萬人,城區建成規模達到五平方公里。
2004年,實施了鎮政府街東段,莘范路兩側,武陽商城三期工程建設,新城區政府街東段、莘范路兩側正在建設中,武陽商城三期工程即將竣工。建成了農業生產資料、農業機械、家用電器、木材百貨、牛羊肉製品、化工產品八大專業市場,實現了區域性經營。對全鎮村莊建設進行了統一規劃,對15個村莊實施了小康村建設。
朝城鎮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260餘萬元。加強了城區道路治理,完善了供排水設施,對主要街道實施了美化、亮化、綠化。抓住“村村通”的大好機遇,籌集配套資金480元,完成村村通總里程120多公里。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主要溝渠進行了疏通襯砌,新打配套機井眼,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工作,實施了科技特派員工程,成立了由8名科技人員組成的科技協會,每個村莊選拔了3—5名有經驗、懂技術的黨員、團員組成科技服務小組,科技服務網路初步形成。
教育事業: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小學在校生8600餘人,中考上線人數連年位於全縣前列。加快中小學危房改造步伐,實施了撤點並校,完善了教學設施,累計投資150萬元。莘縣第二中學南校區、莘縣朝城鎮中心初中、莘縣翰林學校朝城校區均位於朝城鎮駐地,城區有中心小學,南關小學,西街民族小學、武陽學校,以及各小學附屬幼兒園。
生活設施:投資30萬元,建設了老年大學和娛樂活動中心,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實施了集中供水,城區自來水工程完成投資40萬元。
衛生工作:莘縣二院新建辦公樓和病房樓已建成使用,基本滿足了周邊地區群眾的就醫需求。勞動保障工作,截止到2004年底,全鎮企業有141人辦理了養老保險,保險金總額27萬餘元;社會人員自辦保險達200餘人,保險金達4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