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黃洞鄉的結果 展開

黃洞鄉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下轄鄉

黃洞鄉,隸屬於河南省鶴壁市淇縣,地處淇縣西北部,東與廟口鎮毗鄰,南鄰衛輝市獅豹頭鄉,西連林州市臨淇鎮,北與淇濱區上峪鄉接壤,鄉人民政府距離淇縣縣城25千米,總面積113.93平方千米。

河南省鶴壁市黃洞鄉位於淇縣西北部,西與林州市相連,南與衛輝市接壤。全鄉共轄14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3310戶,10080人(2017年),區面積113.93平方公里(201年),其中荒山荒坡面積佔90%以上。全鄉耕地面積8500畝,其中水澆地面積2800畝,是一個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的淺山區鄉。黃洞鄉代碼:410622202。郵政編碼:456791。區號:0392。

清朝時期,黃洞鄉境域屬汲縣;1983年12月,改為黃洞鄉;截至2018年末,黃洞鄉有戶籍人口11971人;截至2020年6月,黃洞鄉下轄14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黃洞村1號。

2011年,黃洞鄉財政總收入0.05億元,比上年增長42%;2018年,黃洞鄉有工業企業18個,規模以上企業4個。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黃洞鄉境域屬汲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劃歸淇縣。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侵佔淇縣,國民黨縣政府曾逃此。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中國共產黨建立革命根據地,設為二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1月,成汲淇聯合縣時為四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淇縣縣政府駐黃洞村。
1954年,淇縣併入湯陰縣,黃洞屬湯陰縣第十區。
1955年10月,屬廟口區。
1958年,屬廟口公社。
1964年建黃洞公社,1983年12月,改為黃洞鄉。
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16.7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閻嶺溝、柳林、鮑庄、小柏峪、溫洞、全寨、黃洞、魚泉、東掌、西掌、對寺爻、紂王店、石老公、溫坡14個行政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10622202:
~200210黃洞村
 ~201220閆嶺溝村
 ~202220柳林村
 ~203220鮑庄村
~204220小柏峪村
 ~205220溫洞村
 ~206220全寨村
 ~207220魚泉村
 ~208220東掌村
 ~209220西掌村
~210220對寺窯村
 ~211220紂王殿村
~212220石老公村
 ~213220溫坡村

地理環境


黃洞鄉位於淇縣西北部山區,距縣城24千米。西與林州市相連,南與衛輝市接壤。面積113.47平方千米,人口1.32萬人。轄黃洞、閆嶺溝、柳林、鮑庄、小柏峪、溫洞、全寨、魚泉、東掌、西掌、寺爻、紂王店、石老公、溫坡14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浚南、大海兩條省級公路過境。古迹有紂王布兵台、東魏前嘴石窟、元代瓷窟、衛國武公祠、隋朝地震碑等遺址。
位置境域
黃洞鄉地處淇縣西北部,東與廟口鎮毗鄰,南鄰衛輝市獅豹頭鄉,西連林州市臨淇鎮,北與淇濱區上峪鄉接壤,鄉人民政府距離淇縣縣城25千米 總面積113.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黃洞鄉地處太行山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主分為山地、丘陵,平均海拔750米。
氣候
黃洞鄉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濕潤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2.5℃,年降水量700毫米,年日照時數2149小時,日照率48%,無霜期年平均209天。
自然災害
黃洞鄉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旱、澇、冰雹、風、蟲害等。

自然資源


黃洞鄉境內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白雲岩、小青石、方解石重晶石上水石木魚石等。
2011年,黃洞鄉有耕地面積0.91萬畝。
黃洞鄉[河南淇縣黃洞鄉]
黃洞鄉[河南淇縣黃洞鄉]
黃洞鄉農副產品和礦產資源豐富。無公害、無污染的大紅袍花椒、薄皮核桃、新品種柿子、綠豆、小米、紅薯等綠色食品暢銷國內外;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白雲岩、小青石、方解石、重晶石、上水石、木魚石、鐵礦石等十餘個礦種,且儲量大、含量純正、埋藏淺,適宜大量開採。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黃洞鄉下轄14個行政村。
行政村黃洞村閆嶺溝村柳林村鮑庄村小柏峪村溫洞村全寨村魚泉村東掌村西掌村對寺窯村紂王殿村石老公村溫坡村
截至2020年6月,黃洞鄉下轄14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黃洞村1號。
行政村黃洞村閆嶺溝村柳林村鮑庄村小柏峪村溫洞村全寨村魚泉村東掌村西掌村對寺窯村紂王殿村石老公村溫坡村
黃洞鄉[河南淇縣黃洞鄉]
黃洞鄉[河南淇縣黃洞鄉]
行政轄區(2006年),轄14個村委會。
村委會黃洞村閆嶺溝村柳林村鮑庄村小柏峪村溫洞村全寨村魚泉村東掌村西掌村對寺爻村紂王店村石老公村溫坡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黃洞鄉轄區總人口11516人,總人口中,男性5857人,佔50.86%;女性5659人,佔49.14%,人口出生率5.91‰,人口死亡率7.56‰,人口自然增長率-1.65‰。
截至2017年,黃洞鄉常住人口10080人。
截至2018年末,黃洞鄉有戶籍人口1197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黃洞鄉財政總收入0.05億元,比上年增長42%,農民人均純收入1370元。
2018年,黃洞鄉有工業企業18個,規模以上企業4個。
黃洞鄉畜牧業、工業、林業發展迅猛。全鄉擁有年出欄30萬隻的肉雞廠17家,養殖專業戶490餘戶。工業企業主要有天達助劑廠、石粉廠、機械廠、礦業管理有限公司、通達石料有限公司、天創石材加工廠、朝歌工程橡塑有限公司、一農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等28家,主要產品有化學溶劑、鑄鋼件、石粉、石碴、工程橡塑等。目前已有30餘戶荒山開發大戶到該鄉承包開發荒山4.5萬畝,還有10餘萬畝的宜林荒山有待於進一步開發。
農業
2011年,黃洞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0.79畝,農業總產值4295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6.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3893噸,人均0.4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核桃、花椒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畜牧業總產值319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4.4%,防護林3.6萬畝,經濟林0.8萬畝,大型農業機械1台(輛)。
工業
2011年,黃洞鄉工業總產值達到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8.04%,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3.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1120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28億元,比上年增長18.55%。
商貿
2011年末,黃洞鄉有商業網點32個,職工16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2億元。

文化


地名由來
黃洞鄉,因鄉人民政府駐黃洞村得名。

交通


黃洞鄉交通便達,距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7公里,浚南、大海兩條省級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村村通油路、通電力、通電話,基礎設施完善。
黃洞鄉有305省道過境,縣鄉級公路4條,總長86千米,2011年末,客運站1個,公交線路3條,公交車10輛,有發往縣城的公交車,年客運量11萬人次。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黃洞鄉有幼兒園(所)2所,在園幼兒130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10所,在校生1054人,專任教師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68人,專任教師4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黃洞鄉有文化站1個,圖書室1個,藏書13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9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民間社火等。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黃洞鄉有衛生院1個;病床23張,專業衛生人員1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9938人。
社會保障
2011年,黃洞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56戶,人數887人,月支出7.7萬元,月人均72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9萬元。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黃洞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0.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0.2萬戶。

旅遊


黃洞鄉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早在西周時期衛武公就在耿家灣創建了華夏第一園——淇園;北魏時期在淇園西側又開鑿了千佛洞——前嘴石窟,石窟右上方有仙人梯,仙人梯上有林堅出生地—林堅洞,還有安樂窩等大小18個溶洞,加之全國勞模靳月英老人營造的“八一”紀念林,更使這裡倍添光彩,境內的奪豐水庫是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有“小三峽”之美譽;西有殷紂王軍事基地——紂王殿,迄今還有紂王布兵台、金馬峪藏兵庫、鐵溝峪、銅溝峪等舊址。
黃洞鄉境內有縣級風景名勝區殷紂王軍事基地紂王殿、布兵台、金馬峪藏兵庫、鐵溝峪、銅溝峪遺址,西周衛武公在耿家灣創建的華夏第一園淇園遺址,林堅出生地仙人梯,有北魏千佛洞前嘴石窟,白虎岩寺,縣青少年教育基地靳月英“八一”紀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