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鍾彬的結果 展開

鍾彬

原國民黨第十四兵團中將司令

鍾彬(1900—1950),廣東興寧人,畢業於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抗日名將。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后,鍾彬率部與十九路軍並肩對日作戰,擔任瀏河一帶陣地守備。全面抗戰爆發后,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71軍副軍長、軍長、青年軍203師師長、青年軍第9軍軍長,曾率部參加滇西抗戰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抗戰勝利后,歷任整編26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109軍軍長、川鄂邊綏靖公署副主任兼國民黨第十四兵團司令官。

人物生平


1924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編入第一隊。同年5月15日,由劉漢傑和范振亞介紹,加入國民黨。在校期間曾任分隊長,是黃埔一期生中的早期領袖。
1926年,任憲兵教練所黨代表一職。
1927年7月,擔任紀律執行委員、海軍分會特派員等職。
1928年9月,考入陸軍大學正則班第9期。
1931年10月,學滿畢業,派任警衛第1師第1旅中校參謀主任。
1932年1月,警衛第1師1旅改稱第87師259旅,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鍾彬運籌帷幄,出力頗多。
1933年1月,調任第87師第261旅第522團上校團長。同年8月,軍政部合併第87、第88師的四個補充團,成立第36師。鍾彬第36師少將參謀長,主持全師的編組訓練工作。
1933年底起,任第36師108旅少將旅長、第36師副師長兼安盧師管區司令、中央軍校第2總隊總隊長。
1938年起,任第88師中將師長、中央軍校漢中分校主任。
1941年4月,任第71軍副軍長
1942年1月,任第71軍軍長。
1944年12月,任青年軍第203師師長。
1945年10月,任青年軍第9軍軍長。
1946年,任國民政府參軍處參軍、整編26師師長。
1948年8月,任陸軍第9訓練處處長兼第109軍軍長。
1949年任川鄂邊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4兵團司令官。
1949年11月,在涪陵被俘虜。
1950年2月下旬,因患急性瘧疾去世,終年50歲。

人物事件


鍾彬少年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靠家中三畝田地的收入及伯父的接濟,在龍田鄉高等小學和興寧縣立中學完成學業,1922年考入廣東省立公路工程學校測量科,到省城廣州上學。在校期間,鍾彬與同鄉、廣東大學法政科學生劉漢傑時相往來。劉漢傑是國民黨員,在他的鼓勵和介紹下,鍾彬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入第1隊。在校期間,由劉漢傑和同學范振亞介紹,於1924年5月15日加入中國國民黨。軍校同隊中,以同鄉李安定和湖南人宋希濂對他影響最大。李安定活動能力極強,在校期間曾任分隊長,是黃埔一期生中的早期領袖。鍾彬軍校畢業后長期跟隨李安定任職,曾在李任連長教導第1團第1營第3連任排長。1926年3月,李安定升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四期學生隊政治科大隊第2隊隊長后,又推薦鍾彬接任其憲兵教練所黨代表一職。1927年4月李安定調任海軍處政治部主任后,鍾彬隨他擔任了“自由”號炮艦黨代表。同年7月,李安定出任黃埔同學會廣東支會執監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后,又委任鍾彬擔任紀律執行委員、海軍分會特派員等職。
1928年9月,鍾彬同李安定一道,考入陸軍大學正則班第9期。李安定於1930年春提前畢業,出任黃埔軍校辦公廳主任;鍾彬則在1931年10月學滿畢業,派任警衛第1師第1旅中校參謀主任。此後,李安定先後在第18軍、福建省保安處任職;鍾彬則在警衛軍系統擔任隊職,直至1934年李安定因秘密組織小團體被殺,兩人未再共事。
鍾彬於1931年10月自陸軍大學畢業,分配到警衛第1師第1旅任中校參謀主任。1932年1月,警1師第1旅改稱第87師259旅,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鍾彬運籌帷幄,出力頗多。1933年1月,鍾彬調任第87師第261旅第522團上校團長,旅長正是宋希濂,兩人志向相同,工作融洽,相交日深,在日後的軍旅生涯中,鍾彬成為宋希濂不可或缺的助手,也多次得到宋希濂的保薦提攜。這一年8月,軍政部合併第87、第88師的四個補充團,成立第36師,任命宋希濂為師長。鍾彬也隨之前往第36師,升任少將參謀長,主持全軍編組訓練工作。
第36師建軍不久,就開赴江西撫州駐防,原準備參加圍剿紅軍。10月間國軍第19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會同李濟深、陳銘樞等人在福建另立政府,建立“中華共和國”。第36師於是奉命改變作戰任務,加入討逆第5路軍序列(總指揮衛立煌)序列,入閩平叛。
中華共和國所屬軍隊在投降之後改編回國軍番號,其第5軍改為第49師,交由第36師整頓,第36師的兩位旅長分別升任第49師的正、副師長,鍾彬順勢接任第108旅少將旅長,由參謀人員轉任帶兵主官。
9月初,駐閩國軍被編為東路軍,開始著手對江西紅軍的進攻。但是東路軍的第3、第9兩個師在進攻開始后便先後遭到紅軍的打擊。於是蔣介石派遣顧祝同前往東路軍協助總指揮蔣鼎文,顧抵達福建龍岩的東路軍總指揮部后調整軍事部署,並決定以36師攻擊據守在白衣洋嶺的紅軍陣地。9月27日六時許,鍾彬的108旅作為主攻部隊,在炮兵的掩護下順利的攻佔了紅軍的警戒陣地。此時師長宋希濂為擴大戰果,當即命令作為第預備隊的106旅投入戰鬥,並由鍾彬統一指揮。鍾彬在得到了四個團的兵力后立即發動猛烈攻勢,於十一時許攻佔白衣洋嶺,為東路軍入贛圍剿紅軍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他獲得了五等雲麾勳章。10月,紅軍鑒於軍事上的失利被迫開始長征,第36師於此時進佔長汀。1935年3月,第36師奉命進攻仍舊堅持在瑞金、長汀地區打游擊的紅軍項英、陳毅部,迫使該部紅軍分三股突圍。其中由東路突圍的千餘人遭到鍾彬的108旅截擊,被迅速殲滅。旅長鍾彬在通過審訊俘虜后得知,中共高級領導人——蘇維埃政府中央分局宣傳部長瞿秋白帶著300餘人由上杭突圍。在得知這一情報后,他立即報告上級,使由上杭突圍的300餘紅軍為福建省保安第14團截獲,瞿秋白被俘。同年5月21日,鍾彬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少將軍銜。8月,他又升任第36師副師長兼安廬師管區司令,負責本師的新兵補充和訓練。
1937年3月,鍾彬奉調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擔任軍校第11期第2總隊總隊長。同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8月,淞滬會戰開始,首都南京受到嚴重威脅。國民政府被迫著手開始首都各機關的遷移工作,其中軍校遷往武漢。10月,第2總隊的664名學生為適應抗戰前線軍官需求,在行至江西九江時全部畢業,鍾彬也於此時卸任,調任軍校軍官班主任。
鍾彬題詞
鍾彬題詞
1938年6月,鍾彬受第71軍軍長宋希濂的推薦,離開軍校前往河南郟縣接任第88師中將師長。同年8月,第71軍在商城與日寇第13師團交鋒,其中第88師擔任富金山右翼陣地防守。與此同時,日寇第10師團一部向71軍軍部駐地鑽隙迂迴,為88師523團1營營長梁筠偵悉。鍾彬在接到梁營長的報告后,判斷敵軍必會經過坳塘口,遂迅速派遣所屬第528團前往伏擊。日寇迂迴部隊不知情勢有變,盲目挺進,結果遭到伏擊,傷亡500餘人,狼狽撤退。9月11日,第88師奉命轉移至沙窩一帶,擔任正面防守,多次打退日寇進犯。但是由於信陽在10月12日失守,致使日寇長驅直入。在鄂東北作戰的國軍為免被日寇包圍,急向漢水以西撤退。鍾彬在接到撤退命令后將能作戰的部隊交于軍長宋希濂直接指揮,自己親率領骨幹前往襄樊接收新兵。
1939年4月,鍾彬奉召再返軍校,擔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中將主任。鍾彬在漢中分校執掌校務兩年後,於1941年4月29日調任第71軍中將副軍長。此時的71軍剛從山西前線撤下,集中與陝西西部和甘肅天水一帶待運。11月第71軍奉命調赴昆明,準備加入遠征軍序列出國作戰。就在部隊即將開赴昆明之時,鍾彬於11月30日接到了第10軍軍長的委任狀,他了解到第10軍前任軍長李玉堂剛被撤職,但撤職理由並不充分,並且第10軍官兵都請求能留任李玉堂。鑒於這個原因,鍾彬認為由一個和第10軍並無任何淵源的人去接管部隊是不現實的,結果只能引起部署的抵制,此外他也同情老同學李玉堂的無過受罰,遂以部隊調防、事務繁忙為由,遲遲不去就任,把這件事給拖了下來。同年12月日寇進犯長沙,負責抗擊日寇的薛岳重新起用李玉堂指揮第10軍防守長沙,並獲得勝利,李玉堂重返第10軍任軍長,鍾彬接任第10軍軍長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71軍的第4任軍長鍾彬
71軍的第4任軍長鍾彬
1942年1月21日,鍾彬在昆明就任第71軍中將軍長,所部有李志鵬第36師、向鳳武第87師、楊彬第88師,隸屬宋希濂任總司令的第11集團軍序列。4月間,遠征軍第1路軍在緬甸戰敗,其第6軍、第66軍主力潰敗,分路向國內撤退。日軍第56師團以坂口支隊(第56步兵團長坂口靜夫少將指揮)沿滇緬公路追擊遠征軍潰兵,直到怒江江畔。
1945年5月25日,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782號宣布,鍾彬以龍陵血戰中與日寇死斗5個月,一往無前,百折不撓,最終克敵致勝,立有大功,特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1948年1月,改調第2陸軍訓練處中將副處長,在徐州協助兼處長顧祝同訓練新兵。8月18日,他前往廣東韶關接任第9訓練處中將處長,籌組新軍。9月22日,鍾彬晉陞為陸軍中將
1949年1月,鍾彬帶著由他親自編練的第321師,調任為第109軍軍長。

建碑祀祖

馬氏祖婆墓碑
馬氏祖婆墓碑
民國《長汀縣誌古迹志》云:“鍾氏始祖妣馬夫人墓,在中山公園內。民國二十四年陸軍第三六師一O八旅旅長鍾彬等修築。”馬氏祖婆原葬於福建長汀卧龍山下風水寶地(今福建長汀一中校園內),千古流傳,千秋祖德,遠近蜚聲。但由於年代久遠,幾經變遷,以至墓跡全非。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馬夫人墓被毀,墓址被剷平,建立長汀第一中學。鍾彬修建馬氏祖妣墓碑亭銘文六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