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鎮

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轄鎮

大橋鎮位於定遠縣城東南部30公里處,東與滁州市章廣鎮接壤,南與肥東縣接壤,總面積82.6平方公里。鎮政府因駐大橋集而得名,大橋集系古集鎮,緣街北池河上,古代架有大石板橋,故稱為“大橋”。常住人口14437人(2020年)。

歷史沿革


鎮駐地於1980年遷至孟家崗。現大橋鎮於2001年由大橋、義和兩鄉合併而成大橋鄉,2007年4月份上級批准撤鄉設鎮。2014年再次合村,全鎮轄7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即大橋社區、三官村、肖崗村、大施村、義和村、曹崗村、官塘村、安子村,共186個村民組,147個自然村莊,6055戶。多為漢族,少數回族散居於大施村境內。

地理環境


大橋鎮
大橋鎮
大橋鎮多為丘陵地,池河由西至東流經中部,南北高,中間低,為沿河窪地,蔡橋河、馬橋河、龍山河、墩王河匯合於此,汛期常遇水災。1973年有7次水患,1980年發生了3次洪災,1991年和2003年發生歷史上特大水災,省市縣主要領導親臨災區揮抗洪救災。

人口數據


2021年7月,定遠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橋鎮常住人口14437人。

自然資源


全鎮耕地51405畝,有效灌溉面積21700畝,以農為主,糧食主產為稻、麥兼種山芋、豆類等,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棉花等;水產養殖5600畝,2006年糧食總產值2080萬公斤,工農業總產值28553萬元,財政收入萬元,人均純收入元,廋肉型豬年出欄頭,暢銷江、浙、滬等地。
建國前,水利條件差,易澇易旱。建國后,興建小李和墩王兩個國營水庫,各村均修建了當家塘壩,現大部分農田達到了自流灌溉,抗旱排澇能力明顯提高。

經濟


鄉鎮企業
大橋鎮[安徽省定遠縣大橋鎮]
大橋鎮[安徽省定遠縣大橋鎮]
成立專門組織,明確專人駐點崑山、合肥等地招商,堅持主要領導帶頭外出招商,堅持以親招商、以商招商、藉助商會等平台大力推介定遠招商引資的優勢和優惠政策。2011年,引進了投資1.1億元的嘉恆木業有限公司入駐縣工業園區、其中園外項目引進了投資350萬元的義和雲飛米業,招商引資考核獲得全縣第一,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表彰;其中園外項目引進了投資1100萬元的規模工業企業——禾豐米業有限公司;2013實現招大引強億元項目一個:即投資1.026億元的固元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15年通過幫扶幫辦實現嘉恆二期投產完成。通過這一批項目成功引進,有效的盤活了資源存量,為本鎮經濟發展增強了發展動力;2016年12月份招商引資成功引進廣東溫氏集團生豬養殖項目在大橋鎮肖崗村簽約落地,流轉土地2500畝,資金投入4.5億元,目前已經征地建設,計劃2017年下半年正式投入生產,採取“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一期帶動貧困人口300人就業,人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依託該項目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可達到20萬以上,非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達可到10萬元以上。

文化


大橋鎮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擁有一片紅色的沃土,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羅炳輝等曾在這裡留下戰鬥、生活業績。中原局三次會議舊址位於大橋鎮三官村灣楊自然庄,抗日戰爭時期,定遠縣民主政府曾設在大橋集。1941年初冬,羅炳輝親自指揮了著名的“大橋反頑攻堅戰”,在這裡發生許多戰鬥場景歷歷在目,現立碑於此,以示紀念。著名沈仁墓位於大橋鎮風景秀麗的沈湖,石人、石獅和石龜栩栩如生,價值連城。境內三官村有三國時期東城縣遺址,被縣政府命名為“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定義路橫穿大橋全境,大橋至郎峰、界牌三級油路與滁州、長豐縣、合肥市相通。境內村村通工程相繼竣工,水泥路,沙石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社會


該鎮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通信、電力俱全,社會公益事業發展迅速。大橋初級中學教學質量聞名全縣,被市教育局授予“德育教育示範初級中學”、“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2016年全面完成均衡教育國家教育部的驗收工作。
2017年工作要點
(一)抓規劃編製,明確發展方向。
注重規劃先行,立足生態,挖掘優勢,突出功能定位,體現地方特色。牢牢抓住總規編製這個牛鼻子,同時迅速推進旅遊、產業、水、電、路等各項專項規劃編製,以規劃引領地方發展。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明確一個最具基礎、最有優勢、最有潛力的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差異定位、錯位發展,挖掘內涵,衍生髮展,做到極致、一流。結合城鎮發展現狀和地形特徵,初步規劃在小司中心村至大橋段老街,利用街心水域資源,新建大橋街心長龍公園、小司中心村新建、農貿市場改造項目,結合中原局第三次會議舊址改造、大橋保衛戰紀念園項目,著力打造以“橋文化”“紅文化”為主題的“印象河畔,紅色大橋”,形成“一心兩軸,雙區聯動,活力紅色旅遊”的總體鎮區結構,著力培育生態環保加工製造產業,培育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聚,豐富產業鏈條,打造“特色小鎮”。
(二)抓招商引資,加快發展步伐。
一是以園區招商為載體,在工業經濟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力爭在2017年度完成一個億元項目簽約。加強“供給側”改革,推進企業升級改造,創新品牌意識,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逐步做大做強;二是以幫扶幫辦為策略,在企業幫扶上實現新突破。以親商、愛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感情與行為感化客商,即要引得進,又要留得住。提供貼心服務,幫助企業辦理建設過程中各項手續,協調處理各類矛盾,解決企業融資難、招工難問題;三是以溫氏集團項目為依託,在三產服務業上實現新突破,加快“調轉促”步伐,努力促進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
(三)抓項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
千方百計引進項目,以項目為抓手,帶動大橋加速發展。當前重點是抓好“百鎮治理”、“美麗鄉村”等項目,加快溫氏集團生豬養殖項目建設進度;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強統籌謀划,完善鎮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完善內部路網,打通外部交通環路,提高交通通達性和便利性。加快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和供水設施建設,實現供水管網、污水管網和垃圾收運系統全覆蓋。完善電力、燃氣設施,推進集中供氣。加大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合理配置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四)抓農業增效,夯實發展基礎。
當前城鎮現代農業規模化水平還比較低,農業效益不高。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變一家一戶“小作坊”經營為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企業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一要整合現有的家庭農場和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調整結構,發展高效、特色種養業,推行規模化種植和標準化養殖,提高農業效益和產業化發展水平;二要加快土地流轉,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以固元農業示範園區和慶農家庭農場為龍頭,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三要加快水利、道路設施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加大水利、道路建設投入的優惠政策,整合扶貧開發、水庫移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項目資金,積極做好水利、道路建設規劃,著力爭取國家建設資金,多方籌措配套資金,爭取國有水庫、小型水庫主幹渠清淤疏通全部到位,村村通水泥路,隊隊有砂石路,徹底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抗自然災害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四要繼續推進森林增長工程,創建省級“森林城鎮”。
(五)抓脫貧攻堅,確保全面小康。
今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關鍵之年,必須瞄準關鍵環節,加大攻堅力度,提高脫貧質量,確保完成1個貧困村、900人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任務。
立足精準導向,紮實開展基礎信息變更工作,為2017年度精準扶貧鞏固基礎,圍繞“基礎信息精準”“幫扶措施精準”“幫扶滿意度”“幫扶成效”四個方面,嚴格落實獎懲,確保“精準扶貧,精準發力”。
明確主攻重點,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九大工程”突出產業發展,大力推進城鎮貧困戶結合本土畜牧養殖基礎,重點打造肖崗村林地土雞及生態小龍蝦品種、力爭2017年擬發展產業戶數達到預脫貧戶數的100%,實行產業發展全覆蓋;繼續實施“一招就靈”的光伏發電項目;加大金融扶貧放貸率,力爭2017年度貸款數額達到1000萬元,逐步解決產業發展開頭難的問題;積極申報2017年扶貧項目庫,爭取將城鎮扶貧項目擠進省、市、縣總盤子;
強化攻堅保障,加大本級財政資金投入扶貧事業,重點投入到“一村一品”中去,加大各類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優先投入到貧困村與貧困人口。加強與省市縣定點幫扶單位溝通對接,積極爭取資金、技術、項目和資金的支持。
壓實工作責任。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完善包保幫扶制度,進一步壓實鎮、村兩級幫扶幹部責任,加強對駐村工作隊的管理,落實隊長負責制,切實做到人員力量更強,攻堅標準更高、工作責任更實。
(六)抓民生保障,促進社會和諧。
進一步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政策,確保所有惠農政策落實到位、惠農資金全部發放到位;進一步提高新農合參合率,確保全鎮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繼續做好殘疾人補助救助工作,確保殘疾人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進一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讓廣大群眾普遍住上放心房;切實做好農村低保工作,確保做到程序規範,公開、公平、公正;進一步完善敬老院建設,讓五保人員安享晚年;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減輕農民種糧風險;切實做好新農保工作,做到應保盡保,使60周歲以上的老人全部實現老有所養;進一步落實送戲下鄉,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認真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
(七)抓信訪維穩,維持大局穩定。
深入推進“平安大橋”建設,切實抓好信訪維穩、安全生產、應急預防等社會管理工作,認真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校園安全工作,加強對各類建築、水利和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及專項整治;加大煙花爆竹和易燃易爆物品的清查和管理;廣泛宣傳應急預防知識,加強應急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力爭無群體上訪事件、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重大火災發生,最大限度減少突發事件中人員和財產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積極做好雙擁和武裝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八)抓作風建設,提升機關效能。
進一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講看齊、見行動”大討論活動開展,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按照“為民、務實、廉潔、高效”的總要求,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幹事創業熱情,增強領導幹部責任心、上進心、事業心,提高理解力、執行力、轉化力,提高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幹事創業的堅強團隊,以良好的形象和突出的業績取信於民,塑造“為民、務實、廉潔、高效”的政府新形象。

獲得榮譽


2003、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計劃生育一等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