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鳴珂的結果 展開

張鳴珂

晚清官員

張鳴珂(1865-1922),字先進,一字錫疇,另一字滌甌。清黃岡(今新洲周鋪金長灣人)縣人。問津書院諸生,出身工商世家,清三品銜,誥授通議大夫。光緒二十四年(1898)參與十八省二百人公車上書,是年中二甲進士,后欽點翰林,選庶吉士。著有《疑年賡錄》一書尚存。

人物仕途


鳴珂(-),,錫疇,另滌甌。清黃岡(今新洲)縣人。問津書院諸生,出身工商世家,清三品銜,誥授通議大夫。
鳴珂幼聰穎,試屢優,清緒二()丁科魁,緒二()戊戌年,受康有為維新思想影響,參與十八省二百人公車上書。是年中二甲進士,后欽點翰林,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時住北京草廠二條黃岡會館。光緒二十六年(1900)。主持問津書院秋祭大典。
歷充順天府鄉試同考官,保送補用知府,分發直隸署理天津府知府。宣統三年(1911)任直隸河道總督所屬天津河防廳同知,曾主持王官營修堤工程。
辛亥革命后,任河北易縣知縣。北洋軍閥統治之時期,出任保定大學堂監督,北洋法政專門壁北洋客籍各學堂監督,洋務局會辦,發省局提調,直隸全省巡警局提調。

晚年生活


由於朝政腐敗,朋比為奸,列強橫行,民不聊生。鳴珂因不合時宜,以至仕途坎坷,而意態消沉。常嘆息曰:“山高水長中有神悟,風朝雨夕我思古人。”意在退步抽身,后終不盡如人意致仕退歸。
鳴珂熱衷公益,回歸故里,凡疏河挖地引水灌田之工程,必親自督修。時鄉里少樹,曾發起種樹號召,並作《種樹引》以諸葛亮晚年上表後主,在成都近郊種桑八百為子孫衣食之典故,召感鄉人回應。
鳴珂性情瀟灑,喜京劇、工書法。歸后閑居,講學問津書院。常與人書寫碑、聯,曾於自己客室書銘:“杜陵老去誤秋興,靖節歸來悟昨非”,以表明意向。晚年潛心奉佛,念經吃素,法號慧源居土。此外,還間以算命占卦,且頗有名氣。
鳴珂為官清正,田地無幾,所產穀物不足家人半年之食,而任職數十年未置田產,雖有“太史第”,其實乃先輩舊榨坊兩間僅裝修其門面而已。鳴珂子孫頗多,均有學識並有任職,珂弟先朗與兄同繼祖業以經營榨坊為生。其子志鵲、志繩兄弟與進士陶煙照二子翼聖、希聖和翰林夏仲膺二子安修、安倫兄弟,時有“黃岡六少”之稱。
其家產不厚,藏書頗豐,並精心研究且有著作,但大都佚散殆盡,僅《疑年賡錄》一書尚存。